入行先交錢 拉貨變拉人

“跳車事件”引關注,塵埃落定後,經過整改的貨拉拉是否安全合規?

事實上,不管是司機還是乘客的問題,之所以產生一系列司乘矛盾猜想與糾紛,與司乘矛盾相關的證據較少關係密切。眾所周知,飛機上有黑匣子,網約車出行有實時錄音,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相關的音話視頻證據將成為探查事故發生原因的關鍵性線索。而作為國內頭部網約貨運平臺,貨拉拉卻並未安裝實時錄音功能,以至於無法為還原司乘矛盾真相提供直接證據。

  2月24日貨拉拉官方對此次事件作出回應。回應中,貨拉拉平臺承諾對平臺存在問題進行反思與整改,其中包括上線強制全程錄音功能。

  貨拉拉發佈聲明後,當日下午,權威媒體發表了對該事件的評論。評論中表示,不能總是等出了人命才想起來補安全漏洞,更不能把風險轉嫁給用戶,把責任推給社會。而貨拉拉官方微博下評論中的網友們,也對貨拉拉出事後再找補的行為表示不滿。為探尋貨拉拉發佈公告後是否真正優化了司乘體驗與安全系統,本刊記者展開了實地調查。

  問題一

  客車改裝拉貨是否安全?

  打開貨拉拉APP,選好起點終點與貨物品類、完成付完款、確認下單等一系列工作,大約5分鐘後,系統提示訂單已被接取。我們主動聯繫了該名接單司機,試探性地向他解釋,我們沒有貨物,只是因為叫不到出租車或網約車,問他能否載我們到目的地時,該名司機猶豫了幾秒,向我們問道:“你們有沒有揹包之類的?”在追問下,司機表示,可以將揹包或手提包放在車廂內拍照,顯示有“貨物”運輸,乘客便可以跟車出行。

  事實上,私自將拉貨業務變為拉客業務,不僅違反了平臺與交通法的相關規定,還會為乘客帶來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曾用過貨拉拉服務的市民王先生向我們透露,他就曾實地感受過該業務的安全隱患。彼時,由於貨物較大易受損,王先生十分擔心運輸途中貨物傾倒磕碰。在看到除副駕駛座位外,車上裝盛貨物的空間也有一個簡易的小座位後,王先生決定坐在該座位上手扶貨物。

  然而,汽車剛啟動,王先生就後悔了,他說:“那個座位十分簡陋,連靠背都沒有,一路上十分顛簸,自己好幾次都坐不穩,險些從座位上滑下去。再加上還得扶著貨物,這一路坐下來,感覺自己渾身痠疼。”王先生繼續說道,“我還是個年輕人,這要是稍微有點年紀體力沒那麼好的人,很容易發生危險。我看他那個座位不像臨時放上去的,估計好多人都坐過,這樣下去,危險性太高了。”

  據瞭解,當前貨拉拉使用的車輛,部分是原來的麵包車等客車拆座改裝而成,相比專業運貨車,硬件設備明顯有些“力不從心”。此外,還有部分車輛不但不拒絕乘客在貨倉就坐的不合理要求,反而私自加座。而這些現象並非個例。

  問題二

  定位失準電話監聽是否存疑?

  上車前已有如此安全隱患,而在另一調查中,我們與司機的起點溝通環節也出現了問題。當司機接取訂單並與我們聯繫後,大約40分鐘,司機打電話表示已到達接貨地點,但我們在定位接貨點並未發現貨拉拉的身影。與司機反覆溝通後得知,司機並未到達我們APP中的定位地點,甚至相隔一條街道的距離。後來通過對比發現,司機與乘客在貨拉拉APP中的兩個定位地址並不相同,司機師傅確實已到達了他的貨拉拉系統中顯示的定位地址。“這種事情其實不少見,我們也很無奈。”司機師傅說道。

入行先交錢 拉貨變拉人

貨拉拉訂單界面顯示,司機並未到達指定接貨點,卻提示司機已到達需儘快前往。

  上車後,司機並沒有要求我們掃健康碼或出示健康證明,而車身也並未佈置、張貼任何健康寶掃描二維碼。當我們與司機師傅聊起了有關貨拉拉安全系統升級的話題時,他表示,在“跳車事件”發生後,貨拉拉確實快速進行了安全系統的升級和培訓,沒幾天就上線了運輸全程錄音和報警功能。

