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离婚,娶国母宋庆龄,她们的区别在哪儿

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离婚,娶国母宋庆龄,她们的区别在哪儿

孟婆说

每晚8:00,与你相见,分享这个有趣的世界…

alt

关于孟婆读书会

我一直想策划一本书,讲述近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成长和改变。


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王雨教授,他是多伦多大学的史学博士,现在在澳门大学做博士后,关于历史上的那些成功女性,他肯定能找出样本来。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从过去100年的历史上,找出那些具备参考价值的成果女性,我们从更多角度来探讨,什么样的女性是成功女性?

01

昨天晚上在孟婆读书会里,展开了这个「百年中国女性」系列的第一次分享,讲述关于伟人孙中山生命中的五个女人。

由于时间关系,昨晚只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卢慕贞,以及第二任妻子,众所皆知的国母宋庆龄。

作为一个历史文盲,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孙中山先生还有原配妻子。

除此之外,他还有三个妾室。

不过我今天想讨论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卢慕贞,与第二任妻子宋庆龄,两位女性带给我的思考。

由于特殊的时代限制,这两位女性在当时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卢慕贞与孙中山属于门当户对的家族联姻,结婚的时候,孙中山19岁,卢慕贞18岁,正是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年龄。

两人一起育有一男二女,(孙科、孙延、孙琬),其中,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

而婚后短短几年连续生了三个孩子,相信两人的感情是挺好的。

当时,孙中山在外打拼事业,妻子独自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还得挤出时间给丈夫和婆婆做衣服穿;

根据沈飞徳所著《细说孙中山家族》中记述:

“在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卢慕贞总力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连婆婆杨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于卢慕贞之手。”

1988年,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病重至逝世那段日子里,卢慕贞在公公病榻前,寸步不离,亲奉汤药。

孙达成有两个儿子,都没能在床前尽孝,反而是这个儿媳妇担负起了绝大部分的工作。

可以说,卢慕贞绝对是在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里的,担当得起贤妻良母这个楷模的。

一直到1915年,孙中山与她离婚,在婚姻存续的这31年里,作为原配,卢慕贞对待家庭尽职尽责,侍奉丈夫尽忠,悉心照顾孩子,这期间孙中山还纳妾了。

从传统价值观来看,卢慕贞是在百年前的传统礼教束缚下,做到了当时正妻能尽到的最完美的职责。

即使到了最后,孙中山要娶宋庆龄,让儿子给她带去一封信,要求离婚,卢慕贞甚至没有抗议没有反对,心平气和的同意了。

她前往日本与孙中山签字离婚,这样,孙中山才能娶宋庆龄。

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离婚,娶国母宋庆龄,她们的区别在哪儿


我不禁对她产生了好奇,卢慕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这样心平气和同意离婚呢?

要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孙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卢慕贞成了国母,第一夫人,可谓是风光无限了。

根据沈飞德的研究,

“卢慕贞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长期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深知作为一个女性结婚后该如何立身处世。由于家庭环境,作为长女,她自小勤快,素以孝敬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


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卢慕贞是一个旧时代的好女性。

她懂得女性应该勤快、孝敬长辈,这叫妇德。

同时,她又擅长女红,织布,缝衣服什么的,有手艺。

丈夫纳妾,她不吃醋,不计较,在丈夫忙于事业的同时,照料公婆,让丈夫在外打拼没有后顾之忧。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她应该很爱孙中山,那么丈夫要跟她离婚,她又怎么会心平气和的同意呢?

还有一位学者说:

“卢氏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母亲,一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又孝顺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婶母程氏生活。一个小脚女人,承担这么多的繁重家务,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她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神集中到革命事业上。”

[ 李伯新,《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卢慕贞》]

我私下揣测,很有可能是因为卢氏从小受到的教育,家族观念,传统习性和生活环境束缚了她,即便是丈夫提出离婚,也会选择配合。

针对此次离婚事件,学者庄政有这么样一段评论:

革命建国后,妻以夫贵,尊为国家元首第一夫人, 大众莫不投以向慕、倾羡的眼光,总认为大总统的眷属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无奈卢夫人生性好静,且较孤僻,她是一个旧式妇女,做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绰绰有余,但对政治性的应酬则毫无兴趣,在冠盖京华的政治中心石头城,面对中外贵宾如云似海的各种政治场合,对自幼缠足梳髻的她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无尚的尊荣,倒不如说反而是种精神上的累赘,她很想摆脱了它。

而重温一向平静、淡泊、与世无争的自我生活。

她颇有自知之明,既然不能配合夫君,协同领导诸种政治活动,乃逐渐萌生知难而退的念头,这也就是后来她为什么慨然同意跟先生分手的重要因素之一。

[ 转引沈著,75-76.]

