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師說》、《馬說》家喻戶曉,今天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韓愈

他的《師說》、《馬說》家喻戶曉,今天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韓愈

百代文宗 韓愈


"自古英雄多磨難”。

這句話放在韓愈身上確實合適。

就比如他的母親在他兩個月時就去世了。

都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可成為草沒多久的韓愈很快連草根都不是了——三歲時父親也去世了。

韓愈徹底成了一個孤兒。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哥哥韓會,嫂子鄭氏承擔起撫養韓愈的責任。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韓會、鄭氏如父母般的照顧韓愈,教他讀書學習,使他的少年生活不至荒蕪。

但就在一切看起來都在變好的時候,。

韓會依附的權相元載倒臺。韓會受到牽連,被貶韶州刺史,後來死於任上。

這大概就是生活在關上你的一扇門之後,也會順手帶上一扇窗。

那一年韓愈13歲,由寡嫂鄭氏獨自撫養。

韓愈也沒辜負兄嫂的養育與期待。

“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

有志氣的孩子自己懂得努力奔跑!

貞元二年,即公元787年,學有所成的韓愈在通過縣、州兩級考試後,到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那一年他十九歲,寫了這樣一首詩:《贈徐州族侄》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

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

他說自己還年輕,最重要還有才。

聽說“苦盡甘來”,從小遭受了磨難的韓愈,科考會順利一些吧?

但事實卻是韓愈似乎苦還未盡——科考未中。

功名不是你想要,想要就能要。

儘管滿是遺憾與不甘,但韓愈也沒過於悲傷,畢竟他才十九歲。

年輕沒有失敗,只當那是意外。

貞元四年即788年,韓愈再度來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是——濤聲依舊。

此時的韓愈就很沮喪了,時間可以等,但終日食不飽腹的感覺卻不好受。他寫了《落葉送陳羽》:

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飄搖終自異,邂逅暫相依。

悄悄深夜語,悠悠寒月輝。

誰雲少年別,流淚各沾衣。

我和你在長安相遇,就如同這落葉和斷蓬一樣,我們在寒冷的月光下,在深深的夜裡說著悄悄話,因傷心而淚流不止。

韓愈也許不明白,科舉考試除了才華,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說白了就是要有人說你行,更關鍵的是說你行的那個人得行。

在這方面,他的幾個前輩就比韓愈做得好。

為了找個能行的人說自己行,

那個風流倜儻,心比天高的李白曾寫下“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馬屁拍的很露骨;

那個隱居山林的孟浩然也曾羞羞答答寫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那個才華橫溢、玉樹臨風的王維更是走了岐王和玉真公主的後門,才取得了那年高考狀元的好名次。

連老實的杜甫也寫過“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

但韓愈好像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味就是自己考考考,結果也就是一路落落落。

第三次考完又鎩羽而歸之後,韓愈終於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吃三塹,長一智。

韓愈後來得到梁肅的賞識,把他推薦給陸贄,在陸贄任主考官的那年,即792年,韓愈終於高中。


進士及第的韓愈應該是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了吧?

錯!

那是你不瞭解唐朝的科舉制度。

禮部的進士及第只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想獲得實職還要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

就像現在你辛辛苦苦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但想做法官、檢察官還要通過公務員考試。

禮部考試一路坎坷的韓愈今後是否會經歷風雨見彩虹呢?

事實是風雨之後不一定有彩虹,甚至暴風雨會來得更猛烈些。。

韓愈三次參加吏部考試全部落第!

我勒了個去!

久經考場的韓愈想必是知道原因的。

沒人推薦那就自薦吧。

他給當時的宰相寫了兩封信,但都泥牛入海。

後來又寫了第三封信。

前兩封信還能俯首帖耳,滿是恭維討好,在無回信之後,第三封信就有些不耐煩了,言辭開始激烈起來,總的意思就是:我韓愈這麼有才卻選不上,你眼瞎啊!

