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無土栽培

在網上搜索關於無土栽培,基本上全部都是關於無土栽培種植作物的好處的文章,偶爾有說無土栽培缺點的,也大多是關於普通人較難掌握無土栽培的複雜技術和無法支付高昂的無土栽培設備所需的費用而導致種植失敗。就無土栽培問題,筆者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眼中的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就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質或僅育苗時用基質,在定植以後用營養液進行灌溉的栽培方法。我們現在暫且不談技術層面的問題。用營養液來代替土壤環境,滿足作物的水分、營養、氣體等環境要求,為植物提供一個良好的根系環境。有效的防止依靠土壤傳播的病蟲害和土壤所含有的離子脅迫對植物的生理生長造成阻礙。在自然界中,植物本身就沒有一個最佳的生活條件,換句話說,植物的生長,無時不刻不處於一種逆境中。那麼,與無土栽培所生長的作物相對比,在自然界中生長的植物本身就不佔優勢,所以,大部分人就認為,無土栽培作物會更好一些。

我眼中的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技術的原理來源於德國化學家比希。他在19世紀中葉提出了“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確立了植物吸收土壤中礦質養分以及有機質分解後的礦物質而生活的觀點,只有不斷向土壤歸還和供給礦質養料,才能維持土壤肥力。簡單的說,有土栽培的植物是靠吸收土壤中的氮,鉀,鈣、鈉、磷等元素。而營養液中就包含了植物所需的這些元素,但是,這個學說只是片面的強調化學作用,而忽略了土壤中其他因素。土壤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組成它的物質來源十分廣泛,所包含的生物群落也是多姿多樣,而這些是營養液所不具備的。眾所周知,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非常大:調節植物的養分循環;產生並消耗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氣體,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分解有機廢棄物……當植物離開這些與它在億萬年中一起進化的微生物群落,他還能夠更好的生長麼?是不是又進入了另一中逆境條件了呢?

我眼中的無土栽培

筆者認為,在消費者角度看,無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免因土地汙染,農藥使用過量,植物病蟲害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有人會說,用無土栽培種植出的作物其中的營養含量也沒有減少,我們就可以食用。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檢測食品營養含量的技術也會越來越高,所制定的標準也會越來越詳細合理。或許,依靠我們目前的技術,無法檢測出食物中的某些微效營養成分。這些,都在影響著我們。

(僅是筆者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無土栽培)

土壤肥料學 (陸欣 謝英荷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