  我們也確實在APP訂單頁面左下角發現了醒目的一鍵報警功能。但是令司機師傅奇怪的是,他感覺貨拉拉的錄音功能其實早就存在。

  此前,司機師傅曾接過一個訂單,在與乘客提前電話溝通貨物信息時,乘客錯將 他認成了“快狗打車”公司,司機在電話中回應稱:“我不是快狗打車,是貨拉拉”。然而,就這麼一句話卻讓他第二天被叫到了公司總部。

  “公司的負責人說我跟客戶溝通時講了髒話,可我知道自己從來沒在工作中說過髒話,更不可能對著客戶說。”司機師傅說,“後來想了想,唯一的可能就是說了快狗打車的狗字,機器人監聽到了,可是又沒那麼智能,所以識別成了髒話吧。”

  如果司機師傅說的是真話,那麼在“跳車事件”中,電話溝通環節是否也已開啟了錄音功能?已經設立電話監測功能,為何不再進一步開設運輸全程錄音功能?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

  問題三

  司機高價會員費是否合理?

  經過各平臺調查蒐證與實地採訪,我們發現貨拉拉有別於滴滴、美團等其他第三方平臺,其會員體系更像是為司機師傅們“專門開設”的。

  從199元一個月,首單免15%抽成費的初級會員;到399元一個月,前三單免抽成費的高級會員;再到799元一個月,無抽成費的超級會員,司機端各項體驗差異被明碼標價地寫在了APP的顯眼位置,而這些價格還在持續上漲變動。

入行先交錢 拉貨變拉人

貨拉拉司機端超級會員開通界面顯示:目前超級會員價格已上漲為899元/30天

  對許多經濟條件有限,想依靠貨拉拉為生的司機師傅們來說,會員費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然而,他們又不得不一個月接著一個月地交著會員費,因為若不是會員,司機每天最多隻能拉兩單,而會員則沒有單數限制。此外,高級會員每月省去的平臺抽成費也著實不少。

  第三方合作平臺不用供給方服務水平來作為他們收入的差異化標準,反而用繳納會員費的多少作為司機師傅們營收水平的衡量尺度,如果說,此前貨拉拉的會員體系已經引起了司機師傅們的質疑。那麼近日,貨拉拉再次提高會員價格的做法,也徹底引發了眾多不滿。各類媒體對該問題也進行過採訪、詢問與報道。而貨拉拉的客服人員卻表示:“貨拉拉屬於第三方信息撮合平臺,會員費是司機們自願繳納的,並沒有逼迫。”

  “要是押金也就算了,可是我從來沒見過要想幹活先交會員費的工作,而且費用還不少。關鍵你這一單也就平均幾十塊錢,一個超級會員相當於十幾單白跑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貨拉拉司機說,“主要是也沒辦法,現在這個拉貨的平臺就貨拉拉做得最大,其他的平臺根本不來單。他(貨拉拉)讓交錢,咱也只能交錢,不交錢連飯錢都沒有。聽說國家出臺了平臺反壟斷法,是不是也該出手管管了。”

  事實上,除招聘貨運司機外,貨拉拉平臺還在招聘搬運工職位。得知該情況後,本刊下載了貨拉拉司機版,準備應聘該職位以獲取更多信息。在APP上填好信息後,系統提示會有專人電話溝通應聘事宜。不到5分鐘,貨拉拉客服便打來了電話,簡單詢問年齡、地址後,客服表示,在正式工作前我們需要參加一個培訓,培訓過後才能正式工作。

  在我們追問是否需要繳納押金等費用後,客服則說需繳納300元押金及150元培訓費,通過培訓後會給我們派發150元的單子,一次就能回本,隨後便繼續解釋培訓事項。眼看著溝通差不多快結束了,我們再次追問了150元費用的詳細信息,客服卻表示需要我們拉三四次單子才能達到一百五十元,其前後說法並不一致。

  毋庸置疑的是,在“跳車事件”輿論發酵後,貨拉拉平臺確實給出了整改辦法並快速落地應用,司乘出行安全性客觀上得到了提高。但是除實施錄音監測外,放眼望去,不管是司機還是乘客,其用戶體驗甚至是安全方面仍舊存在急需優化的問題,而這些才是貨拉拉眼下最應該聚焦的問題,而不是會員費用如何進一步調整升高。

  正如眾媒體對於貨拉拉的評價所言:“要時刻把用戶安全放在第一位,積極尋找優化系統及平臺漏洞,不要總等出了事再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