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在路上》

唐宝民:“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凯鲁亚克《在路上》

唐 宝民

1957年,《在路上》一书出版,作者凯鲁亚克立即名声大噪,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这部小说突破了美国战后的保守文化,是追求个性解放的破冰之作,从各个方面影响了美国的文化艺术与价值观念。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评论家们已有了各种说法,而在笔者看来,这部小说反映了在那个高压而沉闷的时代环境中,一部分青年敢于与传统秩序决裂,做出了离经叛道的选择,去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上的解放。在作者那里,这种追求精神无疑是受到了肯定和赞扬的,因而作者才会激情四射地去叙述他们的经历,以饱满的热情为个性解放唱出了一曲赞歌。

唐宝民:“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在路上》

《在路上》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萨尔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他蔑视政治权威和传统道德,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解放。于是,他便与迪安、玛丽卢等几个青年男女开始了无目的的旅行,他们自己开车或者沿途搭别人的车,几次横穿美国大陆,体验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最终穿越国境到达了墨西哥,后来他们又返回美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旅行团队随之解散,每个人都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唐宝民:“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在路上》

这本小说的形式就是破碎的,就像是用一个个场景拼接而成的,这是在形式上对传统小说是一种背叛,恰好精准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这几个年轻人离经叛道的行为,无疑具有反叛意义。他们带着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开始行动,开始过上了荒诞不经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也正因如此,这部小说才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想要正确地解读这本小说,就必须首先了解这本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像幽灵一样笼罩着整个社会,形成了高压而沉闷的社会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渴望个性解放、追求精神自由也就不难理解了。正是在这种环境的压迫下,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才开始了反弹,他们抛开了一切束缚性的枷锁,固执地独自上路,在美洲辽阔的大路上疯狂地开着车无休止地往返奔波。他们做出了许多极端表现:吸毒、放纵性行为、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这实质上是精神受到长期压抑后做出的释放,通过这种释放,他们摆脱了精神上的彷徨和痛苦,实现了他们的反叛与追求。这种张扬的个性,是他们对自身永无止境的超越。这些年轻人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唐宝民:“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读《在路上》

这是一部世俗叛逆与抗争者历久弥新的《圣经》,是“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的心灵自传。美国批评家吉尔伯特·米尔斯坦说:《在路上》将成为“跨掉一代”的迷惘《圣经》。1969年10月21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去世,享年仅47岁。虽然他已经走了很多年,但他的这本《在路上》仍然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励他们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路上奋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