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粥里岁月

父亲喜欢喝粥,红枣薏米粥,香菇鸡丁粥,鲍鱼海鲜粥……热腾腾来一碗,悠悠然慢啜着,时不时,心满意足地来一句:“好粥道!”

好粥道,本是银鹭速食粥,说多了,便近乎成了父亲的口头禅。问父亲,父亲颇为得意:“好粥道,此‘道’于我,是粥之味道,更是国之运道。喝了八十来年的粥,这粥道可是越来越好啦!”

【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粥里岁月

原来,父亲的粥里,装着往事,藏着岁月,连着国运……

父亲的童年,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渡过的。那个久远的从前,是父亲内心无法愈合的隐痛。

那时,爷爷患眼疾,身体极差,只能靠着微弱的视力,帮人抄抄写写,挣些微薄的工钱。奶奶踮着三寸小脚,走路颤颤巍巍,无法出门干活。日子,也像缠了足,过得颤巍巍,有了上顿没下顿。

家贫无田,为了果腹,年纪尚小的父亲,便拎着小锄头到山上开荒种菜。人小力薄,种出的瓜果蔬菜也缩了版,总比他人的要小许多。瓜菜收得少,不够填肚,父亲就跟着邻居到山间采野菜、挖草根。

山野有种蕨类植物,根部结着块茎,晒干磨成粉,屏南人称之为山糍粉。加水煮成糊粥,味道虽不如米糊,但在饥饿年代可是难寻的宝。

父亲每挖得山糍,奶奶就将其和入青菜,煮成稀薄的山糍菜粥。对着捞不到饭粒儿的所谓粥饭,父亲默默咽着,而爷爷,便埋怨奶奶不煮米粥。听着数落,奶奶只能委屈地别过脸,望着空米篓落泪。

一次,在饥饿中等待多时的父亲,一接过爷爷刚到手的几元工钱,就兴冲冲拎着小米篓,加入拥挤的购米长龙。念想中的饭粥香,在父亲的舌尖缭绕过无数次,终于,父亲站到了售米台前。可父亲一摸口袋,买米的钱没了!拥挤中,不知何时,米钱竟被偷了!父亲大哭着跑回家,准备被奶奶一顿打。奶奶含着泪,高举的手,随着两行泪水的滑落,也缓缓无力地落下。娘儿俩紧抱着,默默垂泪。当晚,一家人空着肚子睡下。一整夜,营养不良、三岁还未能走路的小叔叔,哭着喊饿。

第二天,亲戚送来了萝卜叶和山糍粉。爷爷告诉奶奶,不要煮透,吃着耐饿。那餐,爷爷心满意足吃了个饱腹。为了耐消化,爷爷还特意不嚼菜叶而囫囵吞下。哪承想,不多时,爷爷又吐又泻,把本就消瘦虚弱的爷爷折磨得脱了形。

每说起这些,父亲便红了眼圈。父亲痛惜,爷爷一辈子都没能吃上一餐饱粥,假如能赶上好时代,吃上饭,爷爷就不至于过早离去,连孙子辈的面都未曾照过。

这是父亲难解的一个心结。早前,父亲几乎不提;而今,因有了稳实富足的幸福做底气,父亲才有了回视伤痛的勇气,与我们忆起童时往事。

熬过苦日子,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也迎来了好机遇——识字的父亲,小小年纪便参加了工作。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还极端困难,但父亲有了工作,每月都能购得国家供应粮。而且,家里也分到了田地。工作之余,父亲就种番薯,晒成屏南人当时垫肚的主粮——番薯米。终于,一家人可以喝上零星点缀着白米粒的番薯米粥了。不再忍饥挨饿,奶奶脸上也泛起了笑意。

挨过饿,似乎只要能天天喝上番薯米粥,父亲就心满意足,从不奢望白米粥饭。不过,父亲的这个奢望,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便成了触摸得到的现实。

那时,我们兄妹几个已出生,都是非农业户口,国家供应的粮食,足以让我们餐餐白米粥。常常地,父亲对着白花花的米粥出神,有时竟两眼润湿。那是父亲又想起从前挨饿的爷爷了,可年幼的我们不知,只是听得奶奶对父亲说:“你爹没福分,享不到这好世道……”

其时,叔叔、舅舅们在老家务农,常年吃番薯米,只过年时才吃得上白米饭。父母常省下大米接济他们。八十年代那年,母亲正要寄大米给他们,却意想不到收到了他们寄来的让我们“吃新”的大米。叔、舅说,田地包产到户,家家力气下得猛,粮食收得多,再也不用吃番薯米了。父亲吃着柔滑、绵糯的新米粥,一个劲赞道:“世道好,连粥的味道都好了!”

此后,父亲品尝了许多新品米粥,尝到了一个比过一个的好味道。但是,真正让父亲见识了粥之好味道的,是改革开放春风里层出的各式各样的八宝粥——原来,粥还可以这么吃!

【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粥里岁月

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父亲的粥,便多了花样:瘦肉粥,皮蛋粥,目鱼粥……如今,越来越便利的网购,天南海北的美食,更成了父亲粥里变幻的风景:阳澄湖的大闸蟹静卧沙“粥”;宁夏的枸杞、新疆的枣,与晶莹剔透的珍珠米交相辉映;高粱、小米、荞麦,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粥,已改裹腹的初衷,它以多彩的滋味,让人们大步迈向吃好、吃得健康的小康大道。

岁月,在粥里流转,转出了舌尖上的美味,转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转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父亲享受着时代的发展,感念着时代的幸福。在尽享粥之美味时,在一声“好粥道”的赞叹后,父亲也常感喟:“要是你们爷爷也能享到这好世道,该多好!”

- - - End - - -

文字丨宋小玲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七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