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家有一年級,你準備好了嗎?(家長篇)

大家好這裡是【寶媽智慧袋】Zoey老師,一位喜歡講故事和分享的幼兒園“老教師”。

現在是2020年4月按照計劃我現在應該忙著規劃畢業典禮,排練畢業舞蹈。打打鬧鬧的陪著我的第一屆學生度過最後的幼兒園時光。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計劃。從一開始擔心落下的課時怎麼補回來到現在擔心能不能開學,就這麼忐忑的渡著最長的寒假。我們都沒有做好準備迎接2020,可是

有一件事兒沒法改變——孩子要上一年級,他準備好了嗎?

有一個困境我們要面對——身為家長的我要怎麼準備孩子的一年級。

難道要讓孩子成為基礎最差的一屆一年級新生?!

孩子們要升一年級了,身為父母我們很焦慮!


幼升小-家有一年級,你準備好了嗎?(家長篇)

一、市面上的“幼小銜接”操作冊都沒用

以前家長要操心該報哪一個“幼小銜接班”現在我比較擔心我們家那孩子還記不記得自己的教室在哪裡,班級老師是誰。史上最長寒假不能讓孩子閒著,所以我買了100以內的加減法、拼音練習冊、田字本、甚至是試卷希望彌補落下的學習,花時間花精力後效果不錯,孩子在算數和書寫上有肉眼可見的進步,家長倍感欣慰。

可是很殘忍的告訴你,這是沒用的,就算讓孩子進入高考的狀態每天瘋狂刷題,也沒用!


幼升小-家有一年級,你準備好了嗎?(家長篇)

身為老師,我已經四個月沒上班了。今天我要好好跟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幼小銜接,為什麼市面上火熱的練習冊一類的資料,我認為沒用!

1.打破刻板映像重新瞭解幼小銜接

首先我對培訓機構包括部分幼兒園開設的幼小銜接班的態度是:家長花錢買心裡安慰,可有可無。

教育部明確規定:杜絕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可是為什麼市面上還是有很多的培訓班呢?因為有市場!

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報班都是兩個原因:

(1)(我希望)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輕鬆些,不至於基礎太差

(2)(我認為)現在的幼兒園什麼都不教,每天都在學校裡玩。遲早輸在起跑線上。

在不瞭解學前教育核心價值的情況下,家長們很容易迷失方向。幼兒園學習一天後回家後沒作業這是家長們看到的事實,但是這不等於孩子沒有學到東西。

幼小銜接是指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過程,其目的是讓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習慣。而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班級和課程打的廣告把幼小銜接變成了一站式填鴨服務,殊不知“習慣”二字靠的是日常積累。

在幼兒園學習的日子裡,從小班開始老師們會科學的從五個領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如果我們把一個做好準備上一年級的孩子設為滿分為100分,每個領域20分。其中知識的學習包括算數(科學領域)語文(語言領域)都只佔各自領域的50%。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市面上火的一塌糊塗的練習冊沒用。這與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時間無關,背後原因是沒有看清全局。五個杯子都要裝滿你抱起一桶水只往一個杯子裡灌,多餘的水都撒在地上浪費了,你卻心滿意足放下桶離開了。

二、我要怎麼準備一年級(家長篇)

把握兩個字——心態

家中小孩上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挑戰。很多時候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需要學習認識世界,爸爸媽媽也需要在孩子學習成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父母面臨的挑戰都不一樣!

孩子上一年級全家都會帶來變化,進入新的階段。如果你能坦然而且充滿好奇的迎接新的生活形態,並且願意為之做出適當的準備。那麼,祝福你,這樣的心態決定了你很有可能有機會擁有小學一年級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擁有了讓孩子獲得有品質的學習成長生涯的極大可能。

——卓立《一年級,我們準備好了嗎?》

首先第一個挑戰—按時接送

幼兒園的上學時間比小學稍稍晚一些,放學時間也相對靈活。可是進入小學後上學和放學時間是規定死的,而且“遲到”是絕對不允許的!先不說孩子需要在萬眾矚目下進入教室會不會不自在,下課後被叫到辦公室向老師解釋遲到原因就能把孩子嚇的說不出話來。愧疚、害怕、緊張這樣的情緒帶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按時接送”能讓孩子感受到重視,放學後看到父母來接自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想和你分享開學第一天,這樣的喜悅親子時間,只發生在小時候。你有見過那個初中生一放學就牽著父母的手說個不停的。

