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2012年9月25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式服役,引起全體中國人的高度關注,我國百年的航母夢終於實現,作為一艘改裝自前蘇聯“瓦良格”號的航空母艦,“遼寧”艦的引進經歷了哪些波折,改裝過程中有哪些困難,本文將略談一二!

引進一波三折

1991年蘇聯解體時,停泊在烏克蘭境內黑海造船廠中的“瓦良格”號的建造工作才完成68%。1993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簽訂“黑海艦隊分割協議”,“瓦良格”號被劃歸烏克蘭所有。但因財力有限,烏克蘭無力獨自完成建造工作。更麻煩的是,解體這艘未完成的鉅艦需要花費2.5億美元,竟遠遠超過將其變賣廢鋼鐵的價格(500萬美元)。1998年,黑海造船廠宣佈將“瓦良格”號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便將之改造為海上賭場,實際上這家澳門公司具有中國官方背景,其真實目的是替中國海軍“代購”這艘未完工的航母。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鏽跡斑斑,破爛不堪的“瓦良格”號

1999年7月,被拆除了所有關鍵設施和動力系統的“瓦良格”號在拖船的拖曳下,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艱難旅程,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段路竟然走了2年7個月!由於美國的阻撓,“瓦良格”號在通過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亮起了紅燈!為此我國和土耳其進行了長達近2年的談判,經過我國多次退讓和開出許多優惠條,並且中國政府許諾“會承擔一切經濟損失”之後,2001年11月“瓦良格”號才被獲准放行。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瓦良格”號前往中國的途中

在穿越海峽過程中,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由於突遭風暴,負責拖曳“瓦良格號的拖船上,有名船員在連接纜繩時意外落水,幸虧得到一架希臘海軍直升機的幫助,他們才重新完成了拖曳連接工作。橫渡地中海後,又因蘇伊士運河禁止無動力艦艇通過,“瓦良格”號不得不繞道好望角。歷經數月長途涉,2002年3月4日,該艦終於抵達了位於中國遼寧的大連海軍造船。而“瓦良格”號未能如約前往澳門的理由也很簡單:“創律旅遊娛樂公司“沒能獲得”在澳門開設海上賭場的“許可”。中國古人常用“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詩句,來形容創業之艱辛。“瓦良格”號10年後才開始海試、不難推想,中國海軍改裝該艦曾遭遇何種困難。按一名中國海軍軍官的話說,“該艦最初抵達大連時,只是具空殼”。2003年至2004年,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都靜臥在港口,前途未卜!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停泊在大連港,破敗不堪的“瓦良格”號

脫胎換骨的改裝

2005年,“遼寧”號被移入幹船塢內,並刷上了中國海軍的灰色塗裝。次年,塗裝工作完成,該艦從幹船塢中移出,飛行甲板的防滑處理工作隨即展開。儘管改裝進度緩慢,但有跡象顯示,該艦的作用應該“不僅限於充當訓練平臺”!時間很快到了2009年,隨著大批技師、工人和建築機械上艦,“遼寧”號的大規模改裝拉開序幕。一些西方觀察家注意到,該艦舷側的“瓦良格”艦名,以及艦艏的蘇聯海軍航空兵標誌已被清除。很快,一座模擬“瓦良格”號上層建築的全尺寸飛行甲板,在位於湖北武漢的海軍研究所竣工。從衛星照片裡,還能看到模擬飛行甲板上,停有一架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以下簡稱沈飛)的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和一架直-8直升機,很可能用於訓練。這讓外界愈發確信,“瓦良格”號將被改裝為一艘具備實戰能力的航母。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衛星拍攝到的,“瓦良格”號開始改裝工作

2010年至2011年,包括雷達和自衛器系統在內的各種關鍵設備,開始陸續安裝到“遼寧”號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艦島上方的4塊相控陣雷達。從外形看,這種雷達與中國海軍現役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即“中華神盾艦)上搭載的相控陣雷達十分相似。但由於沒有垂髮導彈裝置,該雷達可能只能用於航母的對空搜索和艦載機空中管制。“遼寧”號的自衛武器系統包括:4座用於點防空的18聯裝近程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代號HQ-10,其出口型為FL-3000N,外形酷似美軍的“拉姆“防空導彈系統。一旦這層防線被突破,該艦還有3座負責末端防禦的1030型30毫米10管加特林近防炮,分置於右航側突出部及左、右艦艉舷側後部。這種近防炮是052C型驅逐艦搭載的730型近防炮的改進型,沿用了730型的雷達/光學火控系統,但將炮管數增至10管,並擴充了備彈量。“遼寧”號的自衛武器配置思路與美國航母接近,即本身只搭載點防禦系統,而將區域防空任務交由航母戰鬥群中的驅逐艦負責。中國海軍的052C、052D、055都可以勝任區域防空的任務!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遼寧”艦HQ-10發射瞬間

