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朝,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盛唐气象,万国来朝、商队往来络绎不绝的景象。但也有人说“脏唐”,无论后世怎样评价,唐朝曾经的盛世以及霸气,都是后来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但唐朝最后还是灭亡了,自始至终都逃不过王朝由盛转衰的千古规律。而在唐朝灭亡之时,当时有很多忠于唐朝的政权想要重振盛唐气象,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历史上那支忠于唐朝,与唐朝一起埋没于历史长河的军队,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这支军队就是沙州归义军,在后人研究著作的大多数史料中,一直将沙州归义军消失的原因归结为胡化,也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沙州恢复就是这支消失的归义军。但近些年来,学者在研究敦煌遗留下来的史料中时,才发现了这支自始至终忠于大唐、为大唐效力的沙州归义军的消失之谜。
孤军奋战,艰难处境谁人知?
漫漫唐朝史料浩瀚如云,但其中对于张议潮的相关记载却寥寥。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归义军并不仅仅只是一支纯粹由河西地区汉人所组成的军队,而是河西地区各个民族为了反抗吐蕃统治而组成的一支联军。吐蕃在沙州实行野蛮落后的喇嘛教统治,因而引起了沙州各族民众的强烈不满。
等到唐宣宗时,唐朝国势衰弱,于此同时吐蕃势力也有所削弱,但总的来说还是唐朝略占优势。张议潮也正是在此时趁机结交当地富绅豪强,乘势起义反抗吐蕃起义,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一举攻占河西十一州。因此唐朝便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使得张议潮所统率的沙州归义军成为河西地区一个崭新的政治势力。
史料记载,张议潮义薄云天,也正是因为向这个原因,使得张议潮能够在吐蕃野蛮的统治之下快速组建一支忠于唐朝的军队,并且快速战胜吐蕃军队,为唐朝重新打通西域大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此时唐朝国势略显疲弱,张议潮与归义军在河西地区孤军奋战,处境日益艰难。况且当朝统治者对于他也并不是很放心,为了打消统治者的无端猜忌,迫不得已张议潮只得孤身前往长安。在张议潮离开之后,将沙州归义军交给了自己的后代管辖,继续在河西地区抵抗吐蕃统治。
而在张议潮身死之后,归义军又历经两代人的不懈努力,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归义军两代人奋战的过程中,唐朝逐渐衰弱,中原没有一支军队能够支援归义军。
张议潮后人结局悲惨,很多学者纷纷为其鸣不平。清代清末学者罗振玉所著的《补唐书 张议潮传》就为张议潮正名,同时也考究补充了之前史料尚未提及的这支军队的历史。张议潮所创立的归义军最后孤军在外,实际上他们最后也建立了一个王朝,史书常称作”西汉金山国“。从名字上就欲向世人告知,这个国家是由西北汉人所建。
在翻阅唐朝史料之时,我们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唐朝是如何衰弱的研究之上,但却从来不知晓此时的归义军处境有多么的艰难。如同统一之初的南斯拉夫联盟一样,归义军四周群强环伺。西邻于阗国,而东边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回鹘政权,南边是吐蕃,实际上已经与中原地区相隔绝。能够在此种艰难情形下建立并且守住这方汉人之地,已实属不易。
为巩固统治,不得已融入盛行胡风
在归义军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他们不仅有汉人更是融纳沙州各个民族。因为以单纯的汉人为主,是无法实现长久的统治,势单力薄难以成气候。史料记载,在张议潮统治沙州时期,就曾经采用过“押衙”管理制度,借此来统治抚顺沙州各个族群的政治势力。为了更好的维持这种关系,归义军鼓励军队军官与当地豪强联姻,这也就增强了归义军与地方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唇齿关系,以此来保证归义军有更大的资本能够持续对外界发起战争。
沙州地区向来就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点,史料记载,自西晋末年时起,直至五代十六国时起,沙州地区的种族构成都是胡人占据着绝大多数,故而胡风盛行。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沙州图经》遗书记载,当时沙州有很多“赛袄”的民俗活动,而“赛袄”活动源于中亚,由此可见当时沙州的确有很多中亚人生活于此。在张议潮归义军统治时期,也曾有过“赛袄”活动记录,在沙州归义军政权已经融入沙州这种传统习俗。
沙州也是一个宗教的汇聚地,佛教、道教、拜火教等也都有所记载。敦煌遗书中有汉文、吐蕃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残卷,也表明着这一地区居住着很多部族。归义军政权为了维护河西地区的统治,才迫不得已融入当地民族的宗教及其习俗,但是也保留着骨子里的汉人血统,终究还是胡风盛行,估计张议潮及其他的子孙后代也明白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旁姓篡权改旗易帜
张议潮之所以能够在对吐蕃用兵的战争中取胜,主要还是得到了各族民众的支持与参与。但是后期张议潮的归义军连年用兵,河西地区本就贫困,耐不住战争消耗,这也就激起了其他民族的不满情绪。
朱温篡唐之后,归义军也趁势建立国家,张议潮的孙子张承奉自封为“金山国圣文神武皇帝”,虽然建立国家了,但终归是势单力薄,没了以往河西少数民族的支持,实力已经减弱。911年,归义军被甘州回鹘打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沙州归义军政权易主,曹议金取代张议潮子孙成为归义军首领,至此归义军不在姓张议潮的“张”了。对于沙州曹氏,有些人认为是曹氏家族可能是属于中亚的粟特人,但也有专家也认为是沙州曹国人,姓是昭武九姓之一,对于这个曹国,隋书以及新唐书都有所记载。
而在曹议金取代张议潮之孙张承奉之后,便恢复了归义军的名号。此时的瓜州地区安定、经济繁荣。在曹议金死后,历经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等节度使,传了七代,截止公元1002年,差不多已有90多年。
曹氏政权在统治期间,曾吸取张议潮时期的做法,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常以联姻等方式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等少数民族政权建立长期友好往来的关系,实现了彼此相助、荣辱共存。此外,曹氏政权也恢复了与中原王朝的隶属关系,承认中原王朝给予的封号,以中原政权马首是瞻,此举使得曹氏政权在瓜州沙州地区的地位愈加稳固。
另外,曹氏政权还允许瓜沙地区名门望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参与到归义军政权当中,这就使得曹氏政权不仅被中原正统王朝所承认,也被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所认同,使得归义军在五代十国期间以及北宋初年的频繁战乱中都有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成为了中原与西部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
因此,归义军并未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是为形势所迫融入到各个部落民族之中找不到罢了。#我要上头条##423头条知识节##历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