但依然毫無消息。

韓愈惱了:我去!!!

去哪兒?

此地不留爺,我就挪挪窩。

韓愈採取了一條“曲線做官”的策略——給節度使當幕僚。

在那時,節度使的權力已經很大,是地方的大哥大。

通過給節度使當幕僚以後出人頭地的大有人在——裴度、李紳、杜佑、令狐楚、岑參都是成功的典範。

當幕僚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工資高,待遇好,可能還有五險一金。

但幕府“晨入夜歸”讓韓愈很不滿,工作時間太長,沒時間讀書學習,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簡直比996還996。

韓愈忍無可忍,給他的最高領導張建封寫了一封信——《上張僕射書》:

“晨入夜歸,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發狂疾。”

意思就是你的規章制度我受不了,非得把我逼出精神病來不可,我不幹!

看來韓愈的維權意識還是很強的。

後來韓愈去長安出了一趟差,在長安見到昔日好朋友,他們一個個在京城過得瀟瀟灑灑,讓韓愈很是羨慕,想到自己的不得志,寫了著名的《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是在感嘆自己這匹千里馬沒人識貨啊。

估計張建封看了是不會滿意的。

韓愈可不管他滿不滿意。

他不想再這麼混下去,他寧願做一名“京漂”,也不想在安逸的地方待下去。

只要有一顆追求的心,即便夜宿街頭都不會是流浪。


他的《師說》、《馬說》家喻戶曉,今天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韓愈

上天還是眷顧韓愈的。

不久他通過了吏部的銓選,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就是國立大學教授。

官雖不大,但畢竟是國家公務員,是可以吃皇糧的。

吃上皇糧的韓愈喘氣聲明顯粗了。

他呼籲寫文章就應該說真話,“文以載道”、“陳言務去”、“文從字順”,不要整那些虛頭巴腦的花架子。

韓教授一發言,臺下鼓掌叫好的除了韓愈的學生張籍、李翱、孟郊、賈島等“韓門弟子”之外,還有柳宗元、劉禹錫、李觀、歐陽詹等文化名人人,“古文運動”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其實世上本沒有古文運動,有人領頭去做了,也便運動起來了。

韓校長任職期間,人們不尊敬老師,不但自己不學習,還恥於為人師。

面對這種現狀,韓老師覺得自己應該管管,他又使了一個大招,一篇《師說》赫然而出: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一出,教師身價陡增。

所以老師們在尊敬孔夫子的同時,也應該感念一下韓老師的好。

因為韓老師認真負責、勇於探索、勇於革新、敢為人先、成績斐然,所以獲得了“文章鉅公”、“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柳詩韓筆”等系列歷史級榮譽稱號。

連一向眼高於頂,很少夸人的蘇軾童鞋也恭維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在文壇,韓老師就是一個傳說。

做為傳說的韓老師傳說膽子也足夠大。

803年,韓愈任監察御史。官不大,但責任心大。

那年關中大旱,糧食幾乎絕收,餓殍遍野,百姓苦不堪言。

京兆尹李實卻上奏曰:“今年雖旱,而谷甚好。” 因此租稅皆不免。

那時的李實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位高權重,再加皇帝寵信,無人敢說實話。

那時有個叫成輔端的人寫了一首詩批判糧食絕收卻不減免租稅的事實,便被李實

捏造罪名杖殺了。

人們更是噤若寒蟬。

但韓愈不怕。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一封《論天旱人飢狀》直上天庭:穀子好個屁,人都餓死了,快救災吧!

結果是韓大膽雖沒淪落到賣紅薯,但也被從中央趕到了地方,成為陽山縣令。

但他無悔無憾。

別說是京兆尹,韓大膽連皇帝也不怕。

819年,唐憲宗派人迎佛骨,大興佛教。

上有所好,下必甚至。

長安一片月,萬戶木魚聲。

人們見面的問候語也從“你吃了嗎”改為“你信了嗎?”