關於中國航母的電子戰系統,外界知之甚少。從目前所獲信息來看,艦島上裝有兩座24管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另有兩座設在艦艉左、右兩舷的突出部上。此外,還有兩座12聯裝反潛/魚雷防禦火箭深彈發射器,分置於左、右兩舷的突出部上。類似裝備在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也能見到,可以發射深彈或音響誘餌,干擾敵方聲自導魚雷。除上述系統外,“遼寧”號的艦島上還加裝了大量雷達天線罩及天線,其中一些是衛星通信天線,用於該艦在海上作戰中,同後方岸上指揮部進行通信。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遼寧”艦艦島特寫,相控陣雷達很顯眼

作為“同胞兄弟”,“遼寧”號也採用了與“庫茲涅佐夫”號相似的12°傾斜角躍飛甲板。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的機庫容積為2.9萬立方米,單位容積小於美國現役航母(滿載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約為5.5萬立方米,以此折算,滿載排水量61萬噸的“庫茲涅佐夫“號容積應不少於3萬立方米),究其原因,是位於機庫前的大部分空間,都被P-700“花崗岩”垂髮反艦導彈系統的12座大型發射管佔用了。但“遼寧”號不存在類似問題,這意味著中國海軍因此增加了艦載機數量。而按照俄海軍的航母中期改裝計劃,“庫茲涅佐夫”號在拆除導彈發射管後,可將機庫容積擴至3.5萬立方米,“遼寧”號的情況應該和此相似!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上的P-700“花崗岩”垂髮反艦導彈,佔用了大量空間

計劃富有遠見

但光有“肚量”無濟於事,“遼寧”號剛抵達中國時,甲板上連起碼的艦載機著艦設施(如阻攔索、光學助降裝置)都沒有。為攻克數不清的技術難關,中國軍工人耗費了大量心血,但他們最終取得成功。當2010年“遼寧”號進入大規模改裝階段時,中國已掌握了多項航母關鍵技術。而這些進步,都與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倡導者、被譽為“中國航母之父”的劉華清上將密不可分。正是1982年他任中國海軍司令時,制定了未來中國海軍運用航母的戰略,以及發展相關技術的遠景規劃!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劉華清將軍坐在“小鷹號”指揮艙內,他曾說過“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上世紀50年代,劉華清將軍曾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深造,系統學習了海軍專業理論和高級指揮學。在那裡,他曾聆聽過“蘇聯遠洋海軍之父和航母之父”—謝爾蓋▪戈爾什科夫的教導,正是從恩師身上,劉華清將軍看到了發展航母及遠洋海軍對國防的重要性。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剛邁開改革開放的腳步,經濟仍處於恢復時期,國防預算十分緊張,捉襟見肘的海軍連艦艇日常維護都難以保障。然而,正是在如此困難時期,劉華清將軍決心效仿蘇聯海軍,以“分階段”方式發展包括航母在內的中國遠洋海上力量。他認為,不能只顧忌困難,還應看到有利的國內外條件:一是鄧小平實行經濟改革,能為海軍提供越來越多的資金支持;二是當時西方為“聯華抗蘇”,允許中國海軍派觀察員前往歐美參觀、學習,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這張照片廣為流傳,讓無數國人為之心酸!作為一國上將,卻像個孩子,滿臉的渴望和好奇!

