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載清河】話說曾經雄立在清河大地上的古代城市(一):清河城

作者:李靖

清河縣城是歷史上第一座以清河為名的城市。之前早在秦漢時期就出現的清河郡,是以厝縣縣城或甘陵縣城、清陽縣城為郡治的,郡城的實際名稱叫厝城、甘陵城或清陽城,稱之清河城是有些名實不符的。

這座歷史上第一座清河城是由甘陵城改名而來,改名事件發生在公元226年,那一年是曹魏黃初七年。據《三國志·魏書》記載,那一年的農曆八月,皇子曹冏受封為清河王,以甘陵縣改稱甘陵國。可惜曹冏短壽,當年十月只當了兩個月的清河王便得急病一命嗚呼,由此清河國除,改稱清河縣,這是清河縣名之始。《太平寰宇記》記載:“本週之甘泉市地,秦為厝,漢為信成縣,屬清河郡。後漢桓帝改為甘陵縣……晉省,於厝城西南七里置清河縣。魏又為清河縣並清河郡於故厝城中。高齊天保七年又移清河縣於故信成。隋開皇六年又移清河縣於州郭,即今縣也。”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該清河城最初位於今冢子村附近。西晉咸寧三年(公元277年),移至古厝城西南七宋裡,即今辛集村西一帶。北魏時期,清河城遷移至甘陵城中,即今冢子村附近。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清河縣與武城縣合併,縣城設在古信成城,即今尹才莊附近。

【志載清河】話說曾經雄立在清河大地上的古代城市(一):清河城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清河縣城移於貝州清河郡城城郊,《太平寰宇記》成書時的縣城就是這裡。今邱家那村曾出土一座唐朝古墓,墓碑記載其位置在“清河東二十里……”,以此推算再加上縣城在貝州清河郡城城郊的記載,可以基本確定這一時期的清河縣城在今落沙口村西北一帶。

歷史文獻對清河縣城的記載就此斷檔,何時清河縣城向東遷徙未見記載。下一個對縣城的文獻記載,記載的是明朝正德年間的修築清河縣城,明縣城遺址至今尚存,在今城東、城西周圍。調查組推測,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清陽縣併入清河縣時,清河縣城很可能東遷以靠近州城,因此縣城使用的是清陽縣城,在今南堤村附近。金朝初年,恩州城遷出清河縣境,清河縣城或許又做了一次遷徙,搬入舊州城中,即今恩州城遺址。

抗戰時期,日偽政權曾以王官莊為清河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河縣城設在葛仙莊村。

這樣算來,清河城在歷史上存世有1700餘年。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