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留白?也許不少陶藝家都會對此顧忌,很多人都知道留白的重要性,但留白多了,客戶會覺得創作者沒有花工夫,要不怎麼才畫這麼一點點?簡言之就是留白多了不好賣,能畫滿一些就多畫一些,讓客戶覺得值。

問題是太滿則溢。

事實上留白是中國傳統繪畫技法之一,也被陶藝大師們借鑑到陶瓷彩繪中來,是陶瓷彩繪的一種重要的審美標準。忽視留白是對藝術審美的蔑視。

南宋的馬遠,畫了一幅《寒江獨釣圖》,只見一幅畫中,一隻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整幅畫中沒畫一絲水,而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

齊白石畫《十里蛙聲出山泉》,也是一灣溪流,幾隻蝌蚪,而讓人感到蛙鳴蟲唱,意興盎然。這就是“留白”的妙處,它讓人在“無”中生“有”,於“虛”處見“實”,從而顯得氣韻生動,給人無限的遐想。

相反,如果馬遠的畫畫滿水波,齊白石畫幾隻老蛙,觀眾看到的又能有多大的空間?只有疏密相間、虛實得當的畫才是一幅好畫。

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留白之於陶藝也是如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曾這樣說道:“這麼多年,我別的東西沒學到,只學到一個少字,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因此有人說王錫良後期的畫作都十分簡練,做的全是減法。留白就是近百歲王錫良的減法。

一位陶藝家曾拿著自己的畫作請王錫良點評,王錫良看罷說道,畫得很好,就是畫得有點滿了。“有點滿了”,言簡意賅,說的就是應該注意留白。

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王錫良早期作品

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王錫良早期作品

陶藝作品為什麼要留白?

除去技法的要求,陶藝本身的特質也要求留白。對此王錫良的理解是:“本來胎就是很美的,不加工就已經很美,但要在上面繪畫就要注意了。”

從瓷土到瓷器,即使不在上面施以“粉黛”,燒成後就已經是件藝術品。在瓷器上繪畫,畫得好,則是錦上添花,畫得不好則是畫蛇添足。

另外,陶藝彩繪一般都應留白,在欣賞美麗的畫面的同時,留白處則體現了陶瓷材質的本色,材質是否得到合理運用,也是陶藝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標準。

怎樣留白?

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灼灼桃悅色 飛飛燕弄聲

買瓷器是不是畫的滿就好?近百歲大師告訴你真相

清音風常送 綠蔭時復巖

王錫良對此表述仍是言簡意賅:“畫的時候要立意,要先構圖,既要留白,也要注意裝飾。”王錫良建議多看名家作品,從中吸取名家構圖的方式技巧。

宋代畫家李唐曾作有《竹鎖橋邊賣酒家》,只見畫上一座小橋邊,茂密的竹林高處斜挑出一面迎風飄揚的酒旗,旗上大書一“酒”字,就這麼簡單。可細一品味,卻令人擊節稱歎。

雖然賣酒的房屋、酒店老闆、酒保、客官等均無一入畫,成了一片空白,但那斜挑的一面酒旗,已經把觀者完全領進了旁邊鬧熱的賣酒家中。畫家把個“鎖”字活靈活現地在小小的空白處表現出來了,“酒家”雖未在畫面出現,卻畫進了人們的心裡。這種讓觀者從“虛”中捕捉到“實”,從而達到真正繪畫目的的繪畫藝術,取得了強烈的空白藝術效果。

在研讀王錫良作品時,同樣可見留白的妙處。其儘量簡練的畫面,可以理解為減弱次要的對比,儘可能服從主題的表現。同樣可以理解為留下適當的空白,讓人去聯想,去領悟,去回味,去補充。

王錫良的藝術實踐也印證了他的話,以其《春意盎然》的扇面瓷板畫為例,畫面右上角一枝橫斜的水點桃花,扇面上兩頭寫意的水牛,一近一遠,近處水牛上坐著一個小黑點似的揮著柳枝的牧童,再加一抹青青的草皮,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的空白,筆意雖簡,意境全出,一派江南濃濃的春意,一種盎然的萬物萌動的勃勃生機流淌於滿幅扇面之上。真是“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在方寸之間吸納、凝縮了大千世界。

正是因為王錫良出色的減法,才讓人對其簡約的風格回味無窮:“當除去臃腫的堆積,剝離繁瑣的多餘,在飄飛的樹葉中,在肆虐的寒風中,一道流雲,一棵古樹,一輪明月,一襲舒暢的衣裙,一頭娟系的秀髮,無拘無束,率性而真誠,無不訴說著簡約的素面風骨,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雅緻的情懷。

欣賞王錫良畫作時,‘簡約’是一種審美情結。它簡潔,單純,婉約,不加綴飾,不復色彩,天然成趣,流暢明快。在藝術和畫面結構上,是一種簡潔明朗的風格,體現了他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藝術表現力。人物服飾同樣也因簡約而素美,在秀氣中突出個性而不張揚,在文靜中隱含著浪漫而不遠離生活。注重那種含蓄的美,展現自然恬靜的感性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