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統計學教學最重要的不是畫統計圖、求平均數等技能的學習,而是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中小學統計課程的核心目標在於培養學生通過數據來分析問題的統計觀念,所以教學設計應該以更加寬廣的視角來審視與設計教學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疫情數據的每一個數字都代表防控形勢的變化。相比於練習題裡喜歡哪種活動的調查數據更加真實和厚重,大量的數據承載著海量的信息等著我們去挖掘,正是異常寶貴的教學資源,於是,我在規定的《複式統計表》的教學課時之後拓展了一節課——《疫情下的統計表》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本文作者:陝西省商洛市小學數學教師劉靜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疫情實時數據分析中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能通過分析做出判斷和合理的猜想,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和對統計數據的解讀能力。

2.帶領學生關注疫情實時變化,經歷從網絡查詢、收集數據的過程,發展他們的數據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知識的興趣。

3.從數據的分析中體會醫護工作者和各界人民為疫情做出的努力,感受國家的強大,對學生進行敬畏生命、致敬英雄的感恩教育。

教學重點

能對實時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並能通過分析做出判斷和合理的猜想。

教學難點

在網絡中查詢疫情數據,並能從大量數據中提取自己需要的數據。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教學步驟:

一、複習引入

複習前面所學複式統計表的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們所有人都被困家裡,進行這樣特殊的教學,今天我們就將我們所學的複式統計表和實時的疫情情況結合起來,看看統計知識在實際情況下的應用。

二、實時數據分析

1.國內疫情分析

(1)展示《國內疫情新增人數統計表一》

①引導學生閱讀統計表表頭:題目中的"國內"表明統計內容是中國內部情況。"疫情新增人數"指每天的新增加的確診患病的病例數,同時補充導致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有14天的潛伏期,只有新增連續清零兩個潛伏期,即28天才算得到真正的控制。"地區"分為湖北和非湖北(此處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樣分:由於湖北嚴重,數據變化太大,為了避免數據干擾,更準確的觀察數據規律,將疫情嚴重的湖北和相對不嚴重其它地區分開)。

【設計意圖】即使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的過渡,也讓學生意識到表頭信息的重要性。

②觀察湖北新增數據,引導學生理解數據變化背後的意義。

從1月26日的371人到1月29日的1032人,2月2日的2103人,2月12日猛增到14840人,然後逐漸下降,2月13日4823人,2月14日2420人,2月19日775人,3月5日126人,3月11日8人,3月18日0人!3月19日0人!3月20日0人!連續五日的0人預示著經過三個月全國人民的努力,湖北挺過來了!

此時此刻,最是這樣無情客觀的數據最是讓人百感交集,看到這樣的數據又有誰不會由衷的道一句"醫護人員辛苦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數據的變化感受疫情的實際變化,聯想產生這樣變化的原因,結合父母是醫務工作者的例子,體會醫務工作者為控制疫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對學生進行致敬英雄的感恩教育。

③對比非湖北疫情數據,分析並引發思考

湖北新增清零,非湖北地區卻不容樂觀,雖然沒有湖北那樣過山車式的猛增猛降,也是從2月3日最高峰890人緩緩下降到2月21日的33人,然後接下來26天都是在30例以下波動,不但一直沒有清零,還在3月18日之後開始緩慢增加。

為什麼又增加了,難道又要復發了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增加呢?(此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為了尋找新增病例忽然增加的原因,也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們通過查詢數據繪製表二。

【設計意圖】通過數據中的異常變化引發學生的思考,對導致異常變化的原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猜想,再查詢數據佐證自己的猜想,培養學生的從數據中發現信息的意識。

(2)展示《國內疫情新增人數統計表二》

①閱讀表頭:新增人數分為"全國(含境外輸入)"和"新增境外輸入"

②驗證新增病例增加的原因

可以看到3月5日之後境外輸入的新增病例逐漸增加,3月14日之後新增病例裡很大一部分是境外的輸入的新增病例,可以結合實際分析原因,應該是國內疫情緩解後,居住在國外的華人華僑開始回國導致的境外輸入病例增加。

