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福建行”中找“福”“鉴”

时评:“福建行”中找“福”“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在武夷山,他来到了“智慧公园”、生态茶园、历史文化园;在三明,他来到了沙县总医院、夏茂镇俞邦村、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福州,他来到了郊野福道、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的福建行中我们可以找到“福”“鉴”。

健康是“福”,“三明医改”是“鉴”。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到“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深深牵挂。在沙县总医院实地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三明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成功案例,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关注与肯定。整顿虚高药价、过度诊疗,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剑指“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听取“三明医改”经验汇报,强调“要注意推广”。今天,从“星火”到“燎原”,“三医联动”“两票制”等举措,已先后上升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三明医改”在中国医改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是“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过生态文明。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福建山多地少。30多年前,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清晰,当地百姓无法“靠山吃山”,更谈不上生态保护。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具有前瞻性地提出,“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他反复强调,“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林长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改革举措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全国推进。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早已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

美食是“福”,发展特色小吃是“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沙县小吃发展现状时说,“民以食为天,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我这次来也是看一看沙县小吃目前的现状和前景怎么样,沙县小吃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办得更好。”从扁肉、拌面到蒸饺、炖汤,品种多样、美味可口的沙县小吃早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国民美食”。如今,沙县小吃已拓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回望来路,我们不难发现,“瞄准市场定位、抢抓发展机遇”是沙县小吃得以扬名天下的成功秘诀。1999年3月和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两赴指导,指出要“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多年来,当地牢记嘱托,坚持把沙县小吃当做大产业来做,充分发挥了它的“放大”和“溢出”效应。

文旅是“福”,增强文化自信是“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充分论述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次福建之行,在考察朱熹园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正是这个坊巷把我们拉回到了历史的温热中去。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至今,福州文博界还传颂着“四个一”的佳话。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对严复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习近平同志欣然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写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未来,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陈立 赖永梅 四川省合江县城关中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