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夏志清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寫道:“《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也是從古以來最深刻的一出悲劇。”

張愛玲用她那蒼涼又狠辣的筆觸,在《金鎖記》中描寫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劇一生。

造成這悲劇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原因,還有那一生中因缺失愛和善意而逐漸扭曲的人性。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一切的不幸

從一場錯誤的婚姻開始

有人說,婚姻是一個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嫁對了,幸福一生,嫁錯了,有可能萬劫不復。

而曹七巧的不幸,正是始於一場錯誤的婚姻。

曹七巧出身貧寒,家裡是開麻油店的,哥哥嫂子因貪圖富貴,把她賣給了豪門望族姜家的二少爺當姨奶奶。

可這位姜家二少爺是個殘疾人,天生的軟骨症,姜家老夫人深知兒子這樣的身體狀況,很難找到大戶人家的女兒當妻子,便把曹七巧扶了正。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從古到今,豪門都不是那麼好嫁的,尤其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關係。

丈夫天生殘疾臥床不起,曹七巧沒有丈夫的庇護,自己出身卑微,性格又不討喜,雖然當了名正言順的二少奶奶,可是整個姜家沒人瞧得起她,就連丫鬟下人都對她說三道四。

一個從未被生活和他人善待過的人,心裡憋了無數的委屈和怨憤無處發洩。

於是曹七巧變得愈加尖酸刻薄,她用這種方式,給自己造了一副不好惹的鎧甲,去抵抗姜府上下的冷漠和惡意。

可夜深人靜之時,她觸及到丈夫病弱的身體,那肉是軟的、重的,就像人腳發麻時摸上去的感覺,毫無生氣,就如自己的這場婚姻。

霎那間,所有的尖酸刻薄都化作了無盡的痛苦與不甘。

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對一個女人來說,若能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段幸福的婚姻、一個愛自己的丈夫,那便是一生最大的依靠。

可這些,曹七巧一樣都不曾擁有。

沒有孃家的護持和幫扶,沒有婆家的尊重和容納,更沒有丈夫的呵護與疼愛,面對婚後的各種打擊,唯一能給曹七巧帶來一絲希冀和安慰的,便是對這個豪門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的嚮往。

從這場錯誤的婚姻開始,曹七巧親手給自己戴上了一副黃金的枷鎖,不僅困住了自己的一生,還用枷角劈殺了他人。

愛的缺失,逐漸扭曲了人性

曾經的曹七巧,並不那麼貪圖榮華富貴,反而對愛情抱有嚮往和期待。

她曾想:“當初她為什麼嫁到姜家來?為了錢麼?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相愛。”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正值青春年華的曹七巧,殘疾的丈夫無法滿足她對愛情的慾望,當她遇到與丈夫截然不同的三少爺姜季澤時,她愛上了這個健康、又富有生命力的男人。

可這位吃喝嫖賭、到處沾花惹草的三少爺,面對曹七巧的挑逗時卻選擇了逃避,儘管對她動了心,但也就僅此而已。

因為姜季澤明白,自家人招惹不得,待一時激情褪去之後,想躲都躲不掉,曹七巧是能豁出去的人,但是他不行。

婚姻帶來的不幸,愛而不得的痛苦,日復一日地折磨著曹七巧,這樣的日子一晃過了十多年,她終於熬死了丈夫和婆婆,用青春年華換來了一份財產,帶著一雙兒女自立門戶了。

搬出姜家大宅後,有一天,躲避她多年的姜季澤突然上門拜訪,對此曹七巧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就她對姜季澤的瞭解,對方很有可能是來借錢的。另一方面,她的內心深處,對姜季澤的到來又是充滿期待和歡喜的。

姜季澤一反昔日態度,對曹七巧表達了自己隱藏多年的愛戀,聽到姜季澤的甜言蜜語,曹七巧陷入了更加痛苦的矛盾掙扎之中。

因為她知道姜季澤不是好人,可是有那麼一刻,她想裝糊塗,她想得到這個自己一生中唯一愛過的人。

可是最終在曹七巧的試探之下,姜季澤還是暴露了他的本性,他所說的一切花言巧語不過是為了坑騙曹七巧的錢財。至此,曹七巧對這個世界留存的最後一絲愛意也消失殆盡了。

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從未得到過愛的曹七巧,把對愛的慾望全部轉移到了對金錢的佔有上,金錢是她唯一能夠牢牢抓住的東西了。

