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每一個老洋房都有自己的呼吸,

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人。”

這是熱播劇《安家》裡徐姑姑的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被這部劇中的老洋房吸引了眼球,這算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色,像是一位智者,見證了上海的歷史和變遷。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應公館

今天給大家要說的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洗禮,仍然完好無損的老洋房。

鳳陽路228弄的“應公館”,一棟價值3.8億的史詩級歷史建築,是《安家》老洋房的原型。

鳳陽路(Fengyang Lu) 在上海市市區中部,跨黃浦、靜安兩區。東起六合路,西至南京西路。長1400米,寬12.2~13.6米,車行道寬8.0~10.3米。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填浜築路,以光緒二十三年工部局總董名命名白克路(Burkill Road)。民國32年(1943年)以安徽鳳陽改今名。

應公館,近黃河路,人民公園北側,與國際飯店隔街相望。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這裡過去的主人叫應子云,上海灘曾經赫赫有名的地產商,1880年生於寧波鄞縣。19世紀末,通和洋行已是上海灘聲名顯赫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應子云白天在此上班,晚上補習英語,憑藉著堅韌與努力,深受洋行器重,後一舉成為通和洋行的首任買辦。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洋房於1919年,在上海最昂貴的地段 ,耗資10萬兩白銀,花3年時間建造,建成時曾轟動上海灘,與榮宅(Prada)齊名。夾雜在萬國商業建築群中的“應公館”,無疑是當時全上海的住宅建築地標,假四層,五開間,共27間,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其豪華與堅固,在當時上海灘花園住宅中,只有外灘匯豐銀行可與之媲美。老宅以其恢宏氣度、溫婉的風格,成為左右時尚的地標,被譽為尋找老上海記憶的最佳觀測點。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產證建面1338.64m²,實用面積1500.00m²,宗地面積1059.00m²,使用期限20020918 ~ 20720917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應家在這住了33年,1954年房屋以新幣十七萬五仟元,出售給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家搬至上方花園21號,一直住到1994年。應子云1969年因病在滬去世,終年90歲。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一層為古羅馬風塔斯干柱,層高約4.5m;

二、三層外觀古希臘風格的愛奧尼雙柱廊,柱頭渦卷的中間為玫瑰花雕飾,兩側的半圓筒狀立面則帶有強烈的巴洛克風格裝飾,柱廊與柱廊間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簷齒,層高約3.75m;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四層分佈為活動室、餐廚及儲藏室,尖頂打開挑空,獨一無二的彩窗穹頂及巴洛克風格彩窗,外灘各個時期的古典主義風格應有盡有,處處盡顯上世紀初建築師的用心所在。

山牆上養眼的隸書漢字:吟風,弄月

使人想起“人生貴極是王候,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吟風弄月歸去休”,怕是主人當時的一種心境闡述吧。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應公館設計圖


宅內的家居裝飾,很多都是百年前的古董,檯燈、電話、古鐘、鋼琴……每一處細節都能帶來驚喜。彷彿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立於時間之外的“不老神話”。

見證百年曆史,“藝術品級”寶藏洋房轟動十里洋場

如果將全球所有資產放在一起衡量,在過去70年的時間裡,跑贏了通脹、跑贏了美國股市、跑贏了黃金石油的資產非常稀少,但上海的老洋房一定在列。

不可方物的好東西,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上的,上海優秀建築代表的老洋房,尤其花園洋房,最初的擁有者皆是當時呼風喚雨的商界政要、達官顯貴之士,承載了那個時代的上海灘傳奇;

目前,上海所存老洋房總量4000~5000套,其中只有百餘套產權清晰,可用於買賣交易(名人故居那就更只能用一句“奇貨可居”來說明了)老洋房的獨特和不可替代性,不僅作為居住房屋,更是頂尖企業辦公及商業會所等的優先選擇。

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310102945190000295)

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HP-J-033-V)

2011年入選SHANGHAITATLER雜誌上海十年十大名居

滬房地產(黃)字2004第102922號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