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做好演员难,做功夫演员更难,做一个好的功夫演员,难上加难。

有人说,《叶问》系列的最终落幕,也代表着中国功夫电影的落幕,的确,纯正的功夫电影到如今,不仅题材单一、且人才断层,几乎所有人都默认它的时代已经逝去,一如徐皓峰那本《逝去的武林》。

有人问,为什么?

2017年的第三届成龙动作电影周,斯科特·阿金斯、(没错,就是叶问四里面的巴顿),凭借《终极斗士四》拿下了最佳动作男演员 ,实至名归。但最佳动作女演员颁给了杨幂。别奇怪,我个人觉得实至名归,理由是:所有动作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同样,拿下最佳动作新人奖的是黄轩,理由同上。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我觉得也许这就是答案。

目送一个时代的远走,莫忘来路。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香港邵氏影业的黄金时代。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这个之后闹出过不少捧腹段子的厂标曾风靡一时,取自邵氏兄弟“Shaw Brother”的简写。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邵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上名副其实的拓荒者。

邵氏在香港独霸影坛二十余年,一手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武侠时代”。

从《大醉侠》到《独臂刀》,从王羽到狄龙,再到后来输出好莱坞的《天下第一拳》,也第一次让美国人见识到了什么是中国武术。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当时的邵氏在香港影坛有着绝对的霸主地位。

但一个人的突然回港,打破了邵氏在香港影界的巨无霸模式,这个人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李小龙。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01.开拓者

1969年的美国,一个年轻人立下宏愿,要成为全美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拿着剧本在美国处处碰壁的他,无奈之下只能跑回香港找到了邵氏影业。

当时的邵氏人才济济,对当时毫无名气开价又高的李小龙,邵氏自然不放在眼中,双方就这样失之交臂。

恰逢邵氏元老邹文怀从邵氏离开,成立嘉禾影业,成立之初的嘉禾兵危将寡,处处被邵氏压制。

但正所谓世事无常,被邵氏拒绝的李小龙和被打压的嘉禾一签就是两部戏,《唐山大兄》和《精武门》。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1971年,李小龙仅以一部制作成本仅为十万港元的《唐山大兄》,以三百多万的票房刷新了香港的票房记录。

次年《精武门》上映,不仅打破亚洲票房,同时也让被邵氏处处压制的嘉禾彻底扬眉吐气。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李小龙的出现更是扭转了当时的流行趋势,从邵氏古装刀剑的武侠时代,转变到一拳一脚的功夫时代。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

1971年开始到1973年,李小龙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用4部半的电影就让中国功夫名扬天下。

李小龙之前,香港并没有功夫片的说法,只有国术片或武侠片之称,但李小龙之后,连英文字典里都专门创造了“Kongfu”一词。

02.成龙崛起

李小龙的意外陨落让功夫片黯淡了一时,那时的香港各大影视公司都想找一个李小龙接班人出来,一时间,各种“小龙”在香港泛滥成灾。

他们不明白,李小龙,只有一个。

但有一个人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想做李小龙第二,只想做成龙第一。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1971年成龙从梨园毕业之后,在洪金宝的帮助下,以武师的身份踏入了演艺圈。

李小龙去世后,嘉禾有意要找一个李小龙接班人,他们找到了成龙,准备拍摄《新精武门》。

但片子上映后事与愿违,跪了,不但跪了,而且是连跪,接下来的几部戏票房均不理想,成龙也混了个“票房毒药”的称号。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直到日后的金像奖主席吴思远去嘉禾剧组借调演员,遇见了成龙。

他们之间有一段对话,吴思远问成龙:“拍戏也不少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成龙说:“现在大家都争着做李小龙第二,可全天下只有一个李小龙,做他有什么意义?我只想做成龙。”

就因为这句话,吴思远把他从嘉禾接走。这一借,不仅改变了成龙的命运,也开创了功夫片的新时代。

吴思远找来了袁和平,为成龙量身打造动作戏,袁和平根据成龙的出身,精心设计了活泼灵巧又兼具诙谐趣味的武术动作,完全有别于之前的功夫片模式,令观众耳目一新,这一拍就是两部戏《蛇形刁手》和《醉拳》。

