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为什么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在周昭王19年,昭王亲率六师对荆楚发动了大规模的征伐。周朝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汉水边上。昭王的军队不守纪律,一路上抢劫百姓财物,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楚地的百姓对昭王恨之入骨。

为了快速度过汉水,昭王抓来楚国的船夫,强迫他们出船运送大军渡河,船夫就用几条用胶粘和而成的船来运送周王。

当船渡到汉水一半的时候,船只解体,昭王和周朝大军纷纷落水,场面一片混乱,当昭王被打捞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楚人趁势发动反击,把周朝大军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这件大事,史书上只写了一句话:昭王南巡狩不返。

楚国为什么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昭王为什么南征?楚国又为什么要叛周呢?

王道微缺

周王朝经过武王伐纣之后,经过成王和康王的艰苦创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之为成康之治。周朝第四任君主是周昭王。

中国第一个见于史册的治世“成康之治”后,西周王朝本应迎来一个盛世,但此时史书上却说西周王朝的执掌者却“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镐京突然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星宿。古人认为天象和人间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异象叠生。

周昭王生活奢侈浪费,政治昏庸糊涂,处置国事的态度有失偏颇。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

昭王不知道先祖创业的艰难,道德不如先往那样醇厚,开始对诸侯勒索财务,诸侯也对他离心离德,天子和诸侯之间出现了矛盾。

楚国为什么反叛周王,甚至淹死了周昭王?

楚国雄起

楚国是西周侯卫统治下的“南国”之一。周初,由于鬻熊举族投周,为武王灭商立下了大功,楚与周王室的关系是良好的。

但是,楚是周王朝的异姓国,从周建国开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视,甚至在诸侯盟会上,都没有会盟的资格。周王室对齐、晋等诸侯国均有赏赐,而楚国则没有。

《左传》中记载,春秋中后期,楚灵王说先王熊绎与齐、晋、鲁、卫等国君一样并事周康王,四国可得珍宝之器,而楚国则无分,因此要与周王室“求鼎以为分”。右尹子革告诉他:“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周王室为了加强对楚国和荆楚地区庸、卢、彭、濮等方国势力的控制,在汉东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国,在南阳盆地,又有申、吕等姜姓国。楚国慑于周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进贡苞茅等物,表示臣服。成王、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壮大国力。到了周昭王时,楚国已经有胆量挑战周王室了,因此才有了“昭王南征”。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昭王溺死在汉水以后,周王朝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楚国从此不遵周礼,楚国的力量越发强大,蒸蒸日上,到了春秋时代,楚国终于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大国。

昭王溺水身亡,丢尽了周王的面子,从此部分诸侯的势力越发强大,周王室难以管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