我总结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卢氏身为第一夫人,面对各种政治应酬,觉得还不如以往平静无争的生活,离婚正合她心意。

可是,在传统礼教下,大家族的女性都是「夫为妻荣」,丈夫出人头地,妻子只会觉得光荣,又岂会觉得累赘呢?

说到底,还是传统观念束缚了她。

只不过,身为女性,知道什么是自己能扛的,什么是自己不能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02

孙中山的第二位妻子,就是国母宋庆龄。

他们在1915年10月25日结婚,当时宋庆龄23岁,孙中山50岁,两人的年龄悬殊相差27岁,孙中山甚至比宋庆龄的父亲年龄还要大。

在那个时代,名门闺秀,私定终身,私奔去结婚,嫁给一个比自己的父亲年龄还大的男人,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毕竟,宋庆龄是出生于当时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

宋家的势力可以说是只手遮天的,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掌上明珠,居然嫁给了一个比她大27岁的男人,别说是在100年前,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

为此,宋庆龄的父母是强烈反对他们结婚的。

在他们结婚之前,宋庆龄的父亲还专门去了一趟日本,与孙中山见面,表达自己的反对之情。

然而没有用,闺女大了要嫁人,父母管不住,父母不同意,宋庆龄直接去日本,算是与孙中山“私奔结婚”。

从今天的立场来看一下,一个女性,会选择嫁给比自己大27岁的男人,可是自己家族有钱有势,宋庆龄年轻貌美,优秀的追求者也多如过江之鲫。

但她却选择了和孙中山在日本悄无声息的结婚,只能说,宋庆龄对孙中山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

宋庆龄曾回忆说:“我尊敬先生,敬爱他的爱国爱民的伟大心胸,在这点上他与我的思 想是相吻合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结婚的。”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结婚是因为我们有共通的思想,我能理解他,他能理解我。

我们是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两颗自由的灵魂才结婚的。

这不是真爱又是什么?

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离婚,娶国母宋庆龄,她们的区别在哪儿

在他们结婚之前,孙中山已经是总统了,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再婚,可以说,在上层社会里是丑闻,当时的党内人士反对者也非常多。

但宋庆龄出身名门,她绝不肯委屈自己做妾,跟孙中山说,你是基督教徒,不能多妻,得离婚才能娶我。

“总理不得已,乃遣朱执信携款二万元赴粤,迎卢氏来日本,卒签字于离婚证书,而后庆龄方与总理正式结婚。此事颇遭党人之反对”。

[ 见《邓家彦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90年6月版,转引沈著,143-144.]

你看,宋庆龄虽然爱孙中山,但是她敢于为自己的幸福争取,绝不做妾室。

而她的家族,她的身份,包括她的魅力,让她敢于为自己的幸福去争取。

引用王教授的话,“年轻时代的宋庆龄真的是一个有想法,有行动力,一旦决定,就不会因为家庭和社会的约束而改变自己想法的现代女性。”

有想法,有行动力,绝不因旁人而动摇,她非常符合今天我们所定义的成功女性。

03

如果说卢慕贞是一位传统的成功女性,那么宋庆龄就是一位非常现代的成功女性。

从卢慕贞与宋庆龄身上,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女性的行动,与她所受到的教育、她的思想、她所身处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卢慕贞从小就受到传统礼教的教育,帮助丈夫守住后院,让丈夫在前面打江山;

江山打下来了,即便是要她退位,她也不会叫委屈;

宋庆龄则不一样,她从小受到西方教育,哪怕意中人是总统,她也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

宋家后来举家迁移去台湾,她仍然坚定不移跟着孙中山,一旦选择了丈夫,绝不会轻易动摇,意志力坚韧。

人是环境的产物。

女性所受到的教育、视野、格局,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

所以说,女人,一定要多读书啊。

那种微博上高唱“读书无用论”的,听听就好,不必当真,不读书还能牛逼的多是天才,普通人听信了只会自毁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