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论及人们对阅读的重视,恐怕没有哪个时代能与当今相比了。我们所置身的信息环境,简直可以用“洪水”来形容。

每天新上市的书层出不穷,读书资源浩如烟海,即使我们穷尽一生,所读的书也只是九牛一毛中的一点点罢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切实掌握读书的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读100本书也没有任何改变,和读1本书就能获得切实的提升,这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将刷新你对读书的认知,带你进行一场深度的思维革新,让读书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捷径。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是日本作家赤羽雄二创作的。作者曾在全球大名鼎鼎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工作14年,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

作者是如何从高效能读书中受益,一步一步获得事业的成功?作为一名咨询师,他又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每个月至少读10本书并且保证阅读质量的呢?

在本书中作者赤羽雄二从选书到规划阅读时间,再到牢记书中知识点展开实际行动,全面总结了一整套的读书技巧。用心吸收这些技巧,你也能切实地通过读书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01

明确读书的目的——把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

不要把读书看成一种爱好或消磨时间的手段,而应将它视为一天中工作的一环。将时间用在舒适且有价值的事情上,养成这种习惯十分重要。

在学习读书方法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任何时候,以终为始都是最好的行动指南。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内心一直自诩自己是个读书人,但是茫茫然读了一摞又一摞书,好像对工作生活并无多大改观。很多读过的书,看到的新鲜知识又随着时间的流逝还给书本了。好像无论多丰富的营养,都穿肠而过白白流失掉了,并没有被大脑和心灵真正地吸收。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读过的书藏在你说过的话、走过的路中,那我辛辛苦苦啃食了这么多的精神食粮怎么就没有转化进我的灵魂,助我 走向成功呢?其中关键的点就在于读书的目的并不明确。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我们是为何而读。读书分为“乐读”和“实读”。所谓“乐读”,是指以读书为兴趣、以享受为目的的读书。而所谓“实读”,是指以读书为食粮、以输出为目的的读书。

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作者通过观察身边那些十分出色的人,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并不是在盲目地读书,而是有明确的阅读一本书的理由。只有怀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时,读书的过程才更有价值。

如果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一搭没一搭地打发时光,那么这样的读书与刷剧、刷微博没什么两样,这时的读书状态是一种被动读书,只不过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人,空闲下来就沉浸在kindle里,但是读了很多也没有任何改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读书的出发点仅仅是消遣而已,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行为。

以消遣为目的的读书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它会让人的大脑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人的成长和进步。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重视输出的读书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既然我们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何不让收获最大化呢?也不枉费我们的付出,是不是?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优秀的人会积极主动地读书,采取“进攻”的读书方式。他们会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争分夺秒地阅读,并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当明确了“为输出而投入”时,整个人读书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当你抱有特定的目的而去选一本书、去读一本书,比如为了吸收知识、为了学习技能、或者满足某种心理诉求时,内心就会充满了求知的兴奋和极大的专注,将会更精准地挖掘到你需要的东西,读书的价值也因此而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02

从读书到输出——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读书的人中能够拉开差距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和个人成长中。

因此,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输出”,是为了学以致用。只注重投入的读书方式,也许在学生时代可以得到老师的褒奖,但在步入社会后不以“输出”为目的的“投入”就会显得苍白和无力。

读书输出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更加顺畅。二是读书后触发我们的灵感,激发我们主动思考进而动笔写作。

1) 培养为行动而读书的习惯

有人常常抱怨“读了书也没什么用”,其实他们只是没有了解读书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读书最重要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掌握信息,付诸行动,才是关键。

对于这一点,我真是深有体会。年轻时候的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一味地沉浸在书堆里,读得两眼昏花却忘了和人交流,忘了走出去实践,感觉越读脑袋越呆了。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在书中作者提到:聚餐是比读书更重要的成长机会。这里的聚餐特指的是与人交流的机会。

作者每周都会有1-2场的演讲和3-4次的午间聚餐,他以在书中读到的知识为基础,与人交流,获得更高深的见解;到“现场”去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和判断力,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读到此书后我恍然大悟,践行了作者的观点“比读书更重要的是与人交流”,最终受益匪浅。

前段时间我读了《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这本书。在和朋友聚餐时,我将书中我非常欣赏的核心观点讲给朋友,不仅让朋友解决了最近遇到的烦心事,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同时也激发出了我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两天,恰好另有朋友邀请我在社群做分享,我便将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观点“你对丈夫的尊重——是意志的问题”,作为演讲稿分享出来,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听众都向我反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享,对心灵有所触动。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所以,正是读书—发现有价值的观点—在现实中实践、与人交流—找出能用的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读书的过程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我们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好。

通过读书所获得的观点和见解,我们要在实践中拿来验证,要和目标意识较强的人见面,有机会应该一起共事,然后将收获感悟转化为自己的规则,成为能够潜移默化指导我们处世言行的方法,这才是读书最重要的方向。

2) 培养为写作而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

写作并非是文字工作者的专属权利。无论你身处于哪个行业,无论你选择读哪方面的书,终极目的都是要为了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原创内容。

如果是在公司,拥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可以将自己的业务经验和项目成果总结成教科书,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如果是饱经沧桑的打拼者,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你,爆发出更多的人生能量。所以,有写作的意识非常重要。

作者在写书中创造出了自己的原创内容,还可以再进一步进行演讲、分享、咨询等活动,这就像歌手创作出歌曲,就可以发行专辑,还可以开办巡回演唱会,这其中隐藏着超越他人的秘密。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03

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信息敏感度,构建专属数据库

当今社会最紧迫的任务是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在读书时,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并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是对自己最有帮助的。

下面这些具体的方法就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

读书时用黄色荧光笔做标记、画线。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看一本书时不做任何的标记,那么当我们看完这本书合上后,再重新打开时,这对于我们而言又是一本全新的书。

尤其是随着时间流逝,书中那些触动我们内心的部分早已淡忘,这本书想要传递的价值也无从考究,那读这本书的意义又何在?当我们想要查找资料时又得重新耗费时间去翻阅。

作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养成了画线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标记出书中言之有理的内容、表达出色的内容、体现作家洞察力和智慧的内容。这是整个读书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步。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让读书成为实现个人成长的契机

建立读书档案,这相当于在一点一点建立你的专属数据库。每读完一本书,记录下这本书的书名、作家、阅读日期、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收获感受、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3个月后会做什么等内容。

建立读书档案的重要意义还在于,3个月后拿出来重新审视,会因为自己读过这么多的书,有如此多的想法而感到有成就,在重新审视笔记时也会有新的发现。

当你6个月后再次阅读读书档案时,就能够在脑中反复思考书中的知识,以及想要付诸实践的部分,对问题的思考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读完后立即写感悟。可以写读后的想法、对自己的触动、自己会向哪些方向去改进。

重要的点在于你一定要动手去写,不要在乎措辞是否优美,将脑海中浮现的内容写下来才是最关键的。这些将会成为你日后丰富而有力的数据库。

限制读书的时间。不能将所有的自由支配时间用来读书,还要规划出一半时间来写。

本书作者每周都会写1-2篇博客文章,将所读的收获和体会进行梳理。

只有不断地输出去写,才能激发自己更多主动的思考,将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读书成为自己成长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