《蛇形》,《醉拳》一出,火爆全港。

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类型,那之前,人人争做李小龙第二,都以为这是一条捷径,谁又愿意去尝试新的类型呢。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成龙愿意,并由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之后的成龙以玩命的方式一路高歌猛进,95年更是以一部《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玩命的成龙凭借《红番区》里的惊天一跳,砸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成龙靠一种玩命的心态,留下满身的伤痕,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国际功夫巨星就这样诞生了。

03.功夫皇帝问世

1971年,著名武术教练吴彬在北京组了个武术队。没想到,日后这个武术队先后有四个队员为中国功夫电影谱下了华丽篇章。

李连杰用连续五年的全国冠军,为这个队伍打下了最初的名声。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1982,一部《少林寺》在国内上映,不仅改写了李连杰的一生,也让嵩山脚下,一座萧瑟了千年的古寺,得以扬名天下。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之后李连杰又拍了《少林小子》,两部戏在香港上映之后的火爆,成功引起了邵氏影业的注意。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错过了李小龙,成龙之后,邵氏终于抓住了李连杰。

但意外的是李连杰加盟邵氏之后,拍摄的《南北少林》却反响平平。

票房不理想,内地演员和香港演员待遇差别又大,一气之下的李连杰一个冲动,自导自演了一部《中华英雄》,结果,赔的一塌糊涂。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心灰意冷的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于是去了美国准备筹开武馆。

这时候《唐山大兄》的导演罗维主动找上门来,拍了一部《龙在天涯》,票房依旧低迷。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但这部戏让李连杰结识了利智,又认识了罗维的儿子罗大卫,由他牵线,李连杰顺利加盟嘉禾,于是有了后来的成名作《黄飞鸿系列》。

名气是有了,但李连杰在嘉禾时期经历了一波三折,一连串的打击。

导演王晶在他的自转里写到李连杰部分,有这么一句话:“也只有李连杰这种意志力,才能从那么多的挫折下熬了过来,终于成为巨星”

经历一连串打击的李连杰并未气馁,之后,他自组“正东电影”,用金庸先生起的“李阳中”之名做监制,一连拍了《方世玉》《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好几部经典。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1998年,成龙的《尖峰时刻》在好莱坞热映,此时的成龙早已凭借《红番区》里的玩命一跳在好莱坞闯出了名头。

同年李连杰也来到了好莱坞,在东南亚已是超级巨星的他以超低的片酬在《致命武器4》饰演人生中第一次反派,跟梅尔·吉布森搭戏,结果影片上映,美国人给男一打8.8分,给他打8.5分。而他只有三场戏。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第二天,老板们就捧着钱上门了。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李连杰在好莱坞放下姿态,以退为进,最终使得又一个东方功夫巨星冉冉升起。

五年之后,同门小师弟吴京倒把这一招学的是有模有样。

04.后功夫时代的守墓人

黄百鸣在功夫电影周上曾笑说:“以前我签甄子丹的时候 ,那些老板都等着看我笑话, 说‘神经病 ,为什么签他呢 ?他要红早就红了’。”

也是,前有成龙,后有李连杰,虽说靠着电视剧《精武门》在影视圈站稳了脚,但甄子丹志不在此。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名气是有了,但他的志向是拍电影,可踏入电影圈后,由于演技不够突出,只能在一些功夫片里做武指,顺便演一些形象单一的反派人物,给主角衬托光辉。

在成龙和李连杰都已经在好莱坞大展拳脚的日子里,甄子丹这才自导自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由自己主演的电影,名字也是巧了,就叫《战狼传说》。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那时期香港功夫片市场萎缩的厉害,片子拍的相当辛苦,但圈里没人认可他,当时香港流行的是《古惑仔》。

耗时长、风险又大的功夫电影那时期简直成了投资商避之不及的对象。而他夹在期间,成了功夫片没落初期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与之命运截然相反的是赵文卓。

赵文卓第一部戏就和师哥李连杰演对手戏,在《方世玉》里饰演终极大反派。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徐克一见他,就觉得他和李连杰有太多相似之处,邀请他拍《黄飞鸿四王者之风》,演男一黄飞鸿,而这不过是他的第二部电影,起点不可谓不高。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谁知道拍完黄飞鸿,没有出现预想的爆红,接着赵文卓回到北京把书念完,之后又回港跟着徐克拍《青蛇》。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徐克一门心思要把赵文卓打造成第二个李连杰,但终究以失败告终。

