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第筆記4: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

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做了一個演講。這次演講被稱為是巴菲特一生中最經典的演講,段永平曾推薦說“巴菲特在佛羅里達的這次演講值得大家看很多遍”。我大概是第四次看了。

以下是我對演講內容中關於投資、經營等部分的摘要,以及我個人的學習筆記。

(2)

提問:您喜歡什麼樣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先從能不能看懂開始,我用這一條篩選,90% 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我不懂的東西很多,好在我懂的東西足夠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公眾持股的。所有的美國公司,隨便挑。首先,有些東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筆記:不懂不做。這個原則也包括,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試圖去了解很多公司。理解一家公司(哪怕是好公司)是很不容易的。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圈有限,我們身邊能接觸到的範圍也有限。像我,基本理解茅臺是因為幾年前一次飯局上接觸了茅臺,切實感受了7個人對它的反應,加上我2年來持續地思考,以及(包括段永平)多位投資人的分享。像我,基本理解晨光文具,是因為7年來我對學校邊上的晨光文具店的觀察,對女兒日常文具消費金額、數量和質量的感知,以及我2年多來的思考。但是,我曾經努力嘗試瞭解的幾家公司,如焦點科技,我並不瞭解外貿業務,也不能分析跨境電商平臺的前景;醫藥公司,我也沒有專業知識和日常經驗。對於這些公司,即使我天天熬夜查資料,也不能真正理解。】

有些東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樂,是我們都能看懂的,誰都能看懂。可口可樂這個產品從1886年起基本沒變過。可口可樂的生意很簡單,但是不容易。我不喜歡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會招來競爭對手。我喜歡有護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擁有一座價值連城的城堡,守護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備。我希望這座城堡周圍有寬廣的護城河。護城河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我們的汽車保險公司 GEICO 的護城河是低成本。

【筆記:1、可口可樂的生意模式簡單,但不容易。怎麼理解?簡單,說明公司經營管理的難度低,經營成本低,公司不容易犯錯,消費者對可口可樂的喜好保持幾十年不變。不容易,指的是不容易被模仿,其他公司也很難跟擊敗它,這種不容易也會嚇阻一些行業的新進入者。簡單並不容易——這是投資者追求的投資的確定性。A股的茅臺也是如此,而且茅臺酒還具有社交屬性,以及存貨越久越值錢的特點,所以,茅臺的生意模式比可口可樂還要好。2、護城河有多種形式,比如可口可樂是“(喜歡喝的人覺得)喝不膩,到處可以買到”,茅臺是“茅臺酒好喝不上頭,有面子(社交價值),越放越值錢,離開了赤水河就生產不了,企業堅持質量至上”,晨光文具是“學校周邊的幾萬家文具店,好的企業文化”,蘋果是“優秀的產品,流暢的IOS,不斷拓展的服務,強大的企業文化”,騰訊是“微信qq十億人每天在用,可供不斷拓展的互聯網領地”】

汽車保險是必須買的,每輛車都要買一份。我們沒辦法讓一個人買20份車險,但是他必須買一份。人們買車險看的是什麼?看服務和價格。在大多數人眼裡,各家保險公司的服務大同小異,所以人們買車險最後主要看價格。因此我們必須是成本最低的,這是我們的護城河。只要我們的成本比競爭對手又低了一些,我們的護城河裡就多了一兩條鯊魚。如果你擁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不管什麼時候,總會有人來進攻,要把城堡從你手裡搶走。我希望要的城堡是我能看懂的,而且城堡周圍要有護城河。

【筆記:(巴菲特投資的)蓋可保險的護城河是“成本比同行低”。因為車險保障的內容大同小異,車險價格受監管和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也基本相同,那麼誰的經營成本控制的好,誰的盈利能力就強。蓋可公司很早就通過郵寄等直銷方式銷售車險,所以比那些通過代理人、經紀人銷售的保險公司的成本要低很多。】

30年前,伊士曼柯達的護城河和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一樣寬。那時候,你想給自己六個月大的孩子照一張相,希望20年後,50年後,相片還能一樣清晰。你不是專業的攝影師,不知道照片到底能不能保留到20年或50年之後,只能選擇最值得信賴的膠捲公司。你要拍的照片對你有很重要的紀念意義,不能馬虎。柯達公司承諾今天拍的照片在20年到50年後仍然栩栩如生。30年前,柯達深受人們的信任,柯達擁有護城河。柯達擁有的是心理份額,市場份額算什麼,我說的是心理份額。柯達的黃色小盒子在整個美國、在全世界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席之地,人們都知道柯達是最好的。這是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後來,柯達的護城河還在,但是卻被削弱了。

