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小新关注民生 04-20 20:31

作者:谢远东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的实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

01

截至周日,瑞典报告新冠病毒相关死亡1540例。比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邻国要高得多,但比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要低太多。

“我们现在处在平台上,一个更平坦的曲线。我们正趋于稳定。”瑞典首席流行病学家泰格内尔有信心,他们最糟糕时期可能已过去。

就在两周前,形势还相当黯淡。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表示,数千名瑞典人可能死亡,可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疫情蔓延,在外界看来,瑞典撒手不管,一切照常。瑞典外交部长林德说,“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影响了整个社会。瑞典生活一切如常是一个神话。”

瑞典政府敦促公民遵循社会疏远准则,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出台严格的法律,但瑞典人的规规矩矩得到数据的印证:瑞典移动运营公司的数据显示,在复活节,从首都斯德哥尔摩到热门度假地哥特兰的旅行减少了96%。在线服务的统计数据显示,首都流动性下降近75%。

超过50人的集会也是非法,剧院关闭,体育赛事关闭;但16岁以下孩童上学正常,商店和餐馆照样营业。对了,尽管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没有警察会对你吹口哨。

这种政策姑且可以叫之 “极简版社会疏远”。 尽管不是神话,但在家门紧闭的欧洲,瑞典是独特而又醒目的风景。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瑞典的方式充满争议。

考虑到经济,可以说这确实是非常谨慎的方式。

但世界潮流不是这样啊,对另一些人来说,瑞典这就是在开玩笑,在拿瑞典人民的性命在开玩笑。即便到了曲线已经开始平缓的今天,瑞典国内争论还是十分激烈。首席流行病学家泰格内尔还不得不经常为自己的政策辩护。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现在感染曲线趋缓。形势会日渐好转,而且,瑞典的经济可能处于更好的反弹状态。

这是一个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优势。瑞典首相流行病学家的策略赢得了瑞典人的认可,首相勒文的个人声望也大幅上升。

02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瑞典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瑞典每百万人中有150人死于新冠病毒。这远远超过了它那些封锁的北欧邻国:丹麦为60个,挪威为30个,芬兰为17个。但和其他欧洲国家比就少多了。英国每百万人中有228人死亡,法国为296人,意大利为384人,西班牙为441人。在最糟糕的国家从来没上榜的比利时,每百万人中有490人死亡。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瑞典人信任公共卫生机构。泰格内尔是首席流行病学家。即便如此,这位首席流行病学家也不是孤家寡人,全凭心血来潮:他的观点有瑞典和世界各地流行病学家的背书。

吉斯克是其中一位。这位泰格内尔的前任,曾在1995年至2005年间担任首席流行病学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吉斯克说,应该再等一年,我们才能对治疗冠状病毒的不同方法做出判断。虽然一些国家可能暂时抵挡住了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但它们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更漫长的战斗,因为它们的人口距离获得免疫力还差很远。

吉斯克同样支持泰格内尔在本周末提出的观点,即5月中旬前,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可能就已有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目前,瑞典的社区抗体测试仍在分析中,有迹象显示,该市“10%、20%、30%,甚至更多”的人已获得抗体。而他们许多人对此并不知情。

这个数据并不孤独。就在前几天,和瑞典隔海相望的德国给出了有力的支持。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导, 德国波恩大学对该国的冈格尔特镇1000名居民随机抽样测试发现,有2%的人携带病毒,14%的人携带抗体。去除重叠部分,这意味镇上15%人口已有免疫力。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冈格尔特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紧邻德荷边境。2月份,这里举行过数以千计的人参加的嘉年华,以致新冠病毒迅速扩散,成为德国第一个发生疫情大型爆发的震央,意外成为疫情培养皿。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当然有理由对疫情感到乐观。15%的免疫率已足令病毒传播速度大幅放慢。

这个数字非常重要。

它告诉我们,如何判断病毒的致命性,病毒的传播速度。它最终告诉我们,该如何对抗病毒。

德国研究人员也发现,那里死亡率为0.37%。低于帝国理工估计的0.9%,远低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2%。

如果说瑞典是新冠病毒的实验皿,可不要忘了这个星球上第一个移动的新冠病毒实验皿。冈格尔特的15%数据很有趣,和这个移动实验皿数据吻合。

钻石公主号游轮那真是意外的实验。

1月20日,一名表现出新冠症状的香港乘客登上游轮,在船上停留了5天,传播病毒。2月3日,该船最终被隔离,3711名乘客接受检测。结果发现,其中634人(17%)被感染,其中许多人没有症状。船上的死亡率是1.2%,记住,这个群体年龄偏高。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这些都是小规模的研究,但都不是刻意设定的实验。可以从中看看,从中问问,这个病毒能传播到什么程度,有上限吗?我们有某种天然的保护来抵抗感染吗?

