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导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起初只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最后却能够在拓跋焘时期迅速崛起并一度统领北方,其中有一个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北魏如此宽阔的疆域面积,此人就是崔浩,那么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最后又会有怎样"不凡"的结局呢?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崔浩)

清河崔氏崔浩

说及拓跋焘统一北方的首功之臣崔浩,他的来头也不小,他出生于在当时甚至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是北方的第一大望族的清河崔氏。

据史料记载,崔浩自小就有过人本领:"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不仅如此,成年后的崔浩更是博学多才,成为了整个中原的头号学者。

另外,崔浩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在军事上,"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对崔浩有过人计谋最好的描述,也正是如此,拓跋焘才能够征战四方而无任何敌手,崔浩可以说是拓跋焘"偶像"一般的人物。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拓跋焘)

算无遗策的崔浩

崔浩曾在北魏侍了三代君王,首先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再到拓跋嗣,最后是拓跋焘。在拓跋嗣时期,正值南方刘裕当权,而且刘裕一度灭了南燕,出兵洛阳,准备直扑当时北方的后秦。

刘裕一旦攻下后秦,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北魏,所以北魏很多大臣建议拓跋嗣趁早下手,在孟津一带埋伏刘裕的军队,切断他的退路,如此一来刘裕必定不战自乱。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拓跋嗣)

拓跋嗣听后也很是高兴,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可行,但崔浩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否了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刘裕虽然攻占了长安,却难以久居关中,因为他的志向还是在南方,他想要的是夺得东晋的江山自立为王。

只要刘裕回到南方,关中就是他难以顾及之地,而北魏取之更是易如反掌,所以大可不必此时冒险围堵刘裕的军队。结果崔浩果真算对了,刘裕只在关中待了一个月,连后秦都没有攻破就匆忙回到了东晋,北魏也借着这个机会果断夺得了关中之地。

而在拓跋焘时期,崔浩同样算无遗策,在北魏一次攻打柔然时,当时满朝文武百官只有崔浩同意发动这场战争,而且反对派还特意请出了"神算子"张渊来说服拓跋焘。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张渊)

在张渊看来,柔然是北方疆域面积最广的少数民族,而且常年征战,所以北魏的胜算很小。再者,就算北魏胜利,柔然的土地大多在北方的极寒之地,一般人也很难在此生存,所以攻打柔然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崔浩却认为柔然虽深居内陆,却常年南下,扰得北魏边疆百姓民不聊生,而且柔然虽然常年征战,北魏何尝不是如此,在军事实力上,北魏比柔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又何必担心难以胜利,最后拓跋焘力排众议,采纳崔浩意见攻打柔然。

结果这一战果真大获全胜,拓跋焘看着柔然如此大国都被打败,心里也有点飘忽不定,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再追击柔然,将其赶尽杀绝,此时崔浩主张拓跋焘追击,不过拓跋焘还是因为害怕进入柔然腹地而拒绝了他的建议。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拓跋焘影视形象)

在回军的路上,拓跋焘碰到了一股来自西域的商人,他们坦然的告诉拓跋焘:"如果北魏军队再追击柔然两天,柔然恐怕就要灭国了。"此时拓跋焘才后悔不已,不过为时已晚,由此也可见崔浩的神机妙算。

过于高调的崔浩

柔然一战后,拓跋焘更加器重崔浩,一时间崔浩名利双收,成为北魏权倾朝野的重功之臣,但也正是此时,崔浩身上很多的劣根性在慢慢暴露,而拓跋焘对此视而不见,继续的放任最后也导致了崔浩的目中无人。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崔浩像)

首先,崔浩虽然为北魏服务数十载,而且自己的家族也世代生活在鲜卑聚集地,但是在他的身上却有浓重的汉人情结,甚至可以说他对汉人很是敬佩,所以即便在北魏当差,可他却希望当时北魏的死对头——南方刘宋政权能够一直存在(刘宋是刘裕建立的汉人政权)。

另外,崔浩的儒学情结也过于浓重,他崇拜孔子,一心只读儒学,所以对于来自西域的其他文化,只要会冲击儒学,他就有深深的排斥感。而此时的北魏偏偏佛教盛行,习佛在这里一度成为时尚。

因此崔浩对此极为愤怒,但是他知道凭一己之力绝对无法对抗佛教,所以他想到了拓跋焘,因为拓跋焘对他非常的信任,所以他谎称因为全国各地寺庙过多,很多地方明面上是习佛点,但实际上成了北魏反动派的窝藏地点。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拓跋焘)

拓跋焘一听也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全国范围内大肆灭佛,史称"太武灭佛",在这其中,崔浩就出了很大的力,此时的他,对百姓因为灭佛而遭受的灾难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自己心中的神圣之地,如此一来,崔浩也慢慢的开始被大家记恨。

在这之后,拓跋焘更是几乎只听从崔浩的建议,对其他大臣视而不见,在朝堂上凡事要先过问崔浩的意见再说自己想法,在私下里拓跋焘想要请教崔浩,更是屈尊直接到崔浩的家里去,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崔浩内心越来越膨胀,而且也直接导致后来憎恶崔浩的人越来越多。

崔浩悲惨的结局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崔浩)

公元四百三十一年,拓跋焘命令崔浩(此时他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学者")修建北魏国史,而且特别强调内容一定要真实,崔浩也听话的将拓跋部自建立以来的种种故事,件件伟业、桩桩丑闻都一五一十的记录了下来。

当时拓跋焘看见如此真实的国史,心中其实也有不满,但想到这是自己下的诏令,也不能怪罪崔浩。可是后来崔浩做的一件事,却直接导致了他自己的死期。

北魏国史修注成功之后,崔浩可能是过分的想要炫耀自己的功劳,于是不顾一干亲信的反对,特意在平城(北魏都城)郊区修建了一个碑陵,并将国史的全部内容都刻在了上面,他的这个做法,引起了整个拓跋族的愤怒。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崔浩撰写国史图)

因为这份国史本身就带有贬低色彩,如果再公布于众,就相当于把整个拓跋部的丑闻公然揭开给老百姓看,这样北魏还如何能够号令北方,拓跋家族的事岂不是会成为所有百姓的饭后谈资。所以拓跋焘也是越想越气,最后在大家的怂恿下灭了崔浩满门。

并且当时所有和清河崔氏关系要好的世家大族也几乎都被拓跋焘连根拔起,后来还是拓跋焘另外一个谋士高允出面求情,他才放过了一些家族。

为何智慧过人的崔浩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崔浩像)

公元四百五十年,在崔浩被压到斩首台的路上,来往行人公然往崔浩身上浇尿液,辱骂声、叫喊声不绝如缕,哪还有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样子。曾经被捧为北魏"国宝"的他,一夜之间名利全无,最后悲惨的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结束语:

崔浩无疑是北魏壮大的第一大功臣,但是面对权利和名誉,崔浩最终还是迷失了自己,认为拓跋焘会对自己一味的纵容,最终不但导致了清河家族的悲剧,也使拓跋焘失去了自己政治上的导师,由此也是北魏的一大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