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在上海市區西南角的徐彙區與閔行區的交界地帶,還存在著一片“城中村”,與上海的一座國家級開發園區毗鄰,卻多年以來一直沒有拆遷。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鄒家宅區域圖(圖源:天地圖 上海)

說起上海的開發區,很多人會想到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這片創建於1988年,坐落在上海市區西南角的徐彙區的開發區,是上海最早建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在佔地面積5.984平方公里的園區內,彙集了多家知名企業與科研院所,是上海市區高新技術產業最密集的區域,對中國的經濟、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漕河涇開發區總部

在漕河涇開發區北部邊緣的蒲匯塘畔,至今仍然存在著一片“城中村”,與開發區的景象格格不入,這裡就是徐匯最後的城中村——鄒家宅。

鄒家宅位於中環線虹許路東側,有連接吳中路的虹鎮路為主要進出通道,南面有一座跨蒲匯塘的小橋通往漕河涇開發區,蒲匯塘為徐彙區與閔行區的界河,但到了鄒家宅一帶時區界卻往北凸出了一塊,呈三角狀,鄒家宅的行政區劃在徐彙區。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鄒家宅區劃

那麼為何徐彙區與閔行區的交界在這裡就凸出了一塊呢?其實早期的蒲匯塘流經此地時,河流呈彎曲狀,鄒家宅地區原本是在蒲匯塘河道的南側,蒲匯塘截彎取直後,河流到了南面,鄒家宅到了河北面,這一塊區劃其實是反映了舊蒲匯塘的河道走向,鄒家宅呈三角狀的地塊也是因於此。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鄒家宅現狀

鄒家宅原稱鄒王家宅,以截彎取直後的蒲匯塘為界,南面為王家宅、北面稱鄒家宅,兩地有一座無名橋相連,該地區原先是農田,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當地農民在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由於是自建房大多沒有圖紙,因此整片區域的房屋顯得參差不齊。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無名橋上望鄒家宅

90年代漕河涇開發區對鄒王家宅徵地,南面的王家宅已於1999年動遷,而鄒家宅則成了待徵地至今,區域內住戶由原先的本地農民以及外來租戶組成。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鄒家宅地塊在2003年劃入閔行區虹橋鎮開發,但居民戶籍仍屬徐彙區虹梅路街道,地區日常管理也由虹梅路街道承擔,形成了“一地兩管”局面。

這種兩區交界的地帶歷來是管理難點,這裡也同樣曾因疏於管理,導致了環境髒亂、違法搭建多等的問題。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鄒家宅地塊地處高壓線走廊下

這片地區雖然已經徵地卻遲遲沒有拆遷,其原因只是其土地面積較小、地處高壓線走廊之下、拆遷成本高,地塊拆遷後也僅僅只能用作綠地用途,開發價值小,沒有利益當然是沒有誰肯動了。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2017年,這裡經過拆違整治,鄒家宅地塊內的道路重新鋪設、生活設施也經過更新、種上了綠化,房屋粉刷一新並畫上了卡通畫,與之前的髒亂差面貌相比的確是乾淨了一些。既然不動遷,至少在生活環境上也稍稍得到了一點改善。

隱藏在開發區邊緣,拆不了的上海徐彙區最後的城中村。

隨著舊區改造的推進,這樣的城中村將越來越少,這片開發區邊緣殘存簡屋的消失也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