劉華清將軍敏銳地抓住了機遇。在他統一部署下,中國海軍開始有步驟地學習、借鑑西方航母技術。1985年,廣州造船廠購得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退役航母“墨爾本”號(原英國巨人級航母“尊嚴”號)。在拆解過程中,中國海軍首次接觸到西方航母的建造技術,而這一行動在當時並未受到西方重視。儘管在抵達中國前,澳方已事先拆除了所有艦載武器系統和電子設備,但飛行甲板上的蒸汽彈射器、阻攔索和光學助降裝置仍保存完好。後來,廣州造船廠奉命將整個飛行甲板保留下來,改作科研之用。1989年,劉華清將軍就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兩年後,蘇聯解體,中國經濟則開始騰飛,為劉華清將軍先前制訂的航母發展計劃奠定了經濟基礎。而停工的“瓦良格”號,此時成為他的“理想目標”。除航母外,中國海軍艦載機的研製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英國“巨人級”航母,可清晰看到彈射器

逆向仿製艦載機

曾經有消息稱,中國曾與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協商,購買50架蘇-33艦載戰鬥機。但2006年談判中斷,原因在於俄方發現中國開始仿造蘇-27戰鬥機,並認為沈飛生產的殲-11B是蘇-27的“非法複製版”。由此,他們懷疑中國只採購2架蘇-33,目的是“進行逆向仿製和測試評估!

儘管對俄軍購遭受挫折,但這並沒有打消中國獲得艦載機的堅定決心。實際上,早在2001年,中國就從烏克蘭購得一架T-10K-3試驗機(蘇-33的原型機)。蘇聯解體後,許多試驗機被遺留在烏克蘭。正是依靠這架試驗機,沈飛成功完成了蘇—33的逆向仿製工作,殲-15原型機於2009首飛,並在2010年5月成功完成了從躍飛甲板起降的試驗項目。但一些俄國官員曾經認為,中國的殲-15無法同蘇-33媲美,中國很可能還會與俄方再次協商採購蘇-33。原因在於當時中國自研的FWS-10H渦扇發動機,能否適應複雜的海況還有待檢驗,就連殲-15原型機試飛時用的仍是俄製AL-31渦扇發動機。不過,最終的結果卻讓這些俄羅斯人失望了!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T-10K-3號原型機,後為中國所得

中國不僅解決了殲-15的發動機問題,航電技術水平也大大優於蘇-33,其搭載中國自研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在空對空作戰中,殲-15可搭載類似美國“阿姆拉姆”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具備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對海作戰時,殲-15可搭載鷹擊-83反艦導彈,這一組合足以威脅到中國航母戰鬥群周邊500公里內的所有敵方水面艦艇。另據衛星照片顯示,在位於中國陝西的西安閻良試飛場和遼寧葫蘆島海軍航空兵基地,都發現了類似烏克蘭“銀針”訓練中心的模擬躍飛甲板平臺,這些設施的用途不言而喻。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位於西安閻良的陸基航母滑躍起飛甲板

1982年的英阿馬島海戰,讓中國海軍充分領教了預警機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由於E-2C級別的大型渦槳預警機無法從躍飛甲板上起降,我們只能“劍走偏鋒”,在直-8中型艦載直升機的基礎上開發出直-8AEW艦載預警直升機。該機在後艙門處搭載有一臺可摺疊的矩形天線,起飛後可在機體下方展開,對海空進行360°掃描探測。2011年8月,直-8AEW艦載預警直升機在“遼寧”號上進行了起降試驗。中國海軍還從俄羅斯購入9架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用作直-8AEW的備用方案。卡-31的機腹裝有一臺L波段E-801ME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15公里,可同時跟蹤20個空中目標。儘管空白被暫時填補,但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海軍並未放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研發工作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直-8AEW艦載預警直升機

可以肯定,“遼寧”號的改裝入役,不僅讓中國海軍積累了航母建造使用經驗,為“山東”艦的建造入役提供了經驗,更重要的是,極大拓展了中國海軍的作戰範圍,並顯著提升中國海軍對黃海、東海、南海、臺灣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近海地區的控制能力。當外交手段無法解決海上爭端時,中國就可以選擇打出“航母牌”。中國海軍研究員李傑曾向媒體強調:“中國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他話中所隱含的政治、經濟因素不容忽視。擁有航母后的中國海軍,其海上反擊能力將十分可觀。當然,中國海軍獲得航母后,也刺激了周邊的一些國家,導致這些國家紛紛研發出自己的“準航母”!

“龍王”出海——記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航空母艦下水

那麼,“遼寧”號這條中國“海龍王”,未來表現究竟如何?或許那首古詩的後兩句,就是最好的答案: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