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能不能别把自己当大爷,吃完饭甩手就走,你当这是饭馆呢?

你瞅瞅这屋里,还能弄得再乱点吗?跟猪窝似的!

天天就知道抽烟,就是想呛死我们啊?早晚你的肺要出毛病!
 
能不能用点脑子、用点心工作啊?!你要是干不好就直说,我换人!
 
这个事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是你自找的!
 

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我们耳闻目睹太多上述模式的情感表达,这种语言暴力使我们自卑、愤怒、失望.....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却从最开始的“受害者”,渐渐变成“施暴者”中的一员。

无论是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老板同事员工之间......大家总是带着很多自己的主观判断与情绪,通过指责他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大家都是恶人吗?

不,绝对不是!

相反的,我们大部分都是好人,我们从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任何关系。

但是,言语上的指责、攻击、嘲讽、挖苦、妄加评论......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上所带来的伤害,甚至会比肉体上的伤害更为严重,更有破坏力且更加深远。

德国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海涅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我们的语言,让语言成为温暖心灵的良药,而不再是攻击伤害他人的武器呢?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

2003年,卢森堡博士将自己创建的“非暴力沟通”出版发行,自此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仅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沟通“宝典”,更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桥梁。

掌握“非暴力沟通”,

可以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可以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可以突破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可以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可以让我们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就是“温柔和气地好好说话”吗?

非暴力沟通就是“把自己的火气强压下去”吗?

非暴力沟通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吗?

那恐怕很遗憾地告诉您,这是对“非暴力沟通”非常片面地理解!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按照这种沟通方式进行倾听、交谈,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温存,并且乐于发自内心的互相理解、帮助。

“非暴力沟通”会指导我们告别条件反射式地反应,客观地观察我们的所见所闻;用心体会我们的感受及需求,在理智与共情的状态下使用语言。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NLP大师李中莹曾经说过:“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就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连通。

如何才能良好的连通上呢?

在非暴力沟通中,最需要关注的两个关键就是:倾听与表达。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或者认真不带主观情绪地倾听他人,都是一个良好沟通的开端。

“非暴力沟通”虽然称之为一种“沟通方式”,但它不仅仅局限在“沟通方式”中,它更多的像是一种有意识的提醒,通过这种不断地提醒我们可以更专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了解他人的需求。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二、非暴力沟通四大要素

一位妻子对正在减肥中的丈夫说:

方式A:“就你这样还减肥呢?这些日子天天大吃大喝,就这个吃法,不胖死才怪呢!”

方式B:“放假这7天中,你参加了4次聚会,在聚会上你比平时吃的要多很多。因为你现在正在减肥,我非常担心你。我希望你这次能够减肥成功,指标能够正常。是否你这几天加大些运动量,减少些食物的摄取?”

上述两种表达模式,你觉得哪种更让人舒服些?哪种对于“让丈夫迈开腿、管住嘴”更有效呢?

我认为是第二种,在第二种沟通方式中,很好地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放假这7天中,你参加了4次聚会,在聚会上你比平时吃的要多很多”

感受:“我很担心你”

需要:“我希望这次减肥成功,指标正常”

请求:“希望这几天加大运动量,减少食物摄取”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1.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生活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听到或看到一件事,我们不知不觉的就会在自己的脑中加以组合,用自己的认知将这件事“装扮”起来,不带有任何评判、指责、推测、情绪的进行客观地分析,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将二者混淆的形式:

  • 01.用没有责任的语言评论他人。

例:

×. 你太大方了!

