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刚正不阿,得罪无数权贵皇亲,为何还能26年升官27次?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包拯这种正面形象的,他明辨是非,铁面无私,为官清廉,让百姓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古代的官场上,一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法则流传千年,就是升官发财这两者相辅相成。有些人将这两件事作为毕生追求的梦想。

他一生刚正不阿,得罪无数权贵皇亲,为何还能26年升官27次?


包拯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少年家贫,28岁考取进士,开始了官场生涯。包公在3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一直以刚正不阿的态度,反对贪赃枉法的人,享有包青天的美誉。关于他秉公断案的故事,一直都在民间相传。曾经判过一个案件,被大家广为称赞机智。

包拯为后世所歌颂和怀念,一方面是因为他为百姓做了好事,百姓从内心深处感激他,歌颂他;另一方面源于包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魅力,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强大的人格力量,成为后来者汲取人格力量的源泉。史载,包拯为人刚直,敢于忠言直谏,从不趋炎附势。

他一生刚正不阿,得罪无数权贵皇亲,为何还能26年升官27次?


包拯整顿吏风,改革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于是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

东京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凡以私人关系请托者,一概拒绝,因而将东京治理得"令行禁止"。也正因他执法严峻,不徇私情,"威名震动都下",在他以天章阁待制职任知谏院时,弹劾权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他一生刚正不阿,得罪无数权贵皇亲,为何还能26年升官27次?


就是“同年政治”,他们很容易就结盟了,就像包拯在这里就体现的很明显了,他和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结为了亲家,联姻帮助了他不少,这也是连连升官的原因,在文彦博的树下好乘凉,所以包拯一直在升官,还敢于训斥权贵。这让他们也帮助了他急速升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