人类该有所思。

03

如果这些数字是正确的,那这些证据将表明,新冠病毒要比许多专业人士设想的更容易传播,但死亡率要低得多。

英国首相曾提出“佛系防疫”的概念,希望使60%的人口染疫,藉此达到群体免疫,被各界猛烈抨击。3月16日的帝国理工的模型最终促使英国政府180度大转弯,放弃了瑞典式的做法,封锁英国。

英国政府对新冠的规划和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任由这种病毒不加控制地传播,最终将感染80%的人口。

而这个数字似乎是从流感大流行的计划中借用来的。注意,新冠病毒不是流感,流感的数据并不一定适用于这种病毒。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瑞典人吉塞克对这份模型很不以为然。他说,它没有考虑危重症护理床位数可以迅速增加。在瑞典,这一数字增加了三倍,这就减少了“拉平曲线”,没有那么陡峭了。

此外,帝国理工的人对无症状病例比例的假设过低,只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属于无症状。而来自意大利和中国的数据表明,这一比例为50%至80%。

吉塞克说。“这不是正常的科学实践。”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英国人确实错了。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先哲,现代科学部队号手培根的理论:是否经过观察的检验。他们的假设显然没有检验。

04

在白宫每日例行记者会上,特朗普总统经常吹嘘疟疾药物氯喹可能是“医药史上游戏规则的最大改变者”之一。

当记者问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有什么医学证据吗?”特朗普截住话说道:“我不是医生,但我有常识。”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人人都希望这药能起作用。但特朗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常识对抗科学并不总是成功。

复习一下吧,科学它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科学是建立和测试模型的过程。

物理课上,我们对世界的所有描述,所有的定律都只是现实的模型。

说“模型”,我的案头正好摆着国内最著名那座建筑物鸟巢的模型。

道理就是这样:模型鸟巢不可能是完美的复制品。它不是真的建筑,但它会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

模型当然可以不是实物,是数学的。比如,用各种逻辑函数来演绎新冠病毒。

不过,这个数学模型,要注意三个方面:

模型是用来自真实数据建立的。必须有数据。

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模型就是模型。不是真相。当数据与模型矛盾时,必须更改模型。

这就是建立和完善模型的过程,一种科学,或者准确地说,科学方法。

而常识呢?

常识是大多数人无需太多废话就能达成一致的看法。

但常识在科学上常常行不通。或者说,未经实验检验的常识,都是一种假设。

你要知道,实验的结果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比如: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从楼下往下丢东西,重的比轻的速度更快。这是常识。

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这是错的:两张A4纸,一个揉成团,一个原样。它们的重量一样,怎么下落速度不同?

显然,速度和重不重没关系。常识是错的。

那在新冠病毒中使用氯喹又如何?目前,实验数据并不能支撑,也不能解释到底效果如何,还需要大量的数据证明否有效和安全。

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持,就是猜想。

05

英国鲍里斯-约翰逊政府一直表示,它是在听从冠状病毒的“科学”。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根本就没有所谓新冠病毒的“科学”。

流行病学家自己也在如何应对上存在严重分歧。瑞典人吉斯克说,“英国人对建模太有信心了。”

那瑞典的做法基于什么证据?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你不应该采取没有充分证据的措施。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洗手有用。戴口罩有用。但对瑞典人来说,但至于其他的措施,就和特朗普总统的特效药一个性质,至多是一种猜想。

这就是科学的方法,不停的设想,不停的质疑,小心翼翼的验证。

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新冠病毒到底是什么,这不是悲哀,这是人类认识永远都在的缺陷。只是我们忘了,常常拿无知充当权威。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无知。”这样的智慧只能出自智者之口。

没有人知道冠状病毒的流行。当然,这是一种夸张。

我们知道很多,但我们还是对它所知甚少。

大约6周前,该病毒在新加坡似乎受到严密控制,而在韩国则完全失控。更糟糕的是,韩国是温带地区感染率最高的国家,而新加坡正好位于赤道上,是一个炎热潮湿的地方。更糟糕的是,新加坡的“国家能力”远远超过韩国。看啊,韩国竟然从未关闭过。

如果6周前你预测这两个地方,你肯定会大错特错。

也不用惭愧,地球上的78亿人中,又有谁能预测韩国会很快控制住疫情?

即使今天事情发生了,难道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恐怕,还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瑞典实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5月中旬前实现群体免疫?瑞典经验会改变人类认识吗?(转载)


也许,最终大多数国家的死亡率将大致相同,至少目前的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这一点。

不过,对于首相斯特凡-勒文的政府来说,对抗疫情,瑞典可能还保有那么一点经济,比绝大多数国家未来的起步要更好。

这未必不是一种希望,一种可能。

如果说,新冠病毒是全球都在面对的科学难题,那瑞典就是一个非常接近现实生活的实验,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拒绝未经验证就贸然付诸行动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