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入北京城,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

且不说他登基之初的内忧外患,也且不说他执政能力造成了如何残破不堪的局面。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即使在最危急的局面下,有三个轻而易举就可以逆转乾坤的机会,却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落入了国破身死的境地。

这一切,源于他的性格。历史上不乏君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先例。他哪怕什么都不干,都不至于国破身死。坏就坏在他无帝王之才还要勤于政事,力图中兴,主帝王之事。

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明朝衰落,始于万历后期。崇祯即位以来,虽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并不是不可收拾。再残破的朝局如果行政得当也能扭转过来。历史上,从来也不乏行将崩溃而逆转乾坤的例子。

很多人认为,崇祯自登基之初,不露声色地剪除了魏忠贤一党,显示出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且宵衣旰食,勤于朝政。后君王死社稷,不愧为一代英烈明君,只是命运不济而已。

但显然忽略了一个根本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从后来的所有事实发展和历史记载中,都表现出他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刚愎自用、性格暴躁、敏感多疑、死要面子、目光短浅、虚荣少谋、严苛好杀。

尽管他特别勤政,特别辛苦,也特别勇敢。但我们必须注意的一点,他不是贩夫走卒,辛苦一些就可以安身立命。也不是匹夫侠客,不怕死就可以国泰民安。而他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元首,而他的性格是最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皇帝身上的。

国家灭亡,江山沦陷。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有什么用?

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另外,他没有能力驾驭群臣,因而对诸臣产生了刻骨仇恨,可能也是他严苛好杀的原因。煤山自尽之前留下的“文臣武将皆可杀”之言就是最好的明证。

他在他当政期间,几乎没有任何一任兵部尚书可以逃脱被杀的宿命,包括功勋卓著、屡败满清的国之柱石袁崇焕。两任兵部尚书都死于最痛苦、最残忍的极刑——凌迟。这是他性格暴躁、敏感多疑、严苛好杀的体现。

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就以上所说,有三个轻而易举就可以逆转乾坤的机会,这三个机会的错失,造成了大明帝国煌煌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亡于他手。也充分证明了他以上性格在一个帝王身上是任何的致命。

这三个机会他没有抓住,也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想抓。

第一,皇太极曾经在战场上占尽主动之时,主动提出和谈,要个名份,并愿为大明藩篱。崇祯又想谈又爱面子,怕留下宋高宗一样的骂名,后秘密和谈泄露,拒绝了合谈,并恼羞成怒之下,凌迟处死了负责秘密和谈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殊不知当时形势与南宋岳飞节节取胜,全国响应,占尽优势的情形下与女真和谈的形势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是满清大兵压境时主动提出的合谈。另外,满清也就是想要个名分而已。即便以后满清再卷土重来,明朝也可以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其二,李自成在打破居庸关之时,也曾要求与朝廷和谈,要个陕西王的王位,还愿意北上抗清,被崇祯断然拒绝。崇祯无用的自傲和自尊,使这样一举数得的好事竟然也被弃之不用。

其三,李自成兵临城下,尚有迁都一路可走,南京是另一个成熟的国都,有现成的一套国家运行机制,国内也尚有两百多万军队。迁都南京后,卷土重来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忍一时之屈辱,但大明一定不会亡。

政治上不成熟,不善于审时度势。刚愎自用,偏激爱面子,目光短浅、优柔寡断以及刚强而缺乏韧性的性格在以上方面显示的淋漓尽致。

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王朝更替,在历史上原属正常。可叹之处在于,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有着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的汉民族沦入了外族满清的统治。

而后,正是这个先后两次打断汉民族历史进程的女真族,几乎让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大话明清: 叹崇祯(三个失之交臂的机会本可以逆转乾坤


叹息归叹息,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