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認知,讓她付出了25歲的生命!

一個認知,讓她付出了25歲的生命!

人間世 第二季

<1>

2019年1月1日,在這個象徵新生的日子裡,直面生死話題的專題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開播了。

《人間世》第一季曾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網絡評分高達9.7。很多人說,看《人間世》需要勇氣。

第二季延續了上一季的主基調,用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震顫著每一個觀眾的心。

第二季第二集的名字叫《生日》,講的是婦產科裡發生的故事。其中一個姑娘叫吳瑩,她只有25歲,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醫生說她不應該懷孕,懷孕生子會嚴重危及她的生命。家裡所有人包括朋友都勸她不要生孩子了,但她又哭又鬧堅持要生。她不顧家人醫生的竭力反對,一心想的是有個後代。

一個認知,讓她付出了25歲的生命!

吳瑩為了有個孩子,選擇了賭上自己的性命。在胎兒剛滿28周的時候,醫生選擇給她進行剖宮產手術。術前,醫生又一次闡明瞭所有風險和後果,最後說了一句“但願我們都有好運。”

剖宮產手術很順利,孩子雖然屬於早產,但送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後狀態比較穩定。而吳瑩的狀況並沒有那麼樂觀,身體指標在術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好轉。最終,好運沒有降臨到這個姑娘身上,在術後第8天的晚上,她永遠的離開了從未謀面的孩子,離開了愛她疼她的丈夫、父母、家人和朋友。

“我認為人生要是圓滿就是有個孩子” 正是這個刻入骨髓的認知,讓一個25歲的姑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執著,把命都搭上了。

一個認知,讓她付出了25歲的生命!

前段時間,我還看了另一部專題紀錄片《生門》,講的全部是婦產科發生的故事。第4集中有一名產婦在剖腹產手術時出現大出血,醫生努力了很久,還是無法止住出血點,考慮切除子宮。

由於剖腹產是半麻,產婦一開始都處於清醒的狀態,主刀醫生在搶救過程中曾經兩次徵求產婦本人的意見,是否切除子宮,產婦都沒有同意,要求醫生再努力一下。

醫生嘗試了所有的方案都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此時產婦已經輸血6000cc,心跳停止過兩次,隨時有生命危險。主刀醫生最終徵求了家屬的意見摘除了子宮,保住了性命。最終產婦共失血13000cc,相當於全身的血換了4遍。

一個認知,讓她付出了25歲的生命!

夏錦菊覺得自己還年輕,沒有子宮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正是這個深刻的認知,讓她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固守一個認知的代價有時是慘痛的。

<2>

有些認知危機生命,有些認知決定命運。

傳統思想中有一個認知“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有些人就是不接受這樣的認知,才有了古時的女詩人、女狀元,才有了清末的第一批女留學生,女學者。

中國偏遠山區的人們,幾輩人生活在大山裡,從沒有想過山的那邊有什麼。但有些人不接受這樣的認知,努力嘗試各種途徑走出大山,接觸到了新事物,學習到了新技能,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有的人認為生活就是柴米油鹽,就是平平淡淡、安安穩穩;有的人認為生活就是不斷冒險,就是打破常規、擁抱未知。所以在我們身邊才會有形形色色的人生。

對於人生的各種認知,我們不能說它們孰對孰錯。這是一種選擇,選擇的背後是你應該要承受的一切結果。

有的人不婚,有的人丁克;有的人重事業輕生活,有的人則最看重家人;有的人認為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必須回故鄉和家人團聚,有的人認為春節也可以遊走在國外的大街小巷……無論哪種選擇,只要適合你,你感到開心、滿足就是好的選擇。就像文章開頭的吳瑩,她選擇了後代,獻出了生命,但她覺得圓滿。

每個人對生活、對工作、對家人、對健康、對朋友等各個方面的認知形成了每個人獨有的認知體系,也是獨一無二的認知體系,也許你會和某個人在某方面認知相同,但一定沒有完全相同的認知體系。

雖然認知沒有對錯,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認知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我相信“蝴蝶效應”,相信事情的連鎖反應。一個小小認知的改變,會導致一段時間後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際遇。

<3>

何時需要改變認知

既然認知沒有對錯,我們為什麼還要談認知,什麼時候需要改變認知?

前文講到,認知沒有對錯,只要你覺得開心、滿足就好。

然而,如果有一天,你覺得不開心了,對現有的生活狀況、工作狀態或者某一方面覺得不滿意了,就說明你現有的關於這件事情的認知出問題了,它可能不太適合你了。

此時,如果你希望改變現狀,改變生活,那就需要改變自我認知體系當中的某一個認知或某一些認知。

在生涯諮詢中遇到的每一個來訪者,我都能從他們的故事中看到他們對人生的認知和他們因為固守某個認知讓自己不得不面對當下的不快。

改變來源於對當下的不滿,而認知改變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林恆毅:“任何的改變必須從改變認知開始”。認知是一切改變、變革、進步、成長的基礎,認知落後或低級,任何行為上的調整都只是暫時的,無法從根本上轉變。

