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公元1644年,李自成進北京,清軍入關,宣示大明王朝正是落幕。雖然後期南明掙扎了十幾年,可最終也沒有形成氣候。有人說大明的滅亡在於洪承疇和吳三桂等漢奸;也有人說明朝滅亡與前朝萬曆皇帝二十八奶奶不朝有關;也有人說說大明滅亡責任在崇禎;可崇禎卻說:“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這樣的說法崇禎不服啊,他把責任歸咎到群臣這裡。可實際到底是什麼樣呢?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得說崇禎是大明最勤奮的皇帝之一,他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廢寢忘食,為國事,他操碎了心。這一點沒有人不承認。每天早朝,崇禎早早就坐在龍椅上等大家了。每有國事,總是和群臣討論。就連奪了他的位置的順治皇帝都十分同情崇禎。“崇禎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為闡揚,恐千載之下,竟與失德亡國者同類並觀。”終於,在內憂李自成的攻破了北京,外患滿清入關奪去了天下,無奈的崇禎,只好把自己掛到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讓大明最後的風使勁地蕩動他那不甘的軀體。也許有人會說,他要是不殺袁崇煥的話,大明就不能亡。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果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袁崇煥的確是一個了不起戰將,他駐守邊關,立即讓邊境安寧了許多。於是,志得意滿的袁崇煥說:“我用五年,把邊境的遼患給平了。”可五年過去了,不但沒有平,還讓大金國的兵圍住了本北京,還在秦良玉等人來擒王,保住了北京的安危。而後期又誅殺了朝廷大將毛文龍,讓崇禎不能忍了。這樣袁崇煥遭到崇禎的處決就有些合理了。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可以說,袁崇煥的死對大明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他的功勞畢竟大於過錯,命不該絕。袁崇煥這樣也就算了,可另一位大明的頂樑柱被砍斷,民間就有預言“此人死則大明亡!”這個人就是孫傳庭。明末的一員大將。孫傳庭有多厲害。李自成起義已經成燎原之勢,朝廷派誰去誰完蛋。輕則兵敗,重則被殺。這個時候,有人想起了孫傳庭。於是被崇禎啟用。孫傳庭在魏忠賢時候就辭官回鄉了,被提拔到順天知府,然後又升至陝西巡撫。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孫傳芳組建了自己的軍隊,開始和起義軍作戰,僅僅兩個回合就打敗了高迎祥,並俘獲了高迎祥。於是,闖王易人,這回是李自成。兩年後,又在潼關重創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有十七人馬逃走。朝廷上下,一片歡喜,崇禎更是大喜。於是,把孫傳庭調到北京, 讓他來解決遼東清軍入侵的事情。可奸臣楊嗣昌從總作梗,把薊遼總督給了無半點功勞的洪承疇。這讓孫傳庭很不舒服。而且更為惱人的是,要把孫傳庭從陝西帶來的部隊全都留在薊遼。這讓孫傳庭不同意。孫傳庭要見皇上,可楊嗣昌阻撓未果,孫傳庭憤怒,告病還鄉。楊嗣昌再讒言,崇禎把孫傳庭貶為平民,並關了起來。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沒多久,李自成又召集十萬大軍。無奈之下,崇禎再次啟用孫傳庭。可此時是孫傳庭已經沒有了陝西的部隊,屬下都是一下新兵。來不及訓練就上了戰場,結果殉國而死。有人預言,孫傳庭死,大明亡。事實果真如此。李自成在沒有對手後,直逼京師。實際,對崇禎來說是有機會的,最起碼可以遠走南京,組織起南朝廷,那樣大明可不是後來的南明那麼脆弱,完全可以恢復元氣的。而且,李自成佔領北京,清軍進來勢必要奪北京,兩下相爭必有損耗,那崇禎一定會受益。可就在遷都南京這麼點小問題上,崇禎還沒有處理明白。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實際,早有人提出南遷的好處。“南京有史可法、劉孔昭此皆忠良,通曉軍務,可寄大事。”這樣一說,崇禎動心了,於是,把這個議題拿到朝堂上。可結果萬沒想到,大夥都不願意出來背鍋。不說遷都可行還是不可行。要面子的崇禎自己又不肯說。於是問內閣首輔陳演和魏德藻。兩個一個反對,一個又不吭聲。群臣見狀都沉默。按理說崇禎會堅持自己的意見,管你是誰,可崇禎也不說,然後,直接把這個議題岔過去了。可能大家都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險就要來了。

大明滅亡真的是諸臣負責嗎?專家,不是,得崇禎負責,負全責


於是,在煤山上,崇禎對隨行太監王承恩說,並寫在遺詔上:“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的大臣們還了崇禎,也害了大明。實際是這樣嗎?說的還真不錯,可大臣負責有四,崇禎應負責六矣!大夥同意我說的意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