這不是喬治•費舍爾的錯,喬治做得很好,但柯達的護城河變窄了。柯達眼看著富士攻了過來,富士不斷地蠶食柯達的護城河。柯達眼看著富士成為奧運會的贊助商。過去在人們心目中,只有柯達才能配得上拍攝奧運會,富士把柯達的光環搶走了。富士搶了柯達的聲譽,也搶走了柯達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額。富士逐漸開始和柯達平起平坐。

【筆記:這是90年代的訪談,現在的情況又不一樣了,科技進步使得手機可以拍照,絕大多數照片以電子形式存儲在手機和電腦裡。於是,柯達和富士在膠捲業務上的護城河垮掉了。所以,我們在尋找好公司的時候,要思考公司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能不能保持十年、二十年不變?如果看不懂,那麼就應該放棄。比如二十年後有錢人還是喜歡喝茅臺,二十年後蘋果的“產品、服務和系統”會獲取越來越多的客戶,十年後的學生還是會使用文具,會在學校周邊的文具店購買文具、美術用具等,十年後國人還是高頻率用微信。】

可口可樂沒這樣的遭遇。現在可口可樂的護城河比30年前更寬了。可口可樂的護城河,你看不到它每天在加寬。但是每次可口可樂在某個國家投資開一家新工廠,新工廠不賺錢,要20年後才能賺錢,它的護城河都會變寬一點。萬事萬物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微小的改變,不是朝一個方向,就是另一個方向。十年後,我們就能看到明顯的區別。我經常對伯克希爾子公司的管理者說,加寬護城河。往護城河裡扔鱷魚、鯊魚,把競爭對手擋在外面。這要靠服務、靠產品質量、靠成本,有時候要靠專利或營業地點。我要找的就是這樣的生意。

【筆記:衡量一家公司目前在做對的事情,還是不對的事情,就看它做的事情是在增加護城河的寬度,還是在削弱護城河。拼多多的黃錚說過,企業的支出,如果是能為未來產生貢獻的那麼就是“投資”,如果只是對眼前產生貢獻的那麼就是“費用”。企業更應該著眼於“投資”,而不是“費用”。】

在哪能找到這樣的生意呢?我從那些簡單的產品裡尋找好生意。像甲骨文、蓮花、微軟這些公司,我搞不懂它們的護城河十年之後會怎樣。蓋茨是我遇到過的最優秀的商業奇才,微軟也擁有巨大的領先優勢,但我真不知道微軟十年後會怎樣,無法確切地知道微軟的競爭對手十年後會怎樣。我知道口香糖生意十年後會怎樣。互聯網再怎麼發展,都不會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好像沒什麼能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習慣。肯定會有更多新品種的口香糖出現,但白箭和黃箭會消失嗎?不會。你給我 10 億美元,讓我去做口香糖生意,去挫挫箭牌的威風,我做不到。我就是這麼思考生意的。我自己設想,要是我有10億美元,能傷著這家公司嗎?給我100億美元,讓我在全球和可口可樂競爭,我能傷著可口可樂嗎?我做不到。這樣的生意是好生意。

【筆記:“從簡單的產品裡尋找好生意。”簡單與否的關鍵,在於自己能否看懂。巴菲特與比爾蓋茨是幾十年的好友,但是因為看不懂微軟的業務,所以從沒有買過微軟的股票。有好幾年的時間,巴菲特一直在考慮google,好幾次跟別人討論google,但是因為他看不懂所以一直沒有買。錯過自己不懂的公司,並不是錯。如果自己不懂,卻因為別人說好(或者股價一直在漲)就跟著買,遲早要掉到溝裡去。通常,巴菲特對科技股退避三尺,因為他看不懂科技公司十年二十年後會怎麼樣,但是巴菲特後來終於看懂了蘋果。他說,蘋果是一家(科技行業的)消費股。

