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在繁华的上海,至今留存着一些古寺旧刹,其中,

龙华寺因地处江浜交汇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虽然至今香火依旧鼎盛,一些文物也或多或少保留下来,但相比起过往熙熙攘攘的桃花盛会,现今已难再寻觅。

近期上海举办的“城市的历史人类学”研习营,对上海龙华寺及其旁边的原淞沪警备司令部、烈士陵园进行考察。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得以进一步了解这个大都会中平静的寺院。

从清末至民国——在大众认知之中所记叙的“近代中国”,这个古老的寺邸发生了什么?龙华寺的变迁,背后反映了近代上海怎样的特征?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寺。

禅韵与俗世:与寺共生的灯塔、市场与桃花会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唐代诗人杜牧的经典名句,描绘出南朝以来繁荣昌盛的江南佛教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江南——华东地区因水路而繁华的区域,佛教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

不过对于这座寺院的来源,相比起寺院官方宣传的“建于东吴赤乌年间”,复旦大学的张伟然老师提出不一样的思考:“可能是建于吴越,而非孙吴,因为目前能考证得到最久远的资料,是吴越钱氏政权的。”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无论是怎么样的考证,一个事实是——至少在一千多年以来,龙华寺本身接待着各种各样的香客,香火繁盛。

而寺邸旁的高塔,则不仅仅记载着信众的虔诚,也在世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灯塔”。

现今的龙华寺周围,已是各种各样的公路——长途贸易中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水路(江与浜),在“填浜造路”这一历史过程中慢慢成为陆路交通。而这些公路之下的江与浜,默默地书写着龙华寺以往的繁华。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1880年的龙华塔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建于北宋的龙华塔,也是过去的“灯塔”

在高塔的灯火引导之下,一艘艘船只越过大海、江河与小浜,来到这个区域,为礼佛,也为做生意,这不得不引发笔者对于自己研究的一个对象——光塔寺,有着相应的史学照应——光塔寺的光塔也是这样,协助着一个个海内外客商来到“蕃坊”活跃南粤的贸易。

因此,在中国的社会,寺院往往会伴随着非常繁荣的市场,“庙会”等具备中国文化传统的“嘉年华”也为此应运而生。作为龙华寺传统庙会一部分的“桃花会”,也成为龙华寺曾经的一抹重要记载。

桃花会的产生,基于龙华寺周围曾经繁盛的“桃林”——在春天到来之际,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会到寺院内外欣赏美丽的桃花,而部分风尘女子在这个时候不惜破费为自己精心装扮,以期在这个盛会之中能有惊艳之倩影。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1948年的龙华寺庙会

红尘之于寺邸,似乎是一件不敢想象之事,但“桃花会”在龙华寺却延续多年,直到中华民国时期依旧有所保持,成为龙华寺历史的一个重要记忆。因此,在后人为“寺邸红尘”而揶揄偷笑之余,也许这能或多或少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关于市场与寺邸之间关系。

现今的龙华寺,早已不见桃树。龙华寺的桃林,以及昔日能造就熙熙攘攘之热闹景的“桃花会”,为何会消失?

丹心碧血留英魂:寺邸旁的铁与血

自清末伊始,龙华寺附近就已经有军工部门入驻,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军械制造工厂(例如丁日昌建立的黑火药厂与枪子厂)。基于这种设施的建立,军政建制也随之完善。

1916年,淞沪护军使杨善德把办公地点迁至龙华兵工厂之内,并于1927年更名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时至今日,在警备司令部的旧址,那块牌匾至今保存完好。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淞沪警备司令部”牌匾

不仅仅是牌匾,包括昔日关押左翼知识分子的牢房、为警备司令部上上下下提供饮水的水井,都在很大限度保留下来。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1927年开始,伴随着“四一二政变”,大批中国共产党员被蒋介石及其支持者逮捕、关押甚至处决,其中包括一些左翼知识分子。当年关押左翼知识分子的牢房,至今依旧有所保留,以记载这些热血青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最后光影。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关押“女囚犯”的牢房之一

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柔石等左翼青年知识分子在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被国民党逮捕,这些知识分子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度过人生最后一个月。1931年2月7日,在秘密命令之下,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消逝在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上。

新中国建立以后,共和国政府在警备司令部附近修建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些用文笔书写革命热情,并为新中国洒下热血的青年才俊,他们也用自己的英勇,佐证了“丹心碧血为人民”这个评价。

再难寻觅的上海往昔:龙华寺的红尘缩影

烈士陵园的雕刻

基于1937-1945年长达8年在华东地区的抗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于烈士的缅怀,桃花会自此落下帷幕,而桃林也被松柏取代。毕竟,相比起浪漫的桃林,象征着坚贞不屈的松柏树更能反映近现代以来的风风雨雨。

如今的龙华寺,除了行香礼佛的香客,就是零零星星来此考察的学者。于前者,可能是希望通过礼佛以祈求美好的未来;于后者,则是从寺邸及其附近的警备司令部、烈士陵园,以思考上海另外一个角度的往昔。而留存于文字以及少数人记忆中的“桃花会”,荡然无存已多年。

而无论怎样,在上海这个大众认知中的“国际大都会”,龙华寺这一带保持着另外一种光影。

(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