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徹底讀懂BTC的“祖孫三代”

近期,BCH與BSV相繼減半完成,作為BTC系中最知名的兩個分叉幣,背後故事值得玩味。

BCH與BSV誕生

BTC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代表,為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首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場景與想象空間,但受制於其始祖地位與拓展性,並不能像ETH、EOS等“後生”一樣,擁有相對完善的鏈上開發、社區治理功能。

一文徹底讀懂BTC的“祖孫三代”

圖片源於網絡

正歸因與此,在礦工、開發人員與用戶談不攏的前提下:

2017年8月,比特大陸為首的礦工集團讓BCH從BTC中分叉而出,將區塊從1M提升至8M,號稱BCH才是中本聰“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真正體現;

BCH認為,自身由於區塊鏈容量的提升(1M提升至8M),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量,是最適合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當現金使用);

2018年11月15日,BCH內部再次因為BCH的未來發展方向出現分歧,導致BCH分裂出Bitcoin Satoshi Vision,簡稱,BSV;

BSV覺得,自身應該成為全球化的智能賬本,也應該支持智能合約的高級功能(全球賬本)。至此,PoW系分叉幣三足鼎立就此形成。

“祖孫三代相愛相殺”

一文徹底讀懂BTC的“祖孫三代”

BTC的目的是讓每一臺家用電腦均能運行一個BTC的全節點,把BTC做到真正徹底的“去中心化”,使BTC可以在完全公平、安全的條件下實現點對點支付功能。

而BCH覺得,BTC因其區塊容量小(1M),與網絡擁堵問題,顯然無法承擔“點對點電子現金”的使命,雖然使用了隔離驗證與閃電網絡來緩解主鏈上的負荷問題,但依舊水杯車薪。

而區塊擴容,可能是當前解決這一難題最佳方案,將原區塊從1M提升為8M,在實現PoW系幣種快捷支付的同時,也相對降低了轉賬的手續費。

BSV雖然“源自”BCH,但似乎與“父輩們”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它要做的是一套全球賬本(Metanet),而非電子現金或黃金,終極目標是把當前互聯網當做側鏈,形成一個價值網絡,進行數據的“傳輸+存儲”,且不可篡改。簡單來說就是BTC+ETH+IPFS,“萬鏈歸一”的節奏。

BSV的發展路線主要是針對B端市場,想要做出真正可以吸引大公司和政府機構的可用的區塊鏈,基於此,BSV也是區塊鏈世界中專利技術最多的項目幣種。

在BSV世界裡,BTC是車輪,BSV的全球賬本才是車,BTC只是作為BSV全球賬本上的通用貨幣,目的是為其提供燃料,維護這個不可篡改賬本的安全與提供經濟激勵。畢竟,如果要造輛車,必須先造輪子,才能造車架。

一圖看懂“爺孫三代”

一文徹底讀懂BTC的“祖孫三代”

在BCH與BSV減半後,由於幣價未如期上漲,基於當前挖礦難度下,BCH、BSV礦工會將算力切換至BTC挖礦,以獲取更多收益,這也將造成BCH與BSV算力的大量流失。例如,就BCH減半當天,其算力流失高達25%。

但值得注意的是,幣價的波動可以改變算力流動方向,如果後期BCH與BSV價格進入上升通道,流失的算力很大可能將進行迴流,直至BTC減半之後,三者重新達到算力、挖礦成本與收益的新動態平衡。

來源:鏈得得APP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臺發佈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