巴菲特對於蘋果的投資過程:2016年5月,巴老的伯克希爾公司持有981萬股蘋果,三季度開始大舉買入,2016年底持有6120萬股。2017年年初,他們又增持蘋果股票,累計達到了1.33億股,這些股票中除了1000萬股是伯克希爾的一名基金經理買入的,其他都是巴菲特決定的。2017年年底增加到了1.653億股;2018年一季度增持7500萬股,持股總量超過了2.4億股;截至2019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約2.55億股蘋果股票,是蘋果的第三大股東。】

你要說給我一些錢,問我能不能傷著其他行業的一些公司,我知道怎麼做。

我尋找的是簡單的生意,很容易理解,當前的經濟狀況良好,管理層德才兼備,這樣的生意,我能大概看出來它們十年後會怎樣。有的生意,我看不出來十年後會怎樣,我不買。一隻股票,假設從明天起紐約股票交易所關門五年,我就不願意持有了,這樣的股票,我不買。我買一家農場,五年裡沒人給我的農場報價,只要農場的生意好,我就開心。我買一個房子,五年裡沒人給我的房子報價,只要房子的回報率達到了我的預期,我就開心。人們買完股票後,第二天一早就盯著股價,看股價決定自己的投資做得好不好。糊塗到家了。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是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筆記:2010年,有人問段永平:買人股票後股價還是持續下跌,會引起心緒不穩定,如果價格長期超跌,請問這段時間如何調節心緒,讓自己不受影響呢?)

段永平回答:我一般碰到這種情況(尤其是大跌時),會再全面認真地看一下是不是自己哪裡看的不對,如果確認沒問題我就不管了。心情的事情說不清,一開始我也緊張。回想起來,緊張一般都來源於不瞭解。當你真的很瞭解你的投資標的時,下跌往往會讓我覺得高興或無動於衷。

段永平也說過,我做投資不用融資的。如果沒錢了以後股票掉了就不管了。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買了想買的股票後,有一半的機會他還會掉一會。如果為這種事情著急得話,那要著急一輩子。我記得巴菲特講過,希望剛剛買的股票大漲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我很少考慮所謂的資金分配的問題,有合適的股票就買,沒有就閒著。】

買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買的價格不是高得離譜,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資股票就這麼簡單。要買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買農場,你肯定買自己覺得合適的。沒什麼複雜的。

【筆記:買股票就是買好公司(的股權),以往,我在幾乎滿倉茅臺的同時,也有一些少量資金,短期買賣一些股票,但最後發現是得不償失——本來積累的小資金還能多買幾手茅臺。】

這個思想不是我發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來的。我特別走運。19歲的時候,我有幸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我六七歲的時候就對股票感興趣,11歲時第一次買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勢圖、看成交量,做各種技術分析的計算,什麼路子都試過。後來,我讀到了《聰明的投資者》,書裡說,買股票,買的不是代碼,不是上躥下跳的報價,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我轉變到這種思維方式以後,一切都理順了。道理很簡單。所以說,我們買我們能看懂的公司。在座的各位,沒有看不懂可口可樂公司的,但是某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呢,我敢說,在座的各位,沒一個能看懂的。今年在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上,我說要是我在商學院教課,期末考試時,我會出這樣的題目,告訴學生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信息,讓他們給這家公司估值。哪個學生給出了估值,我就給他不及格。(笑)

【筆記:1、段永平曾經問巴菲特,你有沒有幹過這種事(錯誤)?巴菲特說,我都70歲了,什麼錯誤沒幹過。所以,投資大師也是一開始就摔了很多跟頭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提醒自己:不懂不做,以及如果發現不對就要立刻停止。巴菲特說,如果調到坑裡,就不要再挖了;2、由於這個訪談是在98年,當時看懂互聯網的人肯定極少。但是現在能看懂一些互聯網公司的人增加了不少,很多投資人看懂了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facebook等。】

我不知道怎麼給這樣的公司估值,從人們每天的行為看,他們覺得自己能做到,買互聯網公司更刺激。有的人把買股票當成看賽馬,那無所謂了,但是如果你是在投資的話,投資是把資金投進去,確定將來能以合適的收益率收回資金。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樣才能做好投資。必須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們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們都能看懂。

【筆記:“不是所有的生意我們都能看懂”,所以要堅守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你能夠看懂的好公司,是你命中註定可以看懂的。不要強求自己看懂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否則欲速則不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