在情慾和錢欲的交織撕扯下,曹七巧的人性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扭曲,最終她拉著兒女一起跌入了深淵。

曾經的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傅雷在評論《金鎖記》時說:“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

曹七巧的婚姻是孤寂而絕望的,唯一愛過的男人對她除了算計竟未有過一絲真心,一輩子愛而不得,這樣的遭遇讓曹七巧心中充滿了怨恨,從一個身心健康、年輕貌美的少女逐漸變成了性情乖戾、陰狠惡毒的老太婆。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中國有句古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是曹七巧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從她身上卻看不到任何無私的母愛。

姜季澤的欺騙徹底激化了曹七巧性格的扭曲程度,自己得不到幸福,他人也休想得到,就算自己的親生兒女也不行。

曹七巧仗著自己一家之主的身份和手中的財產,多年的壓抑和怨恨就像洪水猛獸一樣傾瀉而出,開始瘋狂地控制自己的兒子、女兒和兒媳。

兒子長白在外賭錢逛窯子,為了將長白束縛在自己身邊,她變著法兒哄兒子抽大煙,還為他娶了一個媳婦名叫芝壽。

對待兒媳,曹七巧總是冷嘲熱諷,為了霸佔兒子,曹七巧經常想辦法不讓長白回房,徹夜陪她一起抽大煙,還從兒子口中套出夫妻之間的床笫之事,再添油加醋一番說給包括芝壽母親在內的旁人聽。

在曹七巧的侮辱、虐待以及缺愛的婚姻中受盡折磨的芝壽,最終悲慘離世。

對待女兒長安,曹七巧也未曾“心慈手軟”過。讓長安裹上早就過時的小腳,去學校大鬧毀了女兒上學的前途。長安患上痢疾時,曹七巧不給她請大夫,而是讓她抽大煙來緩解痛苦。

女兒長安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糟糕,年過三十都一直未能出嫁,後來還是在堂妹揹著曹七巧的極力撮合下,長安才得以和童世舫相識並訂婚。

倆人兩情相悅希望能儘早完婚,長安也因此下定決心要戒掉抽大煙的惡習。就在她以為自己終於能脫離母親掌控得到幸福的時候,曹七巧藉由請童世舫吃飯,把長安抽大煙的事說給了他聽,至此曹七巧親手斷送了女兒的姻緣和幸福。

她是個瘋子,這是童世舫對曹七巧的第一印象,無緣無故的,他只是覺得毛骨悚然。

陷入瘋狂的人,當她自己很慘的時候,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安慰,而是比她更慘的人。

曹七巧自己的一生都不得幸福,內心充滿怨恨的她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過得比她好,一個封建社會婚姻的犧牲品最終變成了冷血無情的劊子手。

缺失愛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曹七巧的前半生沒有原生家庭的愛護,後半生既沒有丈夫也沒有心上人的愛惜。一生都沒得到過愛的曹七巧,也沒能給予自己兒女正常的母愛,還親手毀掉了他們的人生。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愛的缺失,才造就了幾代人的深深悲哀。

因為,從未被愛善待過的人,不懂得如何愛自己,更不懂得如何愛他人。這樣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用青春年華換來大筆財富的曹七巧,本可以帶著一雙兒女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將兒女培養長才,讓他們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可是心中無愛的曹七巧,早已喪失了理智,即使擁有了大量金錢,也再難救贖她已扭曲的人性。若她的人生中曾經感受過愛意,想必她自己和下一代的命運都不至於如此蒼涼和不幸。

張愛玲《金鎖記》:愛的缺失,比金錢的缺失更能毀掉一個人

作家劉瑜曾經寫給女兒這樣一段話: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深以為然。

我們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很多時候也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境遇。但是,卻一定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懂得慈悲、學會包容的人。

只有這樣,才不會因命運的一時受挫,就丟失了自己的本性,讓人生陷入抱怨和自棄當中。

即使眼下的生活未能溫柔以待,也願你眸中仍然帶光,心中仍然有愛,就如作家亦舒所說:

“越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流觴陣地微信公眾號:takus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