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作者 | 雙兒讀書屋


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圖片來源於@吳曉波頻道

近兩天我的朋友圈被423世界讀書日的消息刷屏了,作為一個愛讀書的人,我也少不了湊個熱鬧啊,趁著各平臺做活動,買了10來本想讀已久的書。結算完發現買了好幾本吳曉波的書:《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大敗局》。


說起來吳曉波是目前我非常敬佩的榜樣之一。他不僅寫了多本好書還擁有多套房產和海島,是目前最值錢的財經作家。有些人還不瞭解吳曉波,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01

36歲走出體制

46歲邁入新媒體

51歲公司估值近16億


吳曉波1968年出生在寧波,父母都是軍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1990年,22歲的吳曉波加入新華社成為一名商業記者,一干就是13年,幾乎跑過了全國所有省份。


1996年,出版第一本書,之後每年一本,成為知名財經作家。1997年,開始買第1套商品房,之後每年買一套房,還買了一座海島。


2004年,36歲的吳曉波從體制內走出來,去哈佛成了訪問學者,種下創作《激盪三十年》的種子,同年創立了藍獅子出版公司,成為最好的財經出版公司之一。


46歲進入自媒體行業,成為了知識付費領域“四大天王”之一,是現今最值錢的財經作家,影響力不可謂不大,他親手打造的“吳曉波頻道”所在的巴久靈公司估值近16個億。


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圖片來源於吳曉波演講

翻過吳曉波的文章、聽過他的演講,我發現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不光思維上要升級,行動和對於大趨勢的分析判斷也要升級。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吳曉波的思維、行動和對於趨勢的分析如何讓他一步步邁向更高的臺階。


02

成長曆程

寫書、買房、做自媒體


在吳曉波的同學中,每個人的成長都差不太多,為什麼單獨吳曉波能夠成為今天這個耀眼的人呢?


吳曉波在他的文章中寫道:“我們是步入社會後第一批用上電腦的一群人,我買的是聯想一款售價一萬塊錢的電腦。當時,同學們都覺得我瘋了,竟然花一萬塊錢買一臺電腦,因為那時我一個月的工資才兩百塊。我就告訴他們,從明年開始我要讓自己的稿費達到五千塊錢,兩年把這臺電腦的錢賺回來。”


之後吳曉波靠寫專欄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看到這裡也許你覺得,是不是因為吳曉波本來在寫作上就非常有天賦呢?


吳曉波說:”我是不太相信天才這種說法的,我不是一個天才,我的第一本書《都市背影——吳曉波看世界》只印了6000冊,其中3000冊是我自己花錢買回來的“


吳曉波只是更會堅持,堅持10年寫了10本書,坐了十年的冷板凳,雖然很累但自得其樂。其中有兩本書暢銷百萬冊——《大敗局》和《激盪三十年》


吳曉波的第一桶金其實並非來自於寫書,而是來自買房,一個以知識分子自居的人為什麼會以買房來作為財富積累呢?


吳曉波說:我30歲前不在意金錢,30歲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熱愛金錢。熱愛金錢的原因是不希望被金錢征服,我希望和金錢成為朋友,我對寫作能不能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是充滿疑惑的。


從1997年因工作原因去華東搞商品房研究以後,我就決定每年買一套房,直到2017年國家調控,堅持買了20年。我最初的財富累積也來自這裡。


我從來不相信貧窮能讓人變得高尚,只有你在商業社會中讓自己過上體面的生活,你不會對別人的財富和享受產生過多羨慕,你才能平和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4年,吳曉波發現城市中很多報亭都不見了,找不到自己的讀者了。於是,5月份,他停掉了所有媒體專欄上線吳曉波頻道,給自己寫文章。同年7月,運營主體巴九靈公司成立,吳曉波正式進入自媒體產業創業。


2016年7月,吳曉波頻道完成1.6億元A輪融資,吳曉波夫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在考慮IPO或是併購。


2019年4月吳曉波格外被外界關注,他正在將一手做起來的知識付費品牌,“吳曉波頻道”所在主體-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的股權作價15億出售給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


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圖片來源於@吳曉波頻道


03

做自媒體生意

吳曉波一早就想上市套現?


