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師之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此師之所存也。韶光四載,一晃而逝,吾之學子今亦為師,當此重任也,無不感慨萬千。
自工作之日起,至今已百天有餘,聽課培訓四十節有餘,筆錄詳盡。並於講授之後,與諸生共赴操場矣,強身健體。其間苦樂相伴,然所獲頗多。
為師者,需身正慎言。《孔子·子路篇》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可見,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而後方可傳道授業解惑於生也,此為師德。師若無德,則其生亦無德,非師之所存也。其間,吾謹言慎行,以師德為鑑。
為師者,需嘗新路。傳道受業解惑時,環四周,觀諸生之目光,以察所習之況,可定教之法。同時強化與諸生互動,譬如,前後相論,分組習之矣,創合作型課堂。餘所觀《課程標準》一書亦如此,重探究,其倡生為主,師為輔。師以其所學,授諸生學習之道。
為師者,需學識淵博。強親和力,悉些許現代教育之技,其言必合乎規範,方可授學生句讀,解生之疑惑也。若學識稀薄,何以授諸生?吾等眾新師,皆苦覓書山十載矣,於桃李年華歷國試,得以赴學府,於四載間,習大藝,履大節也。今已悉些許師之道,可為學生解惑矣。
為師者,需常自省。俗語有云“知無涯,生有涯”。為師者,需謹遵“活到老,學到老”之言,以完善己身,力求滿腹經綸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聖者所以為聖,因其常自省,善察他人之長,己之所短,以其長補己短。為師者,亦如此。古有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師者,需專注,恪守師道也,備課精細,所傳知識嚴謹,授課活潑,時常自省,如此方可。
以上諸細則,為師者,盡皆守之,不可行相反之事。
適逢新年,爆竹聲聲響,歲月去堂堂。願日後不留憾,學有所長, 為爾後奠基,謹斯文以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