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莫先於修德

有句話叫“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去讀書吧”,很多人奉為圭臬;

但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改,“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做個好人”

先莫先於修德—《素書》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傳說張良憑藉《素書》幫劉備平定天下,一直民間被視為天書;而《論語》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更是不用多說;

這兩本書在開篇就提示道德的重要性,為什麼呢?

人是社會性動物,依靠互相幫助而發展出了自己的文明,依舊是生物,但不再是動物和野獸中的一員,不用茹毛飲血;鏈接人們組成社會的就是“道德”。

短期來看,無論在遠古時代還是現在,獲取利益(無論是五千年前的食物,還是現在的金錢)最快的方式就是暴力和掠奪,見效快,收益大;想象一下,在遠古的一個部落裡,有兩個年輕人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一個人是最棒的獵手,擁有“強大的武力”,但為人冷漠,不願意保護弱小;一個武力不強,但“擁有讓人信任的道德”,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你是部落裡的人,你選擇哪一個呢?

肯定是願意幫助別人的那個,這是對你最有利的選擇,你以後生病了或者遇到危險,前者雖然更有力量,但不願意幫助你,他的力量對你來說就沒什麼用,而後者的力量不強,但願意對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是對你個人有利的,有好處的,部落裡的其他人也這麼想,於是後者成為了首領,他因為自己的“道德”擁有了你們的信任,能夠團結部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讓你們過的更好。

經濟學中有個形容詞叫做“看不見的大手”,意思是市場會有一種隱性的力量平衡秩序;人類社會同樣如此,人類中的一些人通過幫助他人被群體所信任,擁有了道德,他們作為社會的紐帶,是社會關係鏈條中穩固的一環,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聯合群體抵禦外界的困難。

有才有德的人成為領袖,既有幫助其他人的能力,又有幫助他人的初心,這些人是人類的領航者,數量很少;

無才有德的人成為生活中的長者,沒有幫助他人的能力,但能起到團結群體的作用;

有才無德的人依靠規則的漏洞,成為社會中的受益者或者唾棄者,但他們表面上必須裝作道德樣子;

而人類的基石,就是那些無才但是相信道德的人組成,他們提供了自己的力量給那些有道德的人,道德的作用不在於能力,而在於穩定和靠譜,團結才是力量。

道德的外在表現,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讓別人信任你,同時不辜負他人的信任;生活中能做到這樣的人,無論是做什麼,都不會差,所以:

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做個好人吧,讓別人信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