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穩妥推進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近期,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進展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等工作,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以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數字貨幣穩妥推進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數字人民幣通俗地講,就是人民幣的電子版,在地位上和紙幣是完全一樣的。數字人民幣是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具有法償性,央行的數字貨幣幣值穩定。當下,紙幣流通的確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不僅在生產、運輸、儲存等環節都要耗費巨大投入,且在流通中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防偽等;現有的貨幣一旦進入了流通,就很難進行追蹤,使得央行難以針對性地去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及時對貨幣的流通狀況進行調節,只能進行總量控制,很難讓貨幣政策與貨幣供給之間建立更加明確的關係。而數字人民幣不僅發行成本低,且交易更便捷。不僅可以減少銀行賬戶的限制,更是在技術的助力下實現了安全性、保密性和穩定性的提升。


數字貨幣穩妥推進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當然,數字人民幣在國內推廣並不難,因為用戶的電子支付習慣已被在線支付培養起來了。第三方支付的強大在於其便捷地將銀行賬戶與場景連接在一起,而銀行補短板,主要是要補場景的短板。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很可能重塑現有的移動支付市場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人民幣將更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結算高度依賴美國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和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高度依賴便存在一定風險及高收費、低效率等缺陷。人民幣國際化須滿足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有一定比重,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的投資工具等條件。使用數字人民幣將有可能極大地提高跨境結算速度,其安全性也會比傳統跨境結算高很多。不過,要進入國際市場,數字人民幣還面臨諸多挑戰,一是人民幣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比重,三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