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学去旅行——唐诗之路(下)

关注微信公众号:danzengwenhua可阅读由胡志红教授解读的《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


跟着文学去旅行——唐诗之路(下)| 张德明

春分之日,让文字带我们赏春光!

丹曾文化继续为您带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张德明教授撰写的《唐诗之路:诗意的山水之旅》(下)。请他带您欣赏唐诗中的“旅行美篇”,在文字中徜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唐诗之路:诗意的山水之旅(下)

张德明

更使文人感兴趣的是浙东一带的历史文化积淀。秦始皇曾在秦望山上驻足远眺,李斯亲书的碑文隐约可见;越王勾践曾在会稽山中卧薪尝胆,越王台上剑气尚存;西施美女在此浣纱,她与范蠡功成身退,遁入太湖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遗迹随处可见,信步可求,诗人来此寻访探幽,既可遁入山林,吟咏风月;也可凭吊思古,登临抒怀;有兴趣的还可隐入寺院,与道士或上人切磋玄学、探讨佛理。于是,就有了李白的这首《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此诗的亮点在“寻”,诗人写此诗的初衷是撩拨友人前来越中一游,故没有花太多笔墨作详细介绍,而像一个现代导游,将驴友带到景点门口,稍加点拨,即任其自由寻访。首句点出了越地与谢灵运的因缘。谢氏生于会稽,出生后即被送入钱塘一道家寄养,故名谢客。诗人借此暗示友人有着与谢氏同样的诗才,大可来越地展示一番。接下来几句,虚实结合,对仗工整,要言不烦,点出了越中山水人文的精华。最后两句引经据典,诚邀友人放弃世俗功名心,赶紧前来与自己同游。全诗写得既简洁流畅,又情深意切,不愧青莲居士本色。

相比于李白的奔放与热情,杜甫《壮游》诗中写浙东山水的诗句略显沉郁与顿挫。此诗大约作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卧病在夔州。这是一篇自传性的叙事诗,从幼年学诗写起,历叙漫游齐、赵,洛阳失第,长安十年,经安、史之乱到滞留巴蜀的生活。其中提到浙东山水的诗句正好10句。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诗题“壮游”点明了主旨,略带自嘲色彩。这是一篇诗体的《追忆似水年华》,写的是怀古题材,追溯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有遗憾、惋惜、泪痕和惆怅。从旅行文学的角度看,前引李白送友人诗中既写了自然风光,也点到了名胜古迹,目的是邀约;而杜甫此诗以历史典故写成,越地风景基本一笔带过(“剡溪蕴秀异”),诗的重心在自我观照和反思。令人讶异的是,诗中出现了与暴力和性相关的意象(戈、剑、匕首、越女)。诗人想借助这些历史典故和记忆残片,释放一下青春时代无法满足的渴望吗?

除了上述非常个人化的游记诗外,浙东唐诗之路上也有诗人与诗友之间,与当地官员、僧人、名流之间的应和之作,还有群体性的宴集酬唱与诗歌盛会。这与东晋以来浙东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庄园经济的长足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当时世家大族往往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地兴建庄园,不时召集同好品茶饮酒,吟咏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浙东曾有过一次大型联唱活动,联句唱和诗计49首,参加者达57人,联唱地点有鲍防宅、兰亭、法华寺、镜湖、严氏园林、若耶溪、云门寺、花严寺等八处。当时就编定《大历年浙东联唱集》。集中有一首《镜湖故事集》,全诗十六句,每人两句,每句探求一件历史旧事,要求围绕镜湖而作,且必须用同韵。可以想见当年这群“带着脚镣跳舞”的才子,是如何的风流蕴藉,他们品茗饮酒,摇头晃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让现代游客艳羡不已。

总之,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繁忙而又宁静,脱俗而又入世,充满离情别绪,渴望高山流水,诗意盎然、情趣别致的旅行之路。在这条路上产生的山水游记诗在世界旅行文学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跟着文学去旅行——唐诗之路(下)| 张德明

(忆(故乡/作者自绘)


跟着文学去旅行——唐诗之路(下)| 张德明

[作者简介]

张德明,笔名秋水散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独立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外国文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主要有《从岛国到帝国一一英国旅行文学研究》《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一一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等多部,创作有个人诗集《打水漂》,散文随笔集《蒙田的猫》和水彩写生画集《一千零一小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