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瀋陽城故事】

瀋陽故宮北邊正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狹長鬍同,名叫

銅行衚衕

瀋陽的“銅行”歷史久遠,皇宮建成之後就有了指令,把製作銅器的作坊都設置在古城中心,鐵器作坊設置在古城周圍,以取“銅心”“鐵膽”之意。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銅行的買賣一直很興隆。專門賣銅貨的鋪子,製作銅器的作坊鱗次櫛比,店鋪裡的討價還價聲,作坊裡金屬器具發出的“叮叮噹噹”的響聲連成一片。銅行,向來以做工精細,品種繁多而揚名省內外。這裡做生銅的有香爐、蠟臺、銅鎖、門把手、幔帳鉤、小銅環等等,熟銅的有紫銅火鍋、銅盆、銅勺、銅壺,更有唱戲用的大鑼、小鑼、鐃鈸。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瀋陽銅行,有一個外號叫”一錘定音“的褚師傅,他製作的大鑼小鑼和鐃鈸都在音正脆亮而聞名全國。褚師傅的響器行銷東三省,關內的北京、天津很多戲班都專門來人找褚師傅訂做響器。這“一錘定音”是褚師傅家祖傳的手藝,鑼的製作過程中,定音是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只要是褚師傅最後這一錘砸下去,鑼的音色就又脆又好聽。

所以這手藝呀,從不外傳。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舊社會的學徒行,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很多學徒,可能學了一輩子也學不到最高深的手藝。褚師傅呢,定音這一錘呀,從來不在行上做,而是到不遠的“大舞臺劇場”去砸,在這塊兒啊,有一個他們的操作間,憑空地支起一個角架,上面搭一個閣樓,每次褚師傅都在這裡頭一錘定音。每次呢,他爬上去之後呢,就讓徒弟把梯子撤掉,就怕有人偷偷爬上去偷著學。這閣樓啊,也高,周圍的布簾子也厚也嚴實,所以從來也沒人能把“一錘定音”這手藝給學了去。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這褚師傅啊,有一個小徒弟,姓趙。身強體壯、聰明能幹。他呀,就一直想學這個“一錘定音”的手藝,因為也學徒不少年了,要是歲數大了,手藝沒學成,回到老家還得種地為生,小趙不甘心。於是就在跟師傅一起去大舞臺閣樓的時候,

他呀,就偷偷順著柱子往上爬,想看看師傅到底是怎麼砸的這最後一下。

幾次三番的,這閣樓他也爬順手了,終於有一天,褚師傅啊,手裡需要定音的鑼比較多,就在閣樓上多幹了一會兒,哎,就被這個小徒弟小趙就給看見了。這看見了可不要緊,小趙一下子太興奮了,然後在大柱子上手就沒抓住,一下就從閣樓的大柱子上摔了下來。這下可把褚師傅可嚇壞了。“壞了,有人偷藝!”褚師傅趕緊從樓上下來,然後看到了小趙,脖子破了,腳也摔“錯環兒”了,腿也跑不了了。就知道這孩子已經看著怎麼砸這鑼了。他呀,就沒吱聲,就帶著小趙往回走。他這沒事兒了,可把小趙嚇壞了,心想這回師傅高低得把我趕回家了,完了,再也不能在銅行幹了。哪成想,師傅不但沒怪他,反倒跟他說:“你呀,摔了,不要緊,就在自己屋裡歇幾天吧”。一下把小趙給整蒙了,心想這師傅到底是要幹嘛呀?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他哪知道啊,褚師傅啊,其實早就思想鬥爭過啦。這孩子啊,聰明是肯定的啦,再說,已經把藝都偷了,你再趕他回鄉下,那不更是手藝外傳了嘛。哎,褚師傅晚上就跟媳婦商量:“哎,你看,這小趙來店裡這麼多年了,你看這孩子,怎麼樣啊?”他那意思,想看看媳婦到底對這孩子印象如何。媳婦說這孩子好啊,又聰明又本份,我啊,有時候都想收他當乾兒子啦。褚師傅一聽,得,挺好,這倆好嘎一好得了。就跟媳婦商量,說這家裡這丫頭十七啦,還沒說婆家呢,要不然,咱把這閨女就給了小趙,你看好不好?媳婦欣然同意了。哎,這回褚師傅啊,心裡算是有底了。轉天兒就跟小趙把這事兒就說了,小趙當然樂意啦,師妹跟我結婚?那趕情好啊。但有一條,你以後就必須在這店裡做工了,不許到別處去,手藝也不許再傳別人。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哎,這一出就叫:“褚師傅定音只一錘,防徒弟偷藝如防賊;‘絕招’丟了怎麼辦?順手招婿,鑼做媒!”


發生在瀋陽的成語故事:一錘定音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