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覺醒來,發現石油比油桶還便宜…

2020年有太多“活久見”的事兒發生。


早晨睜眼一看新華社推送的新聞,還以為自己沒睡醒……花了好幾分鐘,看了數個消息源才相信這是真事兒。


當一覺醒來,發現石油比油桶還便宜…


好,我們來蹭一下熱度,捋捋這裡的邏輯,讓它看起來不那麼像神話故事。


舉個例子,之前看新聞說,上海青浦的草莓生產太多了,現在物流運輸不行,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也弱,因此草莓就嚴重滯銷了。這時候農民怎麼辦?只能收完之後堆在那兒。甚至連收都懶得收,爛在地裡完事兒,畢竟收草莓還要付出人力勞動成本和時間成本。


石油跟草莓的道理一樣。


現在原油壓根兒就沒那麼大需求。比如全世界只需要5萬桶,現在倉庫裡面有10萬桶,那肯定有5萬桶賣不掉,怎麼辦?可能大家想的是白送,但白送也不行,因為原油是不容易儲存的東西,易燃而且洩漏會造成汙染,只能存在油輪上面去海上漂著,或者存陸地上的儲油罐裡面。


然而,儲存的地方很快就滿了,所以5萬桶賣不掉的,其中只有1萬桶可以放入倉庫,剩下4萬桶還是沒法出去。


當一覺醒來,發現石油比油桶還便宜…


那接下來怎麼辦?只能想辦法把這4萬桶石油處理掉。但是石油和草莓不一樣,石油是不會自己爛掉的,也不能倒海里,更不能一把火燒了,汙染太大…而油井也不能想關就關,所以後面的油還在源源不斷運過來,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叫爆倉——也就是石油的倉庫眼看就裝不下,就像公廁的馬桶堵住了,然後大家還不斷往裡面那啥,然後那啥就會溢出來。


溢出來當然是非常可怕的,怎麼辦?只能讓人修馬桶。因此石油這邊也是一樣,只能倒貼錢看有沒有人可以把這部分石油給運走,然後眼不見為淨。量很大,因此價格一度跌到-40美元/桶,好比馬桶裡的那啥太多,整個公廁已經都全是那啥了,實在沒人接這個活,需要給大價錢。


價格變成負數也是沒辦法的,畢竟如果倉庫一直爆倉,之後整個石油行業都要被迫完蛋。


爆倉的結果就是石油公司不得不強行關井,因為中間商和交易所不接貨了,這時候將會有大量的違約金需要付,各個方面的,馬上就會破產一批公司,包括石油公司,中間商,管道公司甚至煉化廠,然後不少保險公司也會面臨天價賠償,炒期貨的估計也得倒黴一大片。


然而現實不是打遊戲,強行關油井非常花錢,對的,油井不是你想關,想關就能關,這玩意兒是高壓易燃易爆的……而且關掉之後想重新開又要大價錢,反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這時候石油公司又要倒閉一批。接下來就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的行業崩潰,之後想要恢復就很難了,這是產業鏈的脆弱性所致,一切的一切都在於不能爆倉。


因此,哪怕之後油價跌到-100美元/桶,也不用太驚訝。


至於影響麼,是很可怕的,在全球化之下,每個產業其實都是精密而脆弱的。在這個本來就不太平的地球上,一旦多米諾骨牌開始垮,接下來的後果我也懶得嚇唬自己和大家了,什麼局部戰爭啊、無政府狀態啊,大家自行發揮想象力。


現代社會基本上是建立在兩個產業上的:石化工業,和電子信息工業。我們穿的衣服(化纖),用的各種塑料,包括合成橡膠,還有各種燃料(汽油柴油航空油船用燃油),甚至燒的天然氣都是來自石油石化產業的。石油行業垮掉,很多行業都要垮掉,就和病毒一樣一傳十十傳百,完事兒之後人類文明基本上瘸一條腿。


不過,還是相信石油產業可以扛住,最多倒掉一批企業,之後還能活過來。


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