又是韓愈拍案而起,一封《論佛骨表》很快擺到憲宗皇帝的面前。

核心意思很明確:您省省吧,信佛的皇帝沒長壽的,快把佛骨燒了吧。

敢這麼懟皇帝的,也就韓愈這一個人吧?

敢咒我短壽,憲宗皇帝氣昏了頭,把韓愈燒了,不,殺了!

幸虧裴度、崔群等人求情,韓愈才免於一死。

“立馬讓韓愈滾蛋”,憲宗大吼。

第二天韓愈就滾出長安,皇帝的辦事效率終於高了一回。

在路上,面對著趕來送行的侄孫韓湘,韓愈長嘆一聲,一首千古名篇也應運而生——《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我早上說了句實話,晚上就被貶到遙遠的潮州,想替皇上出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雲彩橫出於南山,我的家在哪兒?在白雪厚積得藍田關外,馬也停住了腳步。知道你遠道而來定會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邊收殮我的屍骨。

縱然悽楚憤激,韓愈也堅持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你這輩子有沒有為什麼事拼過命?”

“有,為我的信仰。”

蘇軾童鞋又伸出了大拇指:忠犯人主之怒。

韓愈,給你點贊!


他的《師說》、《馬說》家喻戶曉,今天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韓愈

看過他的坎坷,見過他的倔強,我們再來看看他的智慧:

817年8月,宰相裴度率軍平吳元濟的叛亂。

大哥裴度是統帥,自然會照顧小弟。

於是韓愈任行軍司馬。

韓愈膽大,筆鋒犀利,眼也夠毒。

他一眼看出吳元濟的最薄弱處是他的老巢蔡州。

於是韓愈建議:哥,咱端他的老窩。

裴度很猶豫,覺得這想法不可思議。

正猶豫間,李愬夜襲蔡州,活捉吳元濟,立了頭功。

裴度悔青了腸子。

韓愈又說:哥,別急,趁現在的時機,咱不用打仗就可以收服鎮州的王承宗。

於是韓愈修書一封,不費一槍一彈,王承宗獻城投降。

這哪是提筆寫文的韓老師,分明是手搖羽扇的智多星啊!

這還不是最高光的時刻。

821年,韓愈轉任兵部侍郎,就是國防部副部長。

鎮州王庭湊造反。

朝廷想派人安撫,穆宗皇帝問誰去安撫叛軍啊?

大臣們都盯著地上數腳丫。

都知道這一去很可能就是肉包子打狗。

關鍵時刻又是韓愈挺身而出,為了江山社稷,即便成了肉包子也要咯下他們的狗牙。

元稹嘆息:韓愈這哥們完了。

連皇帝也過意不去:老韓啊,意思一下就行,別太拼了。

但韓愈為了國家,毫不畏懼,他寫了一首詩——《鎮州路上謹酬裴司空相公重見寄》:

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自嫌遲。

風霜滿面無人識,何處如今更有詩。

我奉命去安撫亂軍,每天不停的跑跑跑,模樣難看的恐怕沒人認識了吧。

這哪裡像是奔赴危險場,好像是趕著去領獎啊。

到了鎮州,面對窮兇極惡,揮舞刀槍的士兵,韓愈不慌不忙,先整了整發型說,兄弟們我講幾點:

第一點, 自古叛亂的都沒好下場;

第二點, 朝廷已經原諒你們了,你們現在還是大唐公司的優秀員工;

第三點, 想想老婆孩子熱炕頭滋味;

第四點, 馬上放下武器,一切阿彌陀佛。

瞬間,叮叮噹噹,武器扔的滿地都是,檣櫓灰飛煙滅。

那時的韓愈,猶如天人,他就是傳說中的傳說。

蘇軾童鞋又屁顛屁顛跑了出來: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好樣的!

古語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大概說的就是韓愈這樣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