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芯”之痛

在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的制裁令之前,鲜有人关心芯片。

在美国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的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之后,哪怕你的工作和芯片再不相关,也开始慢慢了解和关注到祖国的芯片事业。

我们享受这互联网时代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却不曾想这背后离不开一枚枚小小的芯片。

一枚小小的芯片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中国因何而落后?未来可有什么破局之道?…….这些大家疑惑、关心的问题,《芯想事成》这本书都有描写,给到人们启发。

1、小小芯片背后

一枚芯片的大小比指甲盖还小,却是经过了几百道复杂工艺才制成的。

需要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包括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及布线互连形成一个电路,集中制在一小块或几块硅片上,封装在一个壳体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生产制造流程极其复杂,对工艺,各种硬件软件设施要求极高,产业链上包含了众多的作业分工,

没有一家企业,一个国家能垄断所有企业,因此芯片是一项全球化分工的产业。

在我们无所不能的电子设备里,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芯片。我们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视、冰箱等,就包含了各种各样且数量很多的芯片。

以大家熟知的苹果手机充电线为例,它只能在苹果的专卖店购买,如果使用的是“山寨”的充电线,手机往往会显示该配件未经确认,一直充不进电。

苹果的这根充电线不简单,苹果Lightning接口的官方数据线“开膛破肚”,黄豆大小的充电头上容纳了4块芯片,其中一块芯片在显微镜下像一座小型城市,有着5000个逻辑门,内置128位的存储容量,还集成了一些驱动晶体管、模拟电器及大量电容。

一根数据线中有四块芯片,一部手机中芯片数量就更多了,如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内存芯片、指纹识别芯片等。

而每块芯片背后都有各自的市场霸主,如高通公司几乎占据基带芯片市场的一半份额,博通公司主导WIFI和射频前段芯片市场,三星公司则长期在内存芯片领域称霸。

2、中国的“芯绞痛”

“做芯片,不容易,在中国做芯片,更加不容易”

从设计,加工到设备配套,芯片产业链漫长。中国芯片就落后在这复杂的产业链上,在多个关键环节存在空白,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过于依赖国际巨头。

我国的绝大多数民用芯片要么依托大公司的技术架构,要么需要进口关键元器件。在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中,美国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并且都是卡主核心的关键性公司。

其次,高精度光刻机等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供应商在日本、美国,部分在欧洲。

比如,日本日立公司、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精度很高。其中,ASML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是三个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厂家—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

该公司每年光刻机的产量不过数台,每年卖一亿多美元,优先供给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中国企业如果订货得排队,交货期将近两年,交货后生产调试约需一年,加到一起,从下订单到量产要至少三年。这个流程下来,中国就已经落后于最先进芯片制造工艺一代以上。

另外,芯片产业链上游有大量“隐形冠军”,一旦停供就能让下游停工。

例如,芯片设计需要一种关键的集成电路辅助软件,基本被美国Synophsys、Cadence这两家“小公司”垄断。中心事件后,后者一度对中兴封锁。

还有我国高端电子材料产率明显不足,国外企业在硅晶圆、光罩、光刻胶、陶瓷板、焊线等多种重要材料上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假如很小一家“隐形冠军”企业断供,就能让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停工。

最后,我国芯片行业缺少”“撒手锏”,无法用对等威慑达到平衡。

芯片产业链涉及的电子元件器件成百上千种,少了一种,产品就造不出来。但即便强如美国,也无法占领所有门类,而要依托国际分工。巨头国际之间通常持有交叉专利许可证,“你有压箱宝,我有独门绝技”,相互制约,相互离不开。像这样在芯片技术上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及“撒手剪”产品,中国目前非常缺少。

3、人少、钱少、用不起来

芯片不能落后,我国很多公司都有这个意识,中兴、华为等很多企业都在布局和研发芯片,为什么掌握不了核心技术?

总结来说,我国芯片的事业面临着三大致命的障碍:钱少、人少、用不起来。

钱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我国投入力度不够

截至2017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1387亿元人民币,按照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的支出标准,大基金仅能支持两个大型芯片公司。

从企业研发力度来看,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海思半导体2016年研发经费不超过十亿美元,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2016年研发费用为3.18亿美元,而英特尔为127.4亿美元,高通52.09亿美元,博通31.88亿美元。

人少:人才储备不足

我国IT领域人才培育不平衡,大多数人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少。用业内一位专家来说,“全国高校开设2600多个计算机专业,本质上都在教学生如何用计算机,而不是如何造计算机,就如同汽车专业只培育驾驶员”

一方面,芯片等低沉技术门槛较高,一方面国内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计算机人才的考核大多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而芯片领域发表论文难,因此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培养基金”等培养机会的机会也少。

此外,国内芯片研发人员收入相对其他IT行业来说并不高,配套行业的材料、机械等从业人员就更低。

在IBM等国际公司,不仅有各个层次的领军人物,几十年从事某项工业开发的工程师也很多,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而国内专门从事一项工艺十年的人非常少。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快速创造财富和带来高房价的今天,大量优秀人才被挤出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

用不起来:生态链跟不上,国产芯片造得起来,用不起来

核心技术是用出来的,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

英特尔高通等企业早期就建立了技术架构和标准,形成“树根”,在上边长出了微软、苹果、谷歌等“树干”,再继续长出各种硬件软件“树枝”。国产芯片在一次次攀爬高峰的过程中,被国际巨头的生态链一次次击败。

比如早年的“方舟”后来的“龙芯”,都无法衔接这一生态链,需要自主研发另一整套独立系统。

华为最早研制的芯片也饱受市场诟病,后来华为通过自身构建的下游产业链持续提供试错机会,几年后让手机芯片迭代至世界先进水平。

但在服务器等更高端的设备市场,很多国产芯片没有这样的平台,市场劣势将连累技术升级,导致自主研发后继乏力。

4、创“芯”是场接力赛

“大国重器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经不起风雨”。

中兴事件的本质是全球化与供应链安全,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构建健康的行业生态。针对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根本,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提出了四点建议。

制定芯片和平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业发展策略。规划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和可行这两个核心,产业生态的安全和不被卡脖子是规划实施的最基本目标。

建立科学、产业和人才的健康生态,尤其重视其中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结合,项目投资避免多头管理,应明晰项目负责人,实行追责制。

将供应链安全提上议事日程,政府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谋划供应链安全,指导企业建立对自身供应链安全的评估机制。

科学使用“看得见的手”,要利用政府采购和减免税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实质支持。同时用好“看不见的手”,在垂直领域整合优势和劣势行业,通过优势行业的需求带动劣势技术的发展,以长板补短板。

当然,战略规划与实际执行规划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需要去不断的实践。

创“芯”是一场接力赛,尽管做芯片的道路上从满这艰难险阻,但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从未放弃。

正如书中最后所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一路跋山涉水,一路风雨兼程。我们一直努力,从未放弃;我们一直奔跑,从未止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