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前天有人问我,有没有在b站看过一个up主叫“女王泡面”?

我说没有,随手就在b站搜了一下,原来是解析红楼梦的啊,然后随手点了个关注。

晚间闲来无事,就看了看,发现这位“女王泡面”主要是依靠另一个版本在分析红楼,但是这个版本我没有看过,就去知乎搜了搜什么是“吴氏石头记”。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红楼梦癸酉本,这下问题可就大了——我可能无意间就圆了张爱玲一个梦。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但是这个癸酉本的后28回描写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比红楼梦正本结局凄惨百倍,剧情荒诞奇幻,而且文笔稀烂,剧中人物集体变low,里面有些句子甚至读来让人发笑。

但是蹊跷的是,抛开文笔只看情节,看似荒诞不经但是却又和红楼梦前八十回暗暗相合,不管是伏笔、诗词、逻辑都能对得上,仔细对应下来,细思极恐。

我没有看完这个版本,但是忍不住想先来码一篇,梳理一下几大以往一直解不开的疑点,如果按照癸酉本这个版本来解释,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为什么是禁书?

红楼梦为什么几经删改?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贾宝玉为什么不愿做官要出家?

......

包括判词、诗句、伏笔为什么那么写,统统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所以很难让我不在意啊,这个癸酉本用大白话写成,我看的后28回,是由一个叫严莉莉的网友写在QQ空间(也有说天涯博客)的,据说严莉莉的祖父是一名解放前军医,祖母是随行护士,某次解救伤员因缘巧合拿到了一本红楼梦全本,目前的癸酉本也是凭何莉莉记忆整理出来的,所以文笔完全不能跟红楼梦原著相比,只有情节可以参考。

但是情节也有很多让人三观崩坏的点,最让人心态失衡的情节,我认为是薛宝钗改嫁贾雨村和林黛玉独守贾府,还有其他人认为的蹊跷剧情,比如元春上战场、王熙凤还魂、贾环杀父....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就是一套大型魔幻剧,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红楼梦的认知。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高鹗版本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凄凉但是仍然有贾府死灰复燃的迹象,虽然凄凉但是不至于大悲大痛,看起来只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这显然不符合红楼梦名著的设定,如果只是这么简单,也不可能被列为禁书。

所以,红楼梦想要表达的,绝不只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应该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是国破家亡的大殇,举目无亲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亲,从太平盛世渐渐走到末世的极致绝望,里面的各种人物,为官为宰的都是当时历史的缩影。

癸酉本的后28回,就写明了已经到了乱世,蝗虫肆意百姓饥荒,强盗倭寇推翻阶层等等,朝廷都倒了,贾府的没落也就合情合理了,贾宝玉为什么宁肯出家都不愿考取功名,也就说得通了。

大家应该知道明朝末年是非常黑暗的,直到皇权被推翻,满清拿走了天下,汉族从那时起失去了地位,文字狱兴起,八股文流行....红楼梦映射了明末清初那个年间,生逢乱世,宝玉遁世出家实则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并不是高鹗所说的,忽然就看破红尘了。

这种“反清复明”的论调,在那个敏感年代,怎么可能出版嘛,不删改等着坐文字狱吗?因此高鹗续写了另一个版本的结局,依旧一片歌功颂德,唯有感叹世事无常而已,根本不会提及乱世末年的不幸。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因为有了癸酉本这个‘母本“,就又牵扯出红楼梦可能不止一个作者,书里开篇也说得很清楚,故事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录下来的,后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出章节,又有另一人给起了名字,取名《情僧录》,又叫《红楼梦》。

所以曹公到底是不是原创,还是编辑之一,我在这里不敢妄加揣测。

但是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肯定是先有了母本,再通过母本进行润色,后又因为各种敏感原因,对原文进行了增删,改掉了很多内容,为了合理出版才有了高鹗的续写,又担心读者看不明白,所以出了脂批版,不停在书里发弹幕、埋伏笔、写剧透。

一本书遮遮掩掩、欲说还休,道尽了当年国破家亡,又不敢太过明目张胆,才真的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啊。

如果红楼梦的母本被不止一人看过了,因为删改工作肯定也誊抄过,那有人至今保留抄录后的全本,或者凭记忆写出全本的情节,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我不去评价严莉莉的全本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无从考证,我只从情节上对应,确实比高鹗版本更符合前八十回的伏笔设定。

说几个我的个人观点,也是我看红楼梦最在意的疑点,是薛林二人的结局。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我对高鹗续写非常不满,就是他写林黛玉是病死的,或者被贾宝玉气死的,这完全不符合这个人物设定啊,也不符合林黛玉的判词。

判词写的是: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我之前写林黛玉解析的时候,就有读者留言说完全看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也看不懂,按照高鹗的结局,这两句暗寓薛林二人命运的诗句,根本毫无意义啊。

玉带林中挂,只能是林黛玉的死因是上吊自缢,并且很可能死后无人问津,这就非常可怕,按照贾府前八十回林妹妹的受宠程度,怎么想也想不到她会这样啊。

还有薛宝钗的金簪雪里埋,之前只能自我解释说,薛宝钗最后嫁给了宝玉,但是宝玉出了家,所以守活寡的薛宝钗就相当于才华被埋没,守着空闺就像被埋在雪地里一样寒冷@#¥%¥@@#R@#@

但是这么解释总觉得太过牵强附会,还有其他人的判词,比如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小时候我奶奶就跟我说,王熙凤最后被贾琏给休了,因为一个”人“加一个”木“,就是一个“休”啊。想想那个心高气傲的王熙凤,被休了,这对于她来说