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今天意大利品牌D&G的辱華事件爆發,在其官方宣傳視頻中輕蔑的稱我們中國極具文化傳承意義的筷子為“兩根小木棍”,實在令人氣憤,我就為大家講講我們日常使用的筷子的來歷!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工作掙錢最終為的也就是一日三餐。吃既是生理需要,也承載文化內涵。中外在餐飲文化上有著許多差異,直觀地體現為餐具的不同,有的使用刀叉勺,有的乾脆用手,而我們中國餐桌上怎使用筷子。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筷子可謂是中國最偉大、最具特色的發明之一,它的發明與演進是中國先民的智慧與文化的完美結晶。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而《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筷子應該還是竹子或者樹枝演繹而來的,人類懂得用火加工食物後,因為熟食燙手,再不能用手抓食了,只有用樹枝、竹子等從火中夾取,隨著應用的遞進,最終進化為筷子。因此,筷子最初不是用於吃飯的,而是一種烹飪和盛取的工具。

筷子在古代稱“箸”,“箸”與“煮”同源,大家從字形上也能看出來。最初的作用是將食材從羹湯中夾出來。漢代《禮記》 中有“羹之有菜者用梜(音“夾”,筷子的意思),其無菜者不用梜”,說得非常明白,筷子是專用於夾取羹湯中的菜食的。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既然不用筷子吃飯,那麼古人用什麼吃飯呢?答案是直接用手……食指之所以叫食指,就是因為它是用來吃飯、嘗味的工具。直到宋朝,筷子的作用還只侷限於夾菜,用勺子吃飯才是主流。《禮記》中還有“飯黍毋以箸,當用匕”說法,是說吃米飯米粥不能用筷子,一定得用匕(勺子)。唐代薛令之所作《自悼詩》中有“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一句,表明在唐代也是用勺子吃飯,以箸食羹中菜。敦煌唐代《宴飲圖》壁畫中,繪有九人圍在一張長桌前準備進食的場面,每人面前都擺著勺子和筷子,可見這兩樣食具是互相搭配使用的。直接使用筷子吃飯,在以北方習俗為主流文化的時期往往被視為粗俗的行為。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從明朝開始,因為上層統治精英大多來自南方,飲食以稻米為主,而筷子也更容易食用稻米,所以筷子漸漸成為了常用的食具,並開始傳播到北方,一直沿用至今。

而“筷子”一詞本身也是“吳語”詞彙。明朝成化年間的《菽園雜記》中記載,當年吳中地區的船家避諱“住”也就是停船休息,而“箸”與“住”同音,便改稱“筷”,寓意儘快到達目的地。其實直到今天,在漢語方言裡,“筷子”還沒有完全替代“箸”。東南沿海一帶還保存了“箸”的說法。

勺子,叉子,刀這些餐具是中國人用過且淘汰的,不適合中國的飲食習慣,筷子具有更加進步的意義,但總有老外將無知當優越感,我相信這次國人對D&G辱華事件的反應,實實在在的給那些不尊重中國又想在中國賺錢的企業上了一課!

TIPS

古代的筷子一般七寸六分長,代表人有“七情六慾”,是不同於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提醒人們要節制不當慾望。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表示著“天圓地方”。

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

筷子都是成雙出現的,一陰一陽。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筷子不是D&G所說的兩根小木棍!中國筷子的歷史和文化深意

此外,中日韓三國都用筷子,但還是有不用之處的,具體見上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