③分析數據,引發新的問題和猜想

除了境外輸入的病例,還有很大一部分新增病例是怎樣產生的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3)展示《國內疫情新增人數統計表三》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觀察表三↑發現除境外輸入的病例以外,其他的新增病例基本集中在港澳臺地區,本土31省基本清零,同時可查詢到時事新聞:3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在湖北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以武漢為主戰

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

(4)同時拓展對應統計圖,讓學生更清楚的感受數據變化。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沒有學習過條形統計圖,但條形統計圖與統計表本就有關聯,且在觀察數據變化是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有著明顯的優勢,在分析統計表之後引導學生觀察對應條形統計圖,感受數據變化相得益彰。

從國內疫情的數據分析中得知既然境外輸入病例一直在增加,那麼國外的疫情發展如何呢?

2.國外疫情分析

(1)展示觀察國內外疫情新增人數統計圖和統計表

可以觀察到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國外的疫情正在迅速爆發,以每日新增近10萬的速度激增。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結合實際向學生介紹:雖然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的疫情正在爆發,我國防疫的主戰場也已經從武漢救治轉移到了海關檢測,提醒學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做好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

(2)引發猜想:你認為4月8日國內和國外新增病例分別會是多少?4月9日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國內疫情後期數據微小的變化到對應國外疫情的巨大變化,體會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根據數據變化趨勢預測未來數據變化。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從更廣大的角度思考問題。從數據中感受國家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3.整體疫情分析

(1) 展示國內外疫情累計數據統計表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①閱讀表頭:數據類型分為"累計確診"、"現有確診"、"累計治癒"、"累計死亡"。

②提問:觀察數據,思考統計類型為什麼分為"累計確診"、"現有確診"、"累計治癒"、"累計死亡",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數量關係?

現有確診+累計治癒+累計死亡=累計確診

③計算全球累計確診人數。

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國內累計確診人數人數+國外累計確診人數

截止2020年4月8日,全球累計病例已經超過145萬。

④引發猜想:你認為按照疫情現在的發展趨勢,累計確診人數會達到200萬嗎?如果會達到,大約多長時間會達到?300萬呢?

【設計意圖】瞭解全球疫情變化,發現統計表中的數量關係,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合理的預測和猜想。

三、實時數據查詢

指導學生如何在網絡上查詢疫情數據——在"百度"中搜索"疫情",選擇"最新疫情地圖實時數據報告"。

簡單介紹怎樣看數據,比如:現有確診數據下面的"昨日-90"指現有確診人數相對於昨天減少了90人,加號就是相對昨日增加的人數;觀察疫情地圖時怎樣看圖例,怎樣看不同地區數據;新增病例趨勢圖怎樣看圖例,怎樣看每日新增;怎樣查詢不同地區的具體數據等。

【設計意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幫助學生能簡單看懂網絡的上的數據信息,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技術助力教學。

四、作業設置

1.查詢最新疫情數據,完成下列問題。

(1)找出全世界除中國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5個國家,收集數據製作一個"疫情數據統計表"。

要求:國家需要包括中國和確診病例最多的5個國家,數據需要包括現有確診、累計治癒、累計死亡、累計確診。(也可以自己選擇統計內容製作一個"疫情數據統計表"。)

(2)你在查詢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或感受?

(3)你認為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半開放式作業,任務式驅動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獲取數據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五、課後鞏固

當一次小小的預言家?根據每天的疫情變化,嘗試預測第二天的變化和未來的變化趨勢。

【設計意圖】數據是信息的載體,對於疫情數據的分析也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與其事後再對既定的事實覆盤,不如關注現在,我們正處於疫情之中,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讓學生持續的參與,體會數據分析的意義和統計活動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知識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編輯:關中小夥

商洛市小學劉靜:人教版三年級《複式統計表》之拓展課教學設計丨i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