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富民古城(羅廷先 繪畫)


1936年4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長征經過富民,當天夜晚,六師十八團不損一兵一卒,輕輕鬆鬆攻下了富民縣城,槍斃了偽縣長郝煊。第二天凌晨,紅二軍團啟程離開富民,前往羅次、祿豐。

紅軍剛走,頭天晚上僥倖逃脫的團總高清、常備隊趙中隊長一下子又恢復了往日的淫威,胖臉上殺氣騰騰,帶領著爪牙“噹噹噹”地敲著鑼,沿著永定街大喊大叫:

“各家各戶聽好了,家裡窩藏了紅軍傷員的馬上交出來,紅軍分給的東西也馬上交出來,否則以通匪治罪!”

城裡群眾嚇得關門閉戶,躲在家裡。挨家挨戶搜查未果,後來卻在城中一座廟裡找到了三個紅軍傷員。

可惡的狗腿子們將紅軍傷員裝在籮筐裡抬著遊街示眾,並叫各家各戶都要出門來觀看。走在前面的高團總得意洋洋地高聲喊叫著:

“一群窮鬼還能翻天?怎麼樣?富民縣還不是我們的天下!看看,這就是當‘老共’的下場!抬去大西山,活埋!我看誰還敢幫老共!”



幾個傷員臉色蒼白,腳上、手臂上扎著染透了血跡的紗布,傷痛再加嚴刑拷打,已經被折磨得暈過去了。

面對如此暴行和慘狀,圍觀的人們都閉上眼,不忍直視。一個個恨得咬牙切齒,卻只能在心裡罵:“這些挨千刀的,昨天晚上紅軍咋不槍斃了他們!”

人群中,一位姓馬的中年大媽更是對紅軍傷員充滿了同情心,可又想不出營救的辦法,只有在心裡著急。

夜幕降臨了,城南大西山村後,一片長滿苦刺的荒坡上,幾支火把下,五六個常備隊員被迫在挖坑,準備活埋紅軍傷員。

一個隊員丟開鋤頭抱怨道:“我不想挖了。我媽說了,這樣喪德的事情做不得,將來要遭報應,不得好死!”

另一個隊員接口說:“我也不想挖了,可不挖回去咋個交差呢?”

坑挖好了,幾個隊員誰都不願親手把傷員放下坑。他們你推我我推你,爭吵一陣後只好大家一起動手,七手八腳把傷員放進去,胡亂蓋點土,拔腿就跑了。

這時,兩個黑影從旁邊山溝的苦刺叢中摸過來。他們一個叫苟先啟,另一個叫楊忠,都是窮苦人出身,沒有田地,常年在縣城及附近做短工賣苦力。原來他們是馬大媽請來救紅軍傷員的。



馬大媽聽說極端反動的高團總要活埋紅軍傷員,便找到苟先啟,和楊忠,先把他們請到家裡來吃了晚飯,給了他們一點錢,求他們來救紅軍傷員。窮苦出身的苟先啟和楊忠,馬上答應了馬大媽的請求。吃過晚飯天一黑,他們就來到大西山村後,躲著觀看常備隊的幾個人在挖坑,等見常備隊的人下山走遠了,他們就用雙手快速刨開黃土,當他們摸到第一個、第二個紅軍傷員時,發覺他們胸口還在輕輕喘氣,他們立即把他們救了出來。當他們去救另一個傷員時,發覺他身子已經冰涼,沒有氣息了。

苟先啟和楊忠一邊給犧牲了的紅軍蓋好紅土,一邊嘴裡說道:“祝你早日脫生,下輩子來報仇!”

苟先啟和楊忠掩埋好犧牲了的紅軍,就把救起的兩個傷員背到大西山村前的小碉樓裡藏起來。楊忠留下來守護,苟先啟就去找村裡懂草醫的保長李坤。

李坤雖然當著保長,但他為人善良,常免費給窮人看病。在他的影響下,兒子李增福、孫子李鎮也都善於待人、樂於助人。

李坤在以前就聽說過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的,所以,他一聽苟先啟來說有兩個紅軍傷員藏在小碉樓,他二話不說叫著兒子李增福、孫子李鎮拔腳就來到小碉樓。

他仔細查看了紅軍戰士的傷情後,吩咐兒子和孫子快回家拿來熱水和稀飯。熱水和稀飯拿來後,他先給傷員清洗了傷口,敷上了草藥,然後就讓兒子和孫子分別給兩個紅軍傷員喂稀飯。

兩個紅軍傷員甦醒過來,看到老鄉救了他們,都深受感動,他們掙扎著不停地說:“感謝老鄉!感謝老鄉!”

