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最近陸陸續續回答了不少關於明朝的問題,所以積累了一些自己關於明朝的一些想法,覺得有必要進行梳理一下。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系列,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現象級作品,他給全國人民都普及了一遍明朝歷史。以至於現在網絡上關於明朝的話題總是會比其他王朝更能吸引注意力。另外一個當然是清朝,那是因為那些清宮辮子戲的功勞,另外也和清朝離我們年代更近,史料保存得更完備有關。

對於明朝,我總是覺得好多事情都透著一股稀奇古怪的勁頭:很多皇帝不走尋常路,各有各的奇葩;官員裡也有很多怪咖奇葩。這種怪異勁,並不像我們現在說的,自由主義盛行,人人自由散漫,個個特立獨行。明朝的怪異,更像是一種人性在重壓之下,表現出來的對著幹的叛逆心理,或者也是一種自我減壓。

那麼這時候問題來了,皇帝怎麼可能會壓抑呢?這天底下最不應該有壓抑感的,應該就是皇帝啊!而且明朝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帝,基本上符合我們大多數人心目中對於皇帝印象:看誰不爽,包括丞相一級的官員,直接就可以讓他滾蛋,想砍誰的頭也基本上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在其他王朝皇帝要殺丞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明朝皇帝的壓抑可能恰恰來自於他們沒有限制的權力,是皇權對人性的壓抑。

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關於這個我們可以從明朝最初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完全是從一個快要餓死的流民,靠把自己腦袋押上,一路搏殺,九死一生,從死人堆裡殺出來的梟雄。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個江山都是自己拿命換來的,所以這天下就應該是他朱家的。

由於元朝是蒙古人異族統治,所以漢族傳統上的那些士族集團,或者地方豪強勢力都被剷除的乾乾淨淨。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那時候的風雲人物如陳友諒,張士誠也大多都是平民出身,往上數三代基本都是名字都是帶數字的四等公民,比如朱重八,陳四九,張初七等等。

所以明朝的建立完全是靠白手起家,基本沒有什麼像樣地方勢力的介入。不像宋朝趙匡胤是靠軍隊裡的軍頭擁立的,唐朝建立也有關隴集團和山東豪族勢力的支持。如果要用現代的語境來解釋的話,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股份合作制,還有其他的股東持有原始股。而明朝則是100%獨資的家族企業,朱家要對明朝所有的事務負全責。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明朝有天子守國門的傳統。朱棣親自去出征蒙古,並且死在征途,崇禎皇帝看著農民軍攻破了北京,所以上吊殉國了,因為他覺得他沒臉去見他的祖先,沒保管好家業,雖然他一直給自己頒罪己詔來著。因為他們也知道,這是自家的產業,別人是沒辦法替你負這個責的。

由於這大明江山是自己拿命換來的,而且也沒有其他股東對他進行制約,所以朱元璋理所應當的認為這天下就是朱家的,他得想辦法讓他的子子孫孫世代守住這份家業。他得防止別人來染指他的財產。

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首先要防的是文官集團。

朱元璋的做法其實還真有點像現在的私營企業主:他要管理這偌大的一份家業,光靠他朱家人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得請人,請專業的管理人才,也就是文官階層來幫他管理這個國家。他要文官們幹活,但是又不想給他們太高的工資,而且還要防止他們貪汙。所以朱元璋時代,明朝官員的俸祿是很低的,而且對貪官處罰得特別嚴,動不動就剝皮實草,梟首示眾。

另外為了能直接干預政府的行政事務,防止丞相架空皇權,就把丞相制給廢除了。以前的丞相基本相當於公司的總經理,幫助董事長處理公司事務,而明朝的情況是董事長還得兼著總經理的職位,所以公司的所有事務基本他都要管。

