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四哥,某知名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一拖再拖,精益管理画龙点睛

来自商侍郎新作《“四哥”董立杰的管理江湖》

当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4.0概念满天飞的时候,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化“梦想计划”被很多公司提上了日程,当然了,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应该说,大部分的智能化梦想停留在了信息化和半自动化阶段(这已经不错了),一部分夭折,很少一部分能够达成期望的目标,或者能达成一部分目标就不错了。

一、旁听席的缘分

青岛某远化工公司(齐鲁石化的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也成为了追求智能化生产的一员,当然他们也遇到了和大部分企业同样的问题,生产线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智能化系统已经联调完毕,但是在试运行的过程中,问题频出,无论是试产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达标。设备厂家、设计厂家的工程师也在这里仔仔细细的找原因,结论就是“没问题”,理论上是“完美的”,这一折腾就是半年多,愁啊。

眼看着上亿的设备投资接近闲置,董事长(下称A总)无奈,总经理摇头。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正赶上五略商书会的圆桌会议召开之际,当次会议的主题就是“智能制造下的精益运营”。A总的一个朋友,青岛某和电气的董事长B总,五略商书会会员,当时按规定他可以携带一个旁听席,最后就拉着A总去了。

话说简短,两天的圆桌会议过去,A总眉头舒展,茅塞顿开,第二天自己驾车,让B总作陪,硬是拽着四哥去喝了一天茶。第二天,四哥带着团队就进入了某远化工。

二、智能化产线的“苦恼”

某远化工的主要产品是2-丁酮、正丁烷等,其原有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于2015年开始筹划建设智能化的新生产线,并计划于2018年投产,但如前面所述状况,面临着困境!

四哥的团队在该公司经过调研后发现:

1、因为一直以来产品不愁销路,内部管理比较弱,也不够重视;

2、价值流不够清晰,各部门的协调相对较差;

3、现场管理做的不好,干净整洁达不到,整齐有序也达不到;

4、仓库管理无序,物料编码混乱,重码现象严重;

5、团队整体的水平不高,内部培训也跟不上;

6、严格的绩效制度让员工不敢创新,因循守旧;

7、这一切都导致了智能化的基础:数据无法标准化,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业务的数字化输出出现很大的偏差,导致智能化产线一旦试运行,自主指令往往出错。

三、体系化的精益管理工作

于是,四哥对该公司陆续开展了管理改革工作,整体分为五步:

第一步:导入精益理念,确立一把手工程,建立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第二步:确立价值流为主线的工作推进思路;

第三步:构建精益业务流;

第四步:制定精益持续改善方案;

第五步:形成精益文化,推进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

备注:因授权原因,只能对此进行简单描述,详情请自己联系四哥

经过五个月的时间,该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设备的自主生产输出了完美的结果。

四、一句话总结

四哥说:智能化的基础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基础是精益管理工作,是工作的标准化;机器毕竟还不是人,机器的准确性来自于数据的准确性;而数据的准确性来自于精益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又是四哥,某知名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一拖再拖,精益管理画龙点睛

管理界四哥董立杰


==============================

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新作《“四哥”董立杰的管理江湖》,谢谢。

本文主人公:董立杰,雅号:天河无右,人称“管理界四哥”,著有《五略管理法》《精益运营之路》《五略合伙人模式》《智能制造下的信息化战略》《五略营销模式》《企业五略九症模型》等作品。

2020年4月17日于北京

商侍郎(只想做个管理界的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