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歲半愛哭到底抱不抱?

孩子一歲半愛哭到底抱不抱?

作為系統學習過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媽媽,我可以很負責的說:孩子才一歲半還是很小的,這個時候非常的粘人,也是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的,不要猶豫,該抱就抱。

嬰兒的三種依戀類型

如果對孩子的這種反應想做進一步瞭解的話,建議可以看下嬰兒的依戀類型和嬰兒的性格。在我們心理學的課程中,發展心理學中根據嬰兒在陌生情境中的反應,把嬰兒的依戀分為三種類型:安全性的依戀,矛盾型的依戀和迴避型的依戀。

如果孩子是屬於安全性的依戀的話,應該是屬於在成長過程中心理成長的比較健康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在實驗中發現這個嬰兒在自由的玩耍比如玩玩具。這個時候孩子的母親突然間離開這個房間,孩子就發生哭鬧,這個時候會有一個陌生的護士過來安慰他孩子依然哭。然後過了幾秒這個母親推門進來了孩子看到母親進來破涕為笑,然後又開始放心地玩耍,像這種的類型就屬於安全安全型依戀。

那第二種矛盾型依戀的嬰兒,在實驗中的表現就是他的母親離開以後,他就開始哭鬧,然後由陌生的護士抱在懷裡安慰也是哭鬧不止,這個時候母親推門進來,孩子見到母親非常的開心,但是在母親懷裡被安撫以後他又掙扎著想要離開,可是離開了以後,又想回到媽媽的懷抱,玩玩具也不能專心,這個時候就是他就有了一個矛盾的心理。

孩子一歲半愛哭到底抱不抱?

那麼還有第三種依戀類型,當這個孩子的母親離開房間以後孩子開始大哭,陌生的護士過來抱也是繼續哭,但過了幾秒之後,母親回到了做實驗的房間。這個時候孩子還是哭鬧不止,然後這個媽媽張開雙手呼喚這個嬰兒到自己身邊來。這個孩子出現的迴避的態度,不願意回到母親身邊。我們把這種嬰兒的表現稱之為迴避型的依戀。

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一個表現來看看他屬於哪種類型,或者是有兩種類型的混合都是有可能的。如果說孩子現在就一直想讓人報抱,不抱就會哭鬧,那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有時候缺乏安全感也跟母親在孕期的狀態有關,當然也有的嬰兒天生比較膽小。這個時候呢,考慮到孩子還小,所以儘量的是讓孩子的去和依戀對象在一起,或者是孩子的媽媽多去回應嬰兒的這種需求。

孩子一歲半愛哭到底抱不抱?

為什麼有人堅持哭就不抱?-哭聲免疫法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經提出“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得哭聲免疫法。在美國風靡一時,確實讓很多媽媽一時間省心。但是被這種方法訓練過的孩子,長大後很多出現睡眠障礙,甚至得自閉、精神分裂。在這種方式下,華生自己的孩子也難逃厄運。大兒子而立之年自殺,女兒多次試圖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父親的施捨生活。華生的孫女嗜酒,多次自殺。在出現這麼多負面影響之後,哭聲免疫法最終被叫停。華生當時曾放言,給他一打嬰兒,他可以把這些嬰兒培養成任何類型的人。他揚言可以將孩子當機器一樣的訓練,改變和塑造。但其實華生自己的孩子在最後並沒有變得很成功,後來這種思想遭到抨擊,缺乏關愛的偏激做法在孩子的生長期,心理發育還沒有健全的時候,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這樣會導致這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他會發現正常的宣洩自己情緒的時候,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就會習慣性的壓抑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去迎合。如果是這樣的話,將來長大以後為人處事的情況下,他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迴避型人格,或者是討好型人格,這兩種人格,其實都是有壓抑的情緒在裡面。

孩子一歲半愛哭到底抱不抱?

我們應該怎麼做?

根據以上這些結論,建議如果孩子哭,該抱就去抱,尤其是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有什麼生理病痛之類的原因比方說紙尿褲不舒服或者是發燒發熱等等。一定要堅信愛孩子並不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是在早期嬰兒時期,越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就越應該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慢慢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強他的安全感,也對他以後的成長是有積極作用。更多育兒和親子心理學,請向我提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