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為什麼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在周昭王19年,昭王親率六師對荊楚發動了大規模的征伐。周朝大軍浩浩蕩蕩開到漢水邊上。昭王的軍隊不守紀律,一路上搶劫百姓財物,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楚地的百姓對昭王恨之入骨。

為了快速度過漢水,昭王抓來楚國的船伕,強迫他們出船運送大軍渡河,船伕就用幾條用膠粘和而成的船來運送周王。

當船渡到漢水一半的時候,船隻解體,昭王和周朝大軍紛紛落水,場面一片混亂,當昭王被打撈上來時,已經停止了呼吸,楚人趁勢發動反擊,把周朝大軍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這件大事,史書上只寫了一句話:昭王南巡狩不返。

楚國為什麼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昭王為什麼南征?楚國又為什麼要叛周呢?

王道微缺

周王朝經過武王伐紂之後,經過成王和康王的艱苦創業,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歷史上稱之為成康之治。周朝第四任君主是周昭王。

中國第一個見於史冊的治世“成康之治”後,西周王朝本應迎來一個盛世,但此時史書上卻說西周王朝的執掌者卻“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鎬京突然出現反常的自然現象,河、井、泉、池裡的水同時泛漲,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緊接著宮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搖晃起來。夜裡有五色光氣入貫紫徽星座,遍於四方,,天空竟然看不見二十八星宿。古人認為天象和人間為表裡,王道缺失才招致異象疊生。

周昭王生活奢侈浪費,政治昏庸糊塗,處置國事的態度有失偏頗。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魯國發生政變,魯侯之弟姬沸殺死兄長魯幽公姬宰奪取侯位,自稱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聽之任之,既不發兵征討,也不興師問罪,致使天下恃強凌弱的現象屢屢發生,朝綱由此偏斜。

昭王不知道先祖創業的艱難,道德不如先往那樣醇厚,開始對諸侯勒索財務,諸侯也對他離心離德,天子和諸侯之間出現了矛盾。

楚國為什麼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楚國雄起

楚國是西周侯衛統治下的“南國”之一。周初,由於鬻熊舉族投周,為武王滅商立下了大功,楚與周王室的關係是良好的。

但是,楚是周王朝的異姓國,從周建國開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視,甚至在諸侯盟會上,都沒有會盟的資格。周王室對齊、晉等諸侯國均有賞賜,而楚國則沒有。

《左傳》中記載,春秋中後期,楚靈王說先王熊繹與齊、晉、魯、衛等國君一樣並事周康王,四國可得珍寶之器,而楚國則無分,因此要與周王室“求鼎以為分”。右尹子革告訴他:“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

周王室為了加強對楚國和荊楚地區庸、盧、彭、濮等方國勢力的控制,在漢東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國,在南陽盆地,又有申、呂等姜姓國。楚國懾於周王朝的強大,不得不進貢苞茅等物,表示臣服。成王、康王時期,東都洛邑建成,東西連成一片,長達千里以上,初步鞏固了對“東土”的統治。周共王時,楚國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壯大國力。到了周昭王時,楚國已經有膽量挑戰周王室了,因此才有了“昭王南征”。據《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約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漢,遇大兕”。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約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這次渡漢水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大部喪失。這次失敗歸咎於天時不利,實際上週王朝軍隊當遭到楚軍強有力的伏擊。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昭王溺死在漢水以後,周王朝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楚國從此不遵周禮,楚國的力量越發強大,蒸蒸日上,到了春秋時代,楚國終於發展成為雄踞南方的大國。

昭王溺水身亡,丟盡了周王的面子,從此部分諸侯的勢力越發強大,周王室難以管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