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學校復學已經四天,忙碌的工作讓自己繃緊了弦。今天下午放學,好歹出去透透氣。

學校雖然地處農村,但背靠鍾靈毓秀的壺公山,旁依波光瀲灩紅山水庫。身邊的美景,許久沒有放眼欣賞了。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壺公山下,紅庫水邊

沿著溢洪道,慢悠悠地走上去。落日的霞光映在坡頂上,給人無限的遐想。久違的壩上,是否有別樣的風景。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落日的霞光,讓人無限遐想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仰面看到的,便是莆田的富士山,作為莆田標誌的“壺山蘭水”的壺公山。相傳,有個姓胡的道士隱居山上,得道成仙,於是就叫胡公山。也有人認為山形為壺,便叫壺公山。往年“五一”節,學校常常會組織學生登山,融入自然,放鬆心情,增進交流,磨練意志。而天后宮後面的一塊石刻“極高明”,最具傳奇色彩。是明朝進士胡道芳所書。相傳易伸手摸到這三個字,就能高中。這個地方就成了學生駐足的景點,許多學生都要去嘗試看看能否摸到,並拍照留念。今年的“五一”節恐怕是去不了了。但是,莆田人有句俗語:“看見壺公山,聰明花會開。”相傳柯潛小時愚笨,看見到壺公山,便“聰明花”開了,還中了狀元。爬不了山,坐在教室裡,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山峰呢!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看見壺公山,聰明花會開

遠望山頂,電視塔尖清晰可見。雖然海拔710米多,卻顯得格外宏偉高大,恍若眼前。壺公山是莆田的晴雨表,只要看見壺公山烏雲壓頂,就會下起“西北雨”,十分靈驗,這就是“壺公致雨”景點的由來。今天水秀山青,真是個好日子啊。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壺公致雨,今不雨

夕陽中的水庫,異常溫馨。今天水位較低,水波不興。霞光萬丈,照亮了天空,映紅了水面,也留下了一條長長的光亮。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夕陽中的水庫,異常溫馨

數個行人,遊蕩在水邊,也是在享受暮色的寧靜吧。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享受暮色的寧靜

水庫於1959年底竣工,這紀念碑,靜靜地守護了整整60年。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水庫紀念碑,靜靜地守護了60年

看看學校的外操場,是對外開放的示範場所。疫情期間,這裡成了大家唯一可以鍛鍊的場所了。社會人員,男女老少,每天都是熱鬧非凡。疫情好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疫情期間,大家在學校外操場上快樂地去鍛鍊著

轉了一圈,又回到學校。晚6:00的自修開始了,就帶著這放鬆的心情走進晚課吧。

疫情之下,教育之餘,享受身邊的美景

壺公山下育英才,紅庫水邊綻新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