√. 当我看见你把午饭的钱,给了别人的时候,我认为你有点太大方了。

  • 02.把对他人的思想、情感、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

例:

×. 她无法完成这个工作。

√. 之前交给她类似的工作,她都失败了。或者她自己说:这个工作自己无法完成。

  • 03.评论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例:

×. 亨利是个差劲的前锋。

√. 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亨利没有踢进一个球。

  • 04.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论当事实。

例:

×. 索菲长的太丑了。

√. 索菲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 05.在观察中,加入过多的频率副词

例:

×.每次我一说这个事,你就跟我急。

×.你从来都没给我买过礼物。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很忙。

×.他很少认真听我讲话。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极为常见的一些表达,而这些表达看似我们在描述一个事实,可大部分都是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推测、判断、情绪。

不管这种表达是别人对我们,还是我们对他人使用,都会引起对方极大的不适,直接导致了抵触情绪或者辩解的发生。可以说“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乱,你只需要这样做:把我做的事情和你自己的反应混为一谈!”

由于我们之前的错误思维长期影响我们,所以这种惯性的思维是我们在进行“非暴力沟通”时比较难以攻克的一个难点。

倾听也是属于观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时候打开一个人的心结,认真倾听更有力量、更具抚慰作用。

同时,倾听之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即使对方说的不对,或是在你听起来他是在扭曲事实,也不要打断对方,让他讲完。

当我们学会客观、冷静地倾听、观察的时候,就是开启一段良好沟通最正确的方式。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2.感受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含蓄的、内敛的,从我们祖祖辈辈开始我们就不擅长探索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说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会让我们感觉很不好意思,甚至有些羞耻。

我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我们的愿望实现的时候,我们开心、兴奋、激动、兴高采烈、陶醉、甜蜜、精力充沛、自信.......

当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也会沮丧、失望、寂寞、凄凉、悲伤、害怕、恐惧、苦恼、紧张........

是的,这就是我们人类丰富的情感,而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别人无法感受到你的情感,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变得如此的麻木!

学会使用那些具体的表达自己情感的词汇,并大胆地将它表达出来,这才能让别人了解你。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 智者示弱,愚者逞强。

有时候这种表达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示弱”,但请记得“要善于示弱。智者示弱,愚者逞强。

马歇尔教授在书中讲述了一则自己的故事: 

某天,马歇尔教授给一些学生讲解“非暴力沟通”,进入教室后他问候大家,哄乱的教室变得安静下来,但没有一个人给他回应。 

马歇尔教授略感尴尬,但他仍若无其事地讲课。 

这时,有些人拿出指甲钳剪指甲,有些人开始互相窃窃私语,有些人把头看向窗外......教授越发感到不自在,但仍继续他的课程。

 突然有个黑人男孩问他:“你讨厌黑人对吗?” 

马歇尔教授愣了一下,他试图掩饰自己的紧张和不安,给学生们传递了一种错误的印象。

于是,他坦白地说:“我很紧张,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我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我希望我能得到肯定。” 

他的示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们开始去了解他,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而此次课程也最终取得了成功。

中国有句俗语“打肿脸充胖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这种“明明是....却假装......",这不仅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祟,更是内心的自卑的体现。

  • 区分感受与想法

感受也是需要真实、客观的,我们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判断,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我们能看到“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错误示例:“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一点都不在乎我。”

“你一点都不在乎我”是对他人态度的一种判断,如果换成“我进来的时候,你没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觉被冷落了,很不舒服。”这样就倾向于“感受”。

正确示例:“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真是太高兴了。”

在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尽量使用具体、清晰的形容词。

在我们的情感表达中,勇于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对方可以更好地了解你,体会、理解你,这会使后面的沟通更加真诚且有效。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3.需要

当我们能够真实体会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就可以来顺着这个感受寻根溯源,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思考出来的结果,就是“需要”。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进来的时候,你没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觉被冷落了,很不舒服。”

如果顺着这个感受可以看出,说话的人实际上需要的是“被关注”。

在表达完“感受”以后,将需要说出来,可以使用这个句式:

  • 我(感到).......因为我........