可是,父母要工作,總會遇到“我真的盡力了,每天都是飛奔在接送路上”這樣的問題有三個解決辦法

(1)課後延時班

很多學校對低年級的孩子設立了課後延時班或者興趣班,在放學後繼續在學校學習,放學時間也會推後一小時。這給父母們充分的時間安排工作和接送問題

(2)接送孩子的事情交給老人

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們至少可以在接送孩子的問題上送了一口氣。但是!下班後每天都要流出30-4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聊一聊學校生活。低年級沒有書面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用聊天的方式回顧一天的學習內容。一來家長能掌握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孩子幫助,二來孩子有對家長傾述的習慣是好事兒,很多煩惱只要說出來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

(3)課後輔導班

校內如果沒有延時班可以選擇課後輔導班,但是高質量一定是首選!提前打聽風評、老師質量。

在家長眼中一年級的知識隨便學學就會,但是對孩子來說,他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克服才能專心課堂學習知識。

很多時候由於低年級的知識太簡單所以家長們就會放鬆管束,慢慢的完全不管。但其實,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知識而是怎麼當一個專心聽課的學生!

文具盒上得花紋、衣服的扣子、忘記帶卷筆刀、本子卷角了、課本上的圖案、同桌擠到我了、前桌扔垃圾在我的座位下、窗外的鳥叫都會吸引孩子的目光導致一節課就這麼流水般悄悄溜走不帶一點回憶。

所以,父母有效的管教對低年級孩子及其重要!

那麼,第二個挑戰來了爸爸和媽媽誰管呢?

大部分的家庭是雙職工,在開學時會默認誰有時間誰管。誰有耐心誰願意更加重要。兩個都不願意就要想一想當初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耐心會很重要?現在網絡上很多“給孩子講作業氣死家長”的搞笑視頻。我認為一點也不搞笑,特別是帶入孩子的視角,寫作業變成了一件恐怖不願意面對的事情。久而久之,這種害怕緊張的情緒會牽連到只要和學習有關,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讓一個有耐心而且願意的家長來管理孩子,那麼他會更樂意花時間觀察孩子思考問題,尋找孩子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

最經典的家庭組合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把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今天給大家支個招可以更有效的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

深呼吸,冷靜後分工合作。一個共情,表達對孩子的理解,緩解情緒。一個支招,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原因,制定攻破計劃。

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先不要指責。回家後做飯的做飯,收拾的收拾,寫作業的寫作業。不要讓氣憤的情緒把自己變成無法溝通和傾聽的人。媽媽可以在晚飯時間和孩子聊天接受孩子考砸了失敗的情緒,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同時我也希望你能做的更好,但是我也希望你開心。爸爸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究竟是因為知識點沒掌握還是其他社交問題導致孩子無心學習。瞭解孩子情況後製定計劃,和孩子一起攻破難題。重點是一定要堅持。

小時候最喜歡玩遊戲了,這樣和家人一起並肩作戰挑戰學習的家庭氛圍是最輕鬆最舒服最有效的。如果父母都沒有時間,那麼很遺憾會錯過很多孩子成長的絕佳教育機會。但是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教育、陪伴孩子,無論如何都要抽出時間來,抽不出就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孩子成長的很快,當他不再需要我們的嘮叨,我們也老了,還有多少閒暇時間和他們相處呢?

怎麼創造學習氛圍?

開家長會老師一定會強調,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氛圍。氛圍這東西很模糊,別人看得到可是學不來。其實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專注於當前的事情,娛樂和學習分的清。如果媽媽負責晚餐,就不要先刷刷抖音再開始。如果爸爸答應了孩子今晚一起打籃球,就不要葛優躺忽悠孩子不舒服下次去。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氛圍的引導者所以氛圍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因此我時常感嘆,很多時候先是父母被孩子逼著變優秀,孩子反過來被父母影響。

在訓練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講究儀式感和空間—給孩子準備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書房”。這個書房不要求有多少平米,但是這個小小的地方只能用來學習。可以在餐桌旁、客廳角落、陽臺、臥室裡一個桌子一個椅子遠離電視機各種干擾,告訴孩子一個信息,坐在這個椅子上,就只專心做一件事情。

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注【寶媽智慧袋】我們下一期更新幼升小——家有一年級,你準備好了嗎?(孩子篇)

如果覺得小編寫的不錯記得 -點贊-評論-轉發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