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学者对文类的划分,大体上分为哪两大类?

爱笑的眼睛hhhhh


中国古代对文学的划分,以韵为标准,有韵为诗,无韵为散文。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开始,她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源头。楚辞代表是屈原则是浪漫主义的源头,同时代表人物有宋玉等。汉赋的代表是司马相如、班固,同时汉乐府对后世影响很大,唐诗中有许多乐府旧题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黄飞鸿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和的也是《将军令》的曲。三国魏晋风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两晋崇尚玄学,喜炼丹,一个个像吃摇头丸,晕晕乎乎的,诗歌也走上歧途,出现了只重形式、声韵而内容空洞无物的骈文。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与《木兰辞》《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民间还保留《古诗十九首》其中最出名的是《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唐诗,宋词,元曲,自不待言。

无韵散文,从《山海经》始,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应该是古典文学的颠峰,一直未被超越。历史散文《春秋》及三传、《战国策》和汉司马迁《史记》也是扛鼎之作。晋干宝《搜神记》和刘义庆《太平广记》是小说雏形,也没有独立出来。唐朝的古文运动及“唐宋八大家”和传奇文学代表《风尘三侠》《莺莺传》。宋理学及话本,元没有可说的。明王阳明心学自成绝学,明清小说勿需多言。


大胡子林肯


韵文和散文。


春芳


古代文体有论,铭,记,赋,表。

1、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3、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5、“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