其次,要防掌握軍隊的武將階層。

明朝的兵制是”衛所制”,大致相當於唐朝的”府兵制“。當兵的都有兵籍,國家給衛所提供軍田,平時兵員在衛所屯田養兵,保養軍械和物資。戰時由朝廷選派的總兵來衛所把兵帶走,仗打完後,總兵再把軍隊帶回衛所,然後把兵權交出來。這樣的政策其實還是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重蹈唐朝,五代藩鎮的覆轍。但承平日久,很容易就軍備廢弛,“兵不知將,將不瞭解兵”。戰時臨時拼湊上陣,戰鬥力可想而知。所以到了明朝中期,東南沿海倭寇作亂的時候,戚繼光不得不重新組建戚家軍來練兵,最後平息倭亂。到了晚期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軍和清朝的八旗兵時,這個弊端就更加嚴重了。

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再次就是防止讀書人。

明朝好像一直都不怎麼看得起讀書人。可能是因為讀書人看起來就沒什麼實際的作用,然後又天天鼓吹什麼,“天下為天下人的天下”,“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這樣的論調,會對老朱家的獨資企業模式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他們就採取八股取士的科舉制來籠絡讀書人。把考試範圍限定了,把文章的格式也限定了,然後考出來了,就給你官做,這樣那些讀書人就沒工夫瞎咧咧了。

經過上面這幾個方面一總結我們發現:

皇帝很壓抑,因為要對天下負無限責任。這麼大一個國家要管理好的話,那還不得活活累死啊。就連朱元璋這個苦出身,權利慾旺盛從來不知道累的人,都曾經跟大臣們抱怨說沒時間休息。而且他對政務的熟悉程度,殺伐決斷處理問題的能力千年少有,和他比起來,他那些從小長在深宮,錦衣玉食的皇子皇孫們簡直就是菜鳥。他們是絕對應付不了這麼繁重的工作量,而且對於富二代來說,如果天天都這麼辛苦,當皇帝又有什麼意義呢?

明朝皇帝中能應付得了這些政務的估計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其他的皇帝沒有辦法,只能讓內閣的大學士和司禮監掌的太監們幫自己處理政務。但不管怎麼樣,都有偷懶的嫌疑,愧對祖宗社稷的負罪感應該少不了。同時他還得時時提防下面替他辦事的人不要起么蛾子,因為出了問題,最終承擔所有損失的還是他。

在無上皇權的誘惑和無限的責任的雙重重壓下,作為血肉之軀的皇帝們,如果不想被逼瘋的話,總得找點樂子來舒緩壓力。所以,明武宗朱厚照選擇了“豹房”,嘉靖選擇了煉丹和修道,天啟選擇了做木匠,萬曆選擇幾十年不上朝,不跟大臣們玩,自己躲在深宮裡想辦法賺錢;其他的很多皇帝都有服食春藥的記錄。

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對於官員來說,也很壓抑

首先江山社稷是朱家的,而且時時提防他們,從來沒被當自己人看待過,所以完全沒有歸屬感。明面上的工資又給得這麼低,而且貪汙又抓這麼嚴,如果不貪汙憑基本工資,怎麼養家餬口啊?自己祖上又沒有礦。在工作沒有歸屬感工資又低,而且規章制度還嚴格,動不動就被打屁股的高壓環境下,官員們也很迷茫,沒有了理想也只能撈錢了。明朝的官員的貪汙可以說是所有朝代之冠:嚴嵩貪,徐玠在老家松江也置辦了幾萬畝良田,張居正過得奢侈得很。當然也出了一個特例也就是海瑞,從海瑞的經歷也可以看出,他也屬於從另一個極端來對當時的官僚普遍貪腐的現狀進行叛逆,他的故事讀起來其實也很壓抑。

對於讀書人來講,那肯定也很壓抑。

一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舉,但是科舉的出題範圍被框住,文章的主題和結構也被框住,那還能寫點啥?一輩子都在讀四書五經,就這本書裡的語句翻來覆去,出的題也越來越刁鑽古怪,角度詭異,大部分人熬白了頭都弄不明白。這邊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誘惑,那邊是窮經皓首的苦悶,一旦中舉,還不得跟范進一樣癲狂;或者乾脆像唐伯虎一樣,放棄科舉,放飛自我,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但是唐伯虎好像也是一直想做官來著,成為江南才子,其實是出於無奈。

壓抑與叛逆,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所以這是一個壓抑的朝代,一個奇葩遍地的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