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類北伐中,哪一次成果最大?

亙古懷念說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次北伐中,晉末的劉裕北伐成果最大,可以說離完全收復中原僅一步之遙。

在長達三百七十多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發生過數次由南方政權發起的北伐行動。比如東晉的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宋齊梁陳四朝的元嘉北伐、陳慶之北伐、太建北伐等等。

而在這歷次北伐當中,劉裕北伐的成果是最大的,最成功的。

其實,在南方各朝代當中,東晉的北伐行動最為頻繁!自晉朝宗親司馬睿衣冠南渡,建立了東晉後,東晉君臣就沒停止過北伐中原的軍事行動。只可惜,東晉的歷次北伐雖然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卻始終沒能徹底完成對中原的收復。而這其中,離成果最接近的,就當屬劉裕北伐了。

宋武帝劉裕素有南朝第一帝之稱,是南朝的開創者。在廢晉立宋之前,他可是東晉王朝最為倚重的名將。公元409年,北方的南燕發兵侵擾淮北,劉裕便以此為由興師北伐。

劉裕率領晉軍一路高歌,先後消滅了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大破北魏,相繼收復了淮北、河南、山東以及關中等地,並且成功光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因此,劉裕北伐實際上已經無限接近成功,他收復了中原的絕大部分地區。

只可惜,北伐的尾聲,劉裕將精力轉回到奪權上面。同時,又在任命關中守將上面犯了不必要的錯誤。劉裕明知麾下的王鎮惡和沈田子二人之前有很深的矛盾,卻安排兩人鎮守剛收復的關中要地。而且自己的幼子劉義真掌握全局,而沒有留下老成的將領壓陣。

最終,晉軍因為內部不和,指揮混亂而全軍覆滅,不光使關中之地得而復失,而且還損失了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朱齡石、蒯恩等眾多有實力、有經驗的新銳北府將領。

但拋開劉裕最後的錯誤安排不說,劉裕北伐還是可以稱之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具成功的一次北伐行動。正如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所稱讚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些歷史要讀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從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到三國鼎立,再到東西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逐漸失去對北方領土的控制,不得已撤退到南方。歷史上被統稱為南朝,後來南朝組織過幾次北伐,我認為成果最大的還是劉裕進行的北伐。

東晉自從衣冠南渡,在南方重新建立政權後,長期處於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狀態。雖然也進行過一些北伐,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

東晉元興二年,積蓄力量的劉裕擊敗篡權稱帝的桓玄,擁立晉安帝復位,控制了朝政大權。同時劉裕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牟取更高的權力,開始積極籌劃北伐。

此時北方還是幾個政權並存的狀態,其中南燕因為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奸臣當道,社會混亂,劉裕看到這個機會,決定起兵,正式開始北伐的歷程。

劉裕經過前後2次北伐、一舉滅亡南燕和後秦,大敗北魏。收復了河南、山東、關中等地區,一度光復了長安、洛陽兩都,取得巨大影響,黃河以南的疆域盡入版圖。唐代史學家朱敬則後來稱讚此次北伐:

“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也稱讚劉裕的北伐: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由此可知,劉裕的北伐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在這之前的北伐都沒有取得劉裕北伐的成果。劉裕北伐改變了漢族政權自西晉滅亡以來的孱弱形象,鞏固了漢族政權的統治,華夏文明得以延續,取得了很大的歷史功績,是值得後世肯定的。

歡迎給我點贊,評論,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歷史,謝謝。


羅賓說歷史


我是白龍赤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導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自西漢統一以來,中國古代社會又陷入了混亂階段。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接著是“董卓之亂”、曹操打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聯盟打敗曹操的赤壁之戰,後來,蜀漢、東吳、曹魏三大集團於三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紛紛建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代。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司馬氏勢力的上升。正始十年(249)年,經過司馬氏精心的策劃,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曹氏的權力轉移到司馬氏的手中。

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不久,司馬氏統治集團的內部出現拙劣的領導人,那就是“白痴皇帝”司馬衷,加上皇后賈南風的倒行逆施,終於導致了“八王之亂”,此時的全國形勢已經一片大亂。304年,成漢和前趙政權的建立,從某種程度上說明西晉統治的崩潰。317年,西晉皇室成員司馬睿建立東晉,意味著中原王朝北方的統治喪失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大批仁人志士要求北伐,恢復失去的山河,但是大多效果一般。這些北伐包括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和劉裕北伐等等。
北伐當中,最有成果的當屬桓溫北伐。

1.桓溫簡介

桓溫,字元子,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桓溫的祖上是官宦世家,其父桓彝曾參加鎮壓“八王之亂”的戰爭,聲名鵲起。桓溫是桓彝的次子,深受其父喜愛。桓溫曾先後參加平蜀之戰、三次北伐等魏晉南北朝的重大歷史事件。

2.桓溫北伐的背景

桓溫北伐以前,已經有了幾次北伐,其中包括祖逛北伐(聞雞起舞的成語來自他)、殷浩北伐等。祖逖的北伐以王敦之亂的爆發而收場,殷浩的北伐被姚襄所打敗。永和三年(347),桓溫領導的平蜀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多次上書北伐,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3.桓溫北伐的過程

桓溫北伐總共有三次,對北方政權的打擊較大。①永和十年(354),桓溫率軍開始北伐,兵分三路,進軍關中。這次北伐前期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後期桓溫急於建功立業,而不是攻取長安,被前秦天才的政治家王猛看穿,最後以補給不足而撤兵。

②永和十二年(356),桓溫開始第二次北伐,這一次北伐取得關鍵性的成果是拿下了洛陽。但是,後來不料被前燕搶走了。

③太和四年(369),第三次北伐開始,前期拿下了徐、兗二州,成果豐碩。桓溫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黃河中下游以南的所有地區,每一戰都能勝利。此時的前燕慕容垂率領五萬軍隊禦敵,還得到了前秦的支援。桓溫陷入了兩難的絕境。同時,桓溫又因商量好了的糧草沒有送到,在前燕和前秦的夾擊之下桓溫大敗,桓溫的北伐以慘重的失敗而結束。

4.桓溫北伐的影響

桓溫的北伐以失敗而告終,淮河以北的所有地區又重新淪喪。

綜上所述,桓溫的北伐是東晉王朝南遷之後掀起的大規模的收復失地的戰爭。每一次的北伐前期都比較順利,後期由於各種原因而擱置,讓人替桓溫感到遺憾!

結語

桓溫的北伐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有成就的壯舉,代表了南遷政權收復失地的雄心。但是,桓溫作為有抱負的政治人物,在北伐的過程中時刻想著建功立業的功利心態,影響了北伐的成功。另外,北伐的路程是很遙遠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軍糧的運輸具有戰略性的意義。在最後一戰中,軍糧不濟成為了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