这里强调的是这个感受与我们自身的关系,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需要。

“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因为我本来想跟你好好谈一谈换工作的事情。”

“你把这么重要的文件留在了会议室,这太让人失望了。因为我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

在我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时候,使用这个句式,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就是说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需要极大的智慧的。

但如果我们放下偏见、主观臆断、指责,用心地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就可能会发现自己及他人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自己和他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而当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的时候,那基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就像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拥有“为什么”的人,就能承受几乎一切的“如何”!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4.请求

拨开了层层迷雾,我们终于到了“请求他人的帮助”这一要素上。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个前提:非暴力沟通旨在帮助我们在诚实表达和认证倾听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重视每个人的需求,但不会强求他人改变来迎合我们。

4.1.清楚地提出请求

郭德纲的相声中有个段子,大致意思是:

一个人来到“自认为是朋友”开的餐厅里,看着装满各式各样海鲜的玻璃钢,对这个朋友说:“我就爱吃点带壳的!”

过不多久,这个老板让人给他端来一盘子瓜子!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从某个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概念: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每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表达的很清楚了,对方也马上付出了行动,然而他给你的却不是你想要的。

同时在准确清晰地提出我们的请求的时候,不要说“不.....",在这一点上,马歇尔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很好的案例:

一位妻子说到:“我请我丈夫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

但是三个星期以后,他却参加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

这位妻子说出了不想要什么(少花些时间在工作上),但是她并未明确提出她想要什么。

于是她使用了正确的表达“请求”的方式,

她直接说:“我希望他能够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人们通常会对“不......”有一种反感,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表达“请求”的时候,尽量使用“大白话”直白地将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表达出来。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4.2.区分请求与命令

  • 如果对方觉得“不答应”,就会受到我们的惩罚,对方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 如果对方把我们“请求”当作是“命令”,只会有两种反应:服从or反抗,不管是哪种选择,只要对方认为我们是在强迫对方,对方都不会愿意发自内心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很可能会是带着情绪地敷衍)。
  • 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对方,当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出于习惯,对方很有可能仍旧把这个“请求”看作是“命令”(比如一个妈妈常常指责孩子,在妈妈是提出请求的时候,孩子仍旧很难转变思维方式,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
  • 当对方拒绝我们的“请求”时,我们需要知道:在提出请求的时候,对方完全有权利“同意”或“拒绝”。当对方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为什么”对方拒绝上,也就是了解“拒绝”背后所包含的意义。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三、如何练习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改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会发现,它说的很对,为我们构建的蓝图也很美好,但是操作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经常被我们之前的惯性思维,或者说自己的暴脾气带跑。

但,只要我们愿意去体会、去尝试,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1.在意识中根植“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自己

就像马歇尔教授说的那样,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在这种提醒在脑海中想起的时候,会一遍遍地加深它的作用。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做不到,但是不要沮丧,如果你能想到“非暴力沟通”那就是成功。

当“非暴力沟通”慢慢渗入我们的意识中,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冷静、客观、清醒了,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态度转变,更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平和,不再愤怒、怨气冲天。

2.“四重奏”很好,但独奏效果也不错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它们组合在一起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但是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组合使用,每一个要素都可以单独利用起来,你会发现,这四个要素不管使用哪一种,都是会让自己更加真实、真诚的面对自己及他人,都是对改善两人关系起到积极作用的。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当我们让自己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愤怒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玛丽安·威廉森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经对我说:你知道心理学的让我最欣喜的是什么吗?

我说:帮助别人,了解别人呗。

她说:那还真不是!最主要的欣喜是能让自己舒适,可以看到别人所有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你自己不舒服的心理是什么,我们理解他人,更能理解自己。这样便不会再难过,别人伤害不了你,你自己也伤害不了自己,内心更加强大,让自己处在更为安全、舒适的状态之中。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有机会和条件去学习心理学,但“非暴力沟通”却是同样可以让我们达到舒适状态的一个容易实现和操作的方式。

它让我们用温柔的方式对待别人、对待自己,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求不再迷雾层层。

认识它、接受它、尝试它,你或许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那将是一方充满平和、友善、包容的新天地,期待在那里遇见更好地你和我!

说着伤人的话,说完再去后悔?丨非暴力沟通,专治不能好好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