和甄子丹一样,在电影圈找不到自身定位的他在港片没落的九十年代末,回来内地拍了电视剧《风云》,红是红了,但此后的十年间,赵文卓再没拍过电影。

小师弟吴京,这时候偏偏又跑去了香港。

和徐克一样,拍摄《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也一心想找一个李连杰接班人。

在师傅吴彬的推荐下,唇红齿白,一张娃娃脸的吴京出现了,第一部电影也挺符合他当时的气质,叫《功夫小子闯情关》,出道就跟女神钟丽缇谈情说爱。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随后一部《太极宗师》,把他真正推到了全国观众的面前,还是学生的谢楠也因为追这部剧的大结局,献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逃课。

看着屏幕里白衣飘飘站在长城上打太极拳的吴京,当时的谢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人会成为她未来的老公。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那几年吴京电视剧没少拍,电影只在徐克的《蜀山传》里捞了个小配角。

2003年,想在电影领域发展的吴京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下,义无反顾的去了香港。

放下已拥有的,哪怕从小角色开始。

这时的香港,早已不是功夫片的天下了,此时《卧虎藏龙》和《英雄》都已上映,电影已步入了大片模式,一群明星脸可劲堆票房,纯粹的功夫片这时候想从市场上脱颖而出,四个字,痴人说梦。

那时重回香港的甄子丹,还远远谈不上一线,而吴京就在《杀破狼》里给他配戏。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一场打戏下来,棍子能断好几根,曾经的太极宗师,沦落成黑社会的杀手。

被甄子丹打完被洪金宝打,洪金宝打完又被谢霆锋,余文乐混合双打,这种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用吴京自己的话说,“心理都快阴暗了,每天晚上回去,都听着老郭的相声才能入睡。”

终于,一咬牙一闭眼,吴京自己做起了导演,拍了一部《狼牙》,内地票房不到五百万,不用说步了师哥的后尘,血本无归。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狼牙》上映一周后,甄子丹的《叶问》随后问世,差距一目了然。

电影圈是混不下去了。

之后的吴京去拍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为此还专门去军队受训数月,临走时,部队还打出“向吴京学习”的标幅。

拍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期间,吴京走在大街上,看见那些娘里娘气的小青年,气就不打一处来,这算男人吗? 吴京自己问自己,等到特种兵拍完,吴京顿悟了。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什么才是纯爷们,还有比军人更符合要求的吗?

于是,《战狼》提上了日程。

虽然《战狼》已和纯功夫片没啥联系了,但吴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之后《战狼二》登顶。

当年的功夫小子,从一代宗师到黑社会杀手,最终化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冷锋。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在吴京登顶的这些日子里,甄子丹依然坚守着功夫片最后的阵地,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打出“甄功夫”的旗号拍摄了《杀破狼》、《导火线》、《特殊身份》、《一个人的武林》等一系列口碑还不错的影片。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可惜的是人们只能记住他凌厉的拳脚,却连他扮演剧中人物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想赶上成龙、李连杰等人的成就,依旧是望尘莫及。

直到45岁的他遇到了叶问,很难说的明白,究竟是甄子丹成就了叶问,还是叶问成就了甄子丹,但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坚持,让甄子丹这三个字和叶问之间划上了等号。

对于一个功夫演员来讲,这无疑是一种荣耀。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叶问》系列的终结,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更迭。

英雄终将老去,但薪火总会相传。

但,还有很多但是,但就这么结束也挺好。

最后把所有的但是用一段李成儒老师在《演员请就位终极就位盛典》中,改编自《大腕》的一段经典台词来结束吧!

回首前行,莫忘来路。由《叶问四》看中国功夫电影的崛起与黯淡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演员知道吗?

要选人设最好的,

雇话题设计师,

就得造最爆的新闻。

微博直接热搜,

最少也得上前十。

结婚啊离婚呐再婚呐,

能传的都给他传上。

戏不好,没关系。

文戏咱们找文替,武戏咱们找武替,

要露身子的咱们就找一个好莱坞的裸替。

实在需要自己说词儿,

不管什么戏都跟对手说,

1234567。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合作过的导演,

不是詹姆斯卡梅隆,

就是斯皮尔伯格。

你要是只跟郭敬明合作,

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我们投资人找什么样的演员?

不找戏好的,就找流量最大的。

我们成功投资人的口号是:不求戏好,但求流量!

这也许是功夫片为什么没落的另一种答案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