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在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作家周克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民是作家的母亲;生活是文学的沃土。我们要坚定地实践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不断完善和深化它。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用极大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熟悉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置身于生活激流的中心,即正在从事四化建设的人民斗争的生活中心,使我们的艺术触觉能随时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生活前进的声音,甚至能够感受到生活即将发生的某种变化的趋势,以便我们去艺术地展示生活的美好前景,创造出真正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周克芹也正是凭借着对于文学艺术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于生活的深入和忠实,才得以创造出这样一部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著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这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深刻地描绘了由于时代的烙印给当时人民的生活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思想上潜移默化的改变,当时的一些事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生为四川人的周克芹非常善于描绘蜀中地区农村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这也是他对于“人民是作家的母亲;生活是文学的沃土”这句话最身体力行的实践,他将对艺术的追求真正的融入到最真实的生活当中去,加之以理性的思考和艺术的表达,才得以创造出那样的经典之作。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从生活中得来的乡村故事

我向来非常喜欢读农村题材的小说,譬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周克芹的这本《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因为发生在乡土村庄中的故事,有时候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变迁的足迹,并且比起那些过于浮夸的浮华掠影来说,会来的更加真实且深刻。

周克芹其实写过很多农村题材的小说,短篇、中篇、长篇都有,而这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之作,作品问世之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也正是从这之后,周克芹让更多的读者知道,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影甚至还出现了“撞车事件”。

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老农民许茂勤勤恳恳地全身心投入到农副业的生产中去,是一个“爱社如家”的生产积极分子。靠着当时自己和女儿们的勤劳,自己当时合作化的优越性,许茂一家人很快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三合头草房大院。

许茂有九个女儿,其中,四女儿许秀云的命运是最让人嗟叹的,她勤劳善良又贤淑坚定,却饱受命运的无情摧残,无论是生活中的磨难,还是说感情上的挫折,都让她一度痛不欲生。

少女时期的许秀云曾经被只读了半年高中就被开除的郑百如玷污,并且被迫与郑百如结婚。在这长达八年时间的婚姻生活中,许秀云百受凌辱,身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曾经单纯的少女变得越来越沉默不语,她“平静得就像大海,什么都容得下,爱和憎,悲哀和希望,什么都深深地藏在心底,表面看来,不起波澜”。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随着郑百如的突然“发迹”,老婆当然也得换个新的了,许秀云这才得以和他离婚,从那段痛苦的婚姻中解脱出来。

离婚后的许秀云拒绝再嫁,而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死去的大姐所留下的两个孩子,和她的大姐夫金东水。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秀云对于大姐夫的感情从刚开始的同情和敬佩,渐渐变成了一种倾慕,但是金东水畏惧闲言碎语,也不愿让许秀云背上不好的名声,所以处处避嫌,并不曾接纳和理解秀云的感受。

后来前夫郑百如为了堵住许秀云的嘴,不让自己的那些肮脏行径被揭露出来,他处心积虑地想要和秀云复婚,并且设计陷害许秀云和金东水。

绝望之下,许秀云决心要揭露郑百如的丑恶嘴脸和罪恶行径,她鼓起勇气挨家挨户敲开葫芦坝每一户人家的大门,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门外。

走投无路,众叛亲离,陷入绝境的秀云两度投河自尽想要了却余生,被金东水救出后开始投身于对于新生活的建设中去,重新燃起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病骨支离的老农许茂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想明白了这一切,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平分给了九个女儿,并且同意了秀云和金东水的婚事,新生活的美好曙光终于降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从生活中走出的人物刻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作者对于书中人物的精彩刻画,每一个人物从外表、习惯、风貌,到思想变化和行为举止,都独特而鲜明,难能可贵的是,周克芹对于艺术的表达并不会牺牲人物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现实性,越是“从生活中走来”,越能迸发出艺术的强烈震感。

高晓声曾经说过:“生活不但给作者提供创作的素材和见解,而且还常常帮助作者解决写作的技巧。因为生活也在技巧地走它自己的路。”

对于周克芹所给予这些人物刻画中的技巧上来说,是生活所孕育出的最质朴和最真实的素材,让那些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描写,却最深入人心。

这才是最高端的技巧,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譬如对于老农许茂思想变化的描写,就是紧紧贴合当时时代印记的,几度思想上的重大转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丝毫不会显得突兀。

曾经的许茂积极进取,勤劳踏实,给自己和女儿们带来了好的生活,那时的许茂笑声爽朗而明快。

可是随着社会浪潮的翻涌,农民利益收到侵害,许茂一家也收到重大的打击。在这期间,许茂的思想变化也极其明显,他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私自利——自己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宁可空着也不愿给受灾的大女儿一家一个容身之所;他趁人之危,不顾贫苦女人和她生病的孩子,压价倒卖菜油;他变成了让人唾弃的“葛朗台”,竟不肯为自己在平困交加中去世的大女儿出一根木料去打个棺材……

许茂是个反面人物吗?其实并不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着痛苦和矛盾,甚至自责不已,羞愧难当。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所以才有后来的幡然悔悟,虽然经历过迷茫与苦恼,可他最后依然是那个善良而质朴的老人,之所以有中间那段思想上的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变动相契合的,许茂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有着自己固执和“钻牛角尖”,这些变化也使得许茂这个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非常自然且真实。

对于四女儿许秀云的刻画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她的前后变化在很多人读来是非常矛盾的,一开始的秀云逆来顺受,软弱可欺,这也让很多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是当她经受种种苦难之后,却更坚定了对于美好生活追求以及对于感情的坦诚,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加难得的坚强?

她曾经的“软弱”并非因为不坚强,而是一种麻木,当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一个人间地狱,那么她的心里也只剩一片死水。所以在于郑百如的婚姻生活中,许秀云是沉默的,甚至是“逆来顺受”的,因为她“死”了。

离婚后的许秀云对于生活的抗争有着惊人的力量,纵使生活给予她千般的不幸,她依然用万般的坚定去对抗,她勇敢地去揭露郑百如的罪行,勇敢地表达对于大姐夫金东水的爱意,勇敢地面对来自家庭的不解和社会的舆论,那时候的秀云,虽外柔却内刚。

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秀云向来不畏艰难,执着得让人感动。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生活中走来的农民故事

文学评论家胡德培曾继续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样的一段评价:

“这部小说使我们看到了十年浩劫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人民思想上、精神上,以及生活上、肉体上等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同时也使人看到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种典型的“以小见大”式的叙述,用一个家庭的爱恨情仇,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传神的对话,鲜明的人物,精彩的叙事,都让它大放光彩。

更重要的的是,它让我们深深地懂得,“生活就像天上变幻着的云彩,永远不会是一个样儿”,勇敢追求,总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