<4>

改變認知很難嗎

看了文章開頭的故事,你可能會認為改變認知很難。畢竟對於“我認為人生要是圓滿就是有個孩子” “作為女生擁有子宮才算完整”這樣的認知非到面對生死的境地是很難改變的。

還有一些帶有明顯時代烙印和傳統風俗習慣的認知若要改變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或是遇到某個轉折事件的。

但是,生活中讓我們不斷抱怨的、不停糾結的、每每傷心的、偶爾不滿的,其實都是很容易改變的認知。

A:親密關係

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吵架。原因很簡單,他加班了一週,週五答應我要早下班回家陪兒子玩半小時,但他依然沒有兌現承諾。我抱怨他,客戶比兒子還重要。他很生氣。

當時的我堅持的一個認知是“客戶比兒子重要”,但冷靜下來,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老公之前生活中的種種都足以證明他很愛我們,今天很可能只是工作中的迫不得已”。改變了這個認知,我就覺得釋然了。我可以向他耐心表達我的期待,也可以與他商量一些調整建議,而不是爭吵。

B:親子關係

兩年前,每當兒子撒嬌耍賴,或者發脾氣亂扔東西的時候,我都很生氣,認為“他很不懂事,無理取鬧。”自從學習了兒童心理學後,我意識到,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都包含有不可說的潛臺詞。有的時候是因為無聊的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有的時候是不願接受我的安排發起挑戰,有的時候是對我先發脾氣的報復,還有的時候是掩飾他內心對自己不滿的自卑心境。

當我理解了兒子的行為語言,就改變了我原有的認知,化解了我和他之間的所有衝突,也拉近了我和兒子心與心的距離。

C:職場關係

曾經有一次,我將認真準備的一份文件交給領導審閱,領導簡單看了一下,很不滿意,嚴厲地說,你不能自己相當然的做事情!我很委屈,因為為了準備這份文件我之前做了很多功課,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領導這樣不問來由,不講原因的批評,我無法接受。

後來,冷靜下來,我漸漸理解。領導每天所面對的工作壓力比我重很多,也許在那個當下,他遇到了很棘手的問題,也許他剛剛被他的領導批評過,也許他今天身體不太舒服,他才會失去基本的耐心。每位領導都有各自不同的個性,他並不是只對我這樣,他本身就是直率、不遮掩的個性。作為下屬,我需要調整心態和方式,配合他的直接表達情緒的慣有溝通模式。

D:生涯規劃

三年前,我從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活軌跡除了在體制內按部就班、結婚生子還能有什麼不同。然而那個冬天我突然覺得很多地方不對了。我覺得自己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很失敗,我需要改變。

我打破固守的常規,第一次參加了社會上的付費培訓,開啟了生涯之路。第一次參加了付費社群,第一次組織了自己的打卡群,第一次開啟了收費諮詢,第一次完成了企業培訓,第一次開設了線上課程……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調整了人生期待的結果。

<5>

如何改變認知

前文提到“認知”是人們對同一事情的不同看法。這個看法可能來自信任之人的告知闡述,可能來自自己的嘗試體驗,可能來自對別人生活觀察的總結,可能來自自己的思考學習的所得。

所以,改變認知也有這幾個途徑。

A:觀察總結

人生有很多次選擇,每一次又有很多種選擇項。我們不可能每一條路都親自走一遍,所以別人的經歷和身邊人的故事是我們瞭解世界,瞭解生活,建立認知體系的最便利的途徑。

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很多對世界的基本認知就是通過觀察總結建立的。

B:諮詢專家

觀察他人的經歷來建立認知,需要自我總結。而且由於每個人的經歷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一定適合你,如果想要快速掌握具有普適性的規律,比較好的方法是諮詢該領域的專家。

專家在該領域具有資深經歷,對過去大多數人在該領域的發展比較瞭解,且對未來有相對準確的判斷,能夠直接給到你比較靠譜的建議。

諮詢專家是建立認知體系性價比最高的途徑。

C:學習思考

無論是觀察身邊人還是諮詢專家,我們得到的都是外界反饋的認知信息。

若要將外界反饋的信息吸納進自己的認知體系,實際上還需要一個從排斥到接受的過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認知灌輸。他們說了很多,而我們能夠

接受和認可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外界反饋的認知信息在融入個人認知體系的過程中損耗率很大。而降低損耗率的方法就是內生獲得。學習思考是成本最低的內生獲得認知的方法。

在自我學習中通過與自身經驗的整合,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

D:嘗試體驗

內生獲得認知的方法,除了學習思考,更有效的是嘗試體驗。

老話講“看十遍不如做一遍”,不僅學技能如此,獲得任何方面的真知都是如此。

在生涯諮詢中,很多人會憑空設想自己的未來,比如開咖啡廳,開蛋糕房……,但他們只是想象的很美好,美好背後的辛苦和無奈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嘗試體驗雖然是最有效的建立認知的途徑,但卻是成本最高的一種。因為嘗試就意味著時間的付出,所以職業體驗對於在職人群來講太奢侈。

但是,我堅信,只要你真的想做,總可以找到體驗的渠道和方法。

往後餘生,願每一個獨特的你都可以擁有包容開闊的胸襟和視野,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進而達成期望的成長和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