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同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喊破喉嚨,孩子卻在一旁假裝聽不見”。對於孩子的這一行為,很多家長也表示無可奈何,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對方就是不領情。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案例

小麗的女兒萱萱今年9歲,本以為女兒都是爸爸媽媽貼心的“小棉襖”,但萱萱的表現卻似乎有點“不盡人意”。雖說孩子也還算乖巧懂事,但每次當小麗試圖教育女兒,或者讓女兒做某件事情時,9歲的萱萱卻總會假裝“聽不見”,無視小麗的行為。

一次,小麗在家做大掃除,9歲的萱萱坐在沙發上玩遊戲,小麗喊女兒幫忙把垃圾扔到樓梯間垃圾桶裡,但女兒卻似乎沒有聽見小麗的話,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到後來乾脆就進了衛生間,還將門從裡面反鎖了起來,而且一蹲就是四十分鐘,任憑小麗怎麼叫,萱萱就是不予回應。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晚上孩子做完作業,小麗想讓孩子早點上床睡覺,可女兒卻始終不聽使喚,坐在客廳裡看電視,直到小麗發了脾氣,萱萱這才不情不願的進了房間睡覺。對於女兒假裝“聽不見”的行為,小麗也很無奈,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自己也不願意對孩子發脾氣,但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對方卻總是不領情,也令小麗苦惱不已。

其實,孩子出現假裝“聽不見”行為,很多父母都會比較著急,通過暴力手段可以快速解決問題,但又害怕傷害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誼,好言相勸,孩子又總是不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思維方式,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為什麼孩子總會出現“假裝聽不見”的行為?

1、不認同父母的做法

當父母的想法與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馳,而孩子又無法反駁父母時,他們通常都會用這種假裝“聽不到”的方式來反駁父母。

很多時候,孩子假裝聽不見父母說話,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不認同父母的想法或行為。所以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時,父母可以試著反思一下自身的行為是否存在錯誤。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2、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很多父母總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孩子稍微有一點違背的意思,父母甚至還可能因此大發雷霆。

更有一些時候,孩子叫了父母好幾次,父母要麼假裝沒聽見,要麼就是用很不耐煩的態度敷衍孩子。父母的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同樣有可能使孩子用同等的方式來反駁父母。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3、孩子對事物過於專注

很多時候,孩子不回應父母,很有可能真的只是因為孩子沒有聽見父母說話。孩子年紀尚小,無法做到同時對兩件或者多件事物同時用心。

所以當在做一件事情時,孩子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屏蔽外界的一些干擾,所以並不是孩子故意不回答父母,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真的沒有聽見。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孩子對父母的話總是充耳不聞,如果孩子是故意而為之,那麼父母不妨試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當孩子試圖和父母說話時,父母也假裝聽不見,讓孩子的內心產生焦急感,這樣孩子就能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給別人究竟帶來了多大的困擾。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2、告訴孩子應該學會相互尊重的道理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且互相尊重的。並不是因為父母是長輩,孩子就需要對父母言聽計從,又或者父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一味地遷就孩子的行為。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道理,即使是與父母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3、家長減少對孩子嘮叨的頻率

當孩子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時,家長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想想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否過於嘮叨。很多時候,父母教育孩子過於嘮叨,才會導致孩子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話不在多,點到為止,更要注意減少對孩子嘮叨的頻率。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4、不要用命令式語氣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些父母總是喜歡以高姿態示人,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所以總會理所當然地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即使是在對孩子有所要求的情況下,父母也總是喜歡用一種命令的口氣去和孩子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難免會出現無視父母的話的情況了。

父母很操心,孩子卻假裝“聽不見”?家長巧用這4招,效果很顯著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