在2016年第一輪融資之前確實是沒有的,他和團隊在潛心研究如何把“吳曉波頻道”做大,做出影響力。


2014年5月吳曉波正式進入自媒體行業,進入之初他也是內心惶恐到不行,並不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


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圖片來源於@吳曉波頻道

一邊摸索一邊學習,他在文章中寫道:


“說實話,在博客和微博時代,像我這樣寫慣了報刊專欄和書籍的人,一度非常不適應,我不喜歡口語化寫作,鄙視靠聳動性言論獲取粉絲的做法,我也不習慣在鬧哄哄的廣場上跟人互噴口水。


微信的到來,讓我突然有了新適應感。因為我發現,在微信朋友圈裡,你更容易讀到和分享理性的內容,喧囂的聲音被大量屏蔽,人們從廣場上重新回到了稍稍安靜的大廳裡。”


吳曉波在做自媒體時從不習慣、不適應到被吸引,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走過來的,他喜歡思考、喜歡用旁觀者的身份和視角來觀察和記錄這個時代。


吳曉波的這個性格主要受他的偶像沃爾特•李普曼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幻想能夠像李普曼那樣的知識淵博,所以我在大學圖書館裡用最傻的方法讀了四年;


我幻想成為一名李普曼式的記者,在一個動盪轉型的大時代,用自己的思考傳遞出最理性聲音;


我幻想自己像李普曼那樣勤奮,在報紙上開出了自己的專欄,並逼著自己每年寫作一本書。


我還幻想像李普曼那樣名滿天下,2015年開始舉辦跨年演講,把自己的知識免費分享給熱愛學習的人。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吳曉波自己的讀書時間越來越少,精讀一本書的時間被拉長,對於一個想要一直進步的人來說,忙到沒時間學習成長是一件不太美妙的事。


吳曉波越來越想只做一個時代的記錄者,他會選擇出售“吳曉波頻道”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04

如何評價吳曉波


外界稱吳曉波為“這個時代有錢的文化人”或是“最會寫作的商人”。


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吳曉波,他的書籍讓我們認識到中國企業的發展變革。他的商業讓我們看到時代的紅利一直在,普通人也有機會抓住。


我不知道那些看不得他從自己創造的企業中變現獲利的人是怎麼想的,如果一個人窮困潦倒,他不可能會寫出理性的東西。


我在研究他向榜樣學習的時候,就覺得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他這份兒上,為了像偶像一樣博學,苦讀了4年的書。多數人心裡都有一個或多個偶像,看過聽過偶像的事蹟,當時激情澎湃,過後還是沒改變。吳曉波不僅行動了,還始終跟隨偶像的腳步前進。


看到他工作時,我就覺得這個人真的是非常勤奮,對自己夠狠,你想想在1990年有幾個人敢去買一臺萬元的電腦,還揚言2年就通過稿費把本金賺回來?


吳曉波是一個特別重視國家命運、宏觀經濟的人,每一次選擇都是在國家發展上做文章,1997年看準了國家對商品房的大力扶持,每年堅持買房,買了20年,這種韌性,活該他有錢!


為什麼吳曉波能成為最值錢的財經作者?

圖片來源於吳曉波頻道

選擇自媒體行業,站在了風口上,將公司推向上市套現,他的貢獻體現在提出“新中產”這一概念,其實我也是在瞭解吳曉波的時候才知道這個詞,我覺得這個詞用在這個時代真的是太合適了,它代表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新思想、新文化。


這樣的人令人敬佩,他要賺不到錢大家都替他不值,不是嗎?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動動小手關注+轉發讓我看到哦!


Reference:

1-本文部分素材取自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2-《吳曉波頻道“上岸”記》,來源:新浪科技,作者:楊雪梅

3-《從吳曉波頻道到890新商學:回到歷史的基本面》,來源:砍柴網-科技自媒體,作者:倪叔

4-吳曉波演講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