此後,李坤、李增福父子倆每天瞞著外人,輪流到碉樓裡給紅軍傷員換藥和招呼他們的飲食。經過一個星期的醫治,兩個紅軍傷員的身體逐步得到了恢復。



被救的這兩位紅軍傷員,一位叫秦昌貴,是湖南龍山縣人,15歲參加紅軍,受傷時是紅六師十八團戰士。另一位姓楊,是貴州黔西人。

但是不久,大西山村有紅軍傷員的事還是傳出去了,反動民團團總高清帶領幾個團丁來到大西山村,找到李坤說:“李保長,聽說村裡有人窩藏了紅軍傷員!”

李坤若無其事地說:“老兄,那些謠傳的事,你不要相信!”李坤用好酒好飯招待了高清,高清酒足飯飽後,也就帶著人走了。

為了使紅軍傷員得到更好的照顧,避免被人察覺,李坤把兩個紅軍傷員從小碉樓悄悄轉移到自家的馬圈樓上。但是,民團搜查紅軍傷員的風聲越來越緊,經常有民團的人來盤查李坤。

為了更好地保護紅軍傷員的安全,他們又把紅軍傷員轉移到村前沙溝邊蘆葦叢中的窩棚裡,他們一家人每天以找豬草、到地裡做農活為掩護,悄悄去給傷員換藥和送水送飯。

兩名紅軍傷員經過李家近半年的精心照護,傷勢漸漸好轉。一天,兩個傷員提出要去尋找部隊。李坤一家極力挽留,可他們說:“大爺,我們是紅軍戰士,部隊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一定要返回隊伍,繼續革命!而且在這裡很危險,反動派隨時可能會找到我們,到時候還要連累了你們一家!”

李坤看到兩個戰士歸隊心切,就給他們一邊換藥一邊說:“我理解你們的心情,就不多留你們了。這裡有些藥,你們帶在路上自己換。”說著,他拿出一個用布包好的藥包。然後又接著說:“這裡有幾塊錢,你們帶上路上用。”李坤又把一個布包交給秦昌貴和小楊。

秦昌貴和小楊已被感動的淚流滿面。

李坤也飽含熱淚,把幾件當地農民穿的舊衣服遞給秦昌貴和小楊,哽咽著說:“你們不能穿現在的衣裳上路,要換上這個才行……”話沒說完,李坤已經說不下去了。

兩位紅軍傷員馬上站起來,一起向李坤敬了個軍禮:“大爺,今生今世我們不會忘了你們一家的救命之恩!”



兩個紅軍戰士離開李坤家後,秦昌貴流落在昆明,先是以要飯餬口,後來學了些手藝謀生,還結識了一些愛國人士,參加過學生運動。

新中國成立後,為落實身份他來到富民找到李鎮,李鎮才知道他因腿部傷殘,行動不便,無法去追趕部隊,便留在了昆明。

後來,人民政府按照掉隊紅軍和二級傷殘軍人把他列為優撫對象,並安排了工作,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去世。


姓楊的那名戰士,上世紀50年代曾給李鎮寫過一封信,說他在志願軍當了營長,等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就回來看望恩人。可惜,後來就沒有了消息了。



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楊秀山將軍(左二)看望救助過紅軍的李鎮老人


1987年4月,當年率兵攻打富民縣城的十八團政委,解放後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的楊秀山將軍,在重走長征路的行程中,專門來到了富民拜訪了當年冒險救助紅軍傷員的李鎮一家,遺憾的是當年主要救治兩位紅軍傷員的他的爺爺李坤、父親李增福都已經過世了。



1987年5月12日,老紅軍陳靖(貴州人,1934年參加紅軍,歷任舞蹈、音樂、戲劇隊隊長,文工團團長,攝影科科長,宣傳科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名譽教授,晉察冀文藝研究會副會長)重走長征路來到富民,也專門到李鎮家中看望,併為李鎮一家題詞:“不畏險惡救紅軍,情深意長傳子孫”。


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1997 年, 為紀念李鎮等村民救護紅軍傷員的感人事蹟,富民縣人民政府在大西山村修建了《救護紅軍傷員紀念碑》。1998年,該紀念碑確定為富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富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6年8月8日,情繫長征路的開國元勳子女一行,輾轉來到紅軍長征曾兩次經過的富民縣,尋找父輩的艱辛與百姓的情結,鼓勵後代茁壯成長,弘揚長征精神。

中共富民縣委組織召開座談會,會上,開國大將羅瑞卿之子羅箭將軍代表開國元勳子女對95歲高齡的李鎮深情地說:“您是紅軍的恩人,我們都是紅軍的後代,向您表示感謝!希望您多保重,健康長壽!”兩位老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祖孫三代大義凜然救紅軍

△羅瑞卿之子羅箭慰問李鎮(2006.08.08)


2008年10月,李鎮因病去世,享年97歲。

在紅軍長征的漫漫征程上,無數的群眾為了掩護、救助紅軍戰士,不怕困難,不懼危險。他們這種珍貴的精神品質,永遠值得後人紀念、學習。


作者:李建華(本文已入選即將出版的《昆明紅色故事》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