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人物之陳烙鐵

今天要說的人物是陳烙鐵,這是一個外號,其實他叫陳寧。至於他為什麼又陳烙鐵這個外號,後文會說到。

嶄露頭角

陳寧原名陳亮,茶陵(今株洲茶陵)人,元朝末年,擔任鎮江的一個小吏,朱元璋攻克鎮江時加入起義軍,走對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此時他人微言輕,只能在某一位“軍帥”門下謀生,後跟隨朱元璋大軍至集慶,代這位軍帥給朱元璋寫報告,朱元璋看到他寫的文章非常好,就把他要過來幹起草的檄文的活,同時任命其為行省掾吏。雖然是個小官,但好歹在大領導身邊工作,前途一片大好。

明朝小人物之陳烙鐵

朱元璋劇照

兩作囚徒

陳寧如果瀏覽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他和以前的一位名人早期經歷很像,這個人就是唐太宗時期的著名大臣馬周,馬周早年也是當一位禁軍將領常何的門客,後來偶然代替常何寫了一篇文章,得到唐太宗的賞識,被提拔重用,最終成了一代名臣。眼看陳寧要走馬周的老路,可惜老天先給他開了一個小玩笑,未成名臣先當俘虜。有一次他奉命到淮安徵兵,到高郵時被張士誠部隊捉到,他沒有屈膝投降,而是保持了臣節,再加上他當時也只是個小官,在張士誠看來也沒有多大價值,後來就被釋放了,回來後朱元璋沒有虧待他,讓他升任廣德知府。陳寧到任後,恰逢大旱,於是為民請命,要求免除當年的租稅,但沒有被批准。於是其自己上奏朱元璋道:“民間饑荒如此,還徵稅不已,這是張士誠驅趕百姓的結果。”朱元璋於是答應他的要求。後來他不斷升職,歷任樞密院都事、提刑按察司僉事、浙東按察使、中書參議,可以說很受朱元璋賞識,未來要當一個馬周式的名臣也不是不能。但是,繼上一次當了俘虜後,接下來他又成了階下囚。不知道是命苦還是點背,這一次是被一個小吏給舉報了『有小隸(吏)訟其隱過』,問題還是挺嚴重的,朱元璋親自審問,陳寧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在應天監獄中呆一年,等著問斬,『

太祖親鞫之,寧首服,系應天獄一歲。吳(朱元璋當時還是吳王)元年,冬盡將決』。死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雖不知陳寧這一年是怎麼過的,但他在煎熬中等來了轉機。在這生死關頭,在大領導身邊工作過的優勢顯示出來了,朱元璋惜才,還是想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再加上大明朝快要建立了,方方面面都需要人,特別是有管理經驗的文人,於是有意免除其罪過。雖說是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朱元璋給陳寧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批鬥大會”,讓他手下諸將把陳寧的罪狀都揭露出來,至於陳寧本人是否在場不得而知。『太祖惜其才,命諸將數其罪而宥之』,經過這番搶救式教育後,陳寧光榮出獄,並被任命為太倉市舶提舉,又一次從基層幹起。

否極泰來

或許是否極泰來,洪武元年(1368年),陳寧召拜司農卿,後擔任首任兵部尚書。次年,出任松江知府,同年九月,改任山西行省參政、臨洮府同知。同年十月,改任中書省左參政,管理禮部、戶部、吏部。也就是在這一年,他被朱元璋正式賜名為陳寧。此時的陳寧,實際權力已經超過他的前輩,唐朝的馬周了。

重法治民

人生就像過山車,這句話放在陳寧這裡一點也不違和。洪武三年,陳寧又犯事了,具體情況不得而知,這次被下放到蘇州任知府。陳寧有個特點,性子特別嚴苛,之前在廣德和松江擔任知府時還沒有特別表現出來,現在在蘇州,對待百姓很苛刻,百姓苦不堪言,便送他一個外號“陳烙鐵”。『寧有才氣,而性特嚴刻。其在蘇州徵賦苛急,嘗燒鐵烙人肌膚。吏民苦之,號為陳烙鐵。』烙鐵的威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東西幾乎是很多涉及戰爭的電視劇的常備道具。陳寧這嚴苛性格,想不得罪人都難,按他在蘇州的表現,捲鋪蓋走人是妥妥的。不過陳寧在官場上有一個靠山,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惟庸。作為明初四大案的主角之一,可謂毀人不倦,他的案子前前後後牽連了一萬多人,陳寧就是胡惟庸的心腹。

明朝小人物之陳烙鐵

胡惟庸劇照

由於胡惟庸的關照,陳寧本來由蘇州知府改任浙江行省參政,還未赴任便由胡惟庸推薦,召為御史中丞,後兼任國子監事,升任右御史大夫、左御史大夫。又一次平步青雲。他留下的蘇州知府的缺由魏觀擔任,這是個好人,盡去陳寧弊政,讓老百姓喘了一口氣。陳寧在擔任御史中丞期間,曾向朱元璋建議採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結果被朱元璋否決了,碰了一鼻子灰。『御史中丞陳寧曰:“法重則人不輕犯,吏察則下無遁情。”太祖曰:“不然。古人制刑以防惡衛善,故唐、虞畫衣冠、異章服以為戮,而民不犯。秦有鑿顛抽脅之刑、參夷之誅,而囹圄成市,天下怨叛。未聞用商、韓之法,可致堯、舜之治也。”寧慚而退。』從當蘇州知府時用重法治百姓,到當御史中丞時向皇帝提建議,陳寧傾向於用重法治民。

身敗名裂

雖然皇帝否決了他的建議,但他的兒子卻成了犧牲品。陳寧的兒子多次勸父親為官要寬厚些,陳寧不聽,有一次一怒之下打了兒子幾百下,兒子竟被他打死了。大臣殺子,無論在哪個朝代,對皇帝來說都是一件很忌諱的事情,連兒子都能下手,那麼對皇帝呢?想想都令人害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王莽,他也殺死了自己犯錯的兒子,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大公無私的名聲,結果最後上演了一出“王莽篡漢”的大戲,自己當了皇帝。朱元璋也很生氣,說『“寧於其子如此,奚有於君父耶!”』雖然口頭斥責可陳寧,但沒有采取進一步措施。陳寧自己卻害怕了。為求自保,和胡惟庸越走越近,最後東窗事發,難逃一死。幾百年後清人修《明史》,還被列入奸臣傳,再次和胡惟庸做了鄰居。“陳烙鐵”的外號,也被史書記錄了下來,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

《明史·陳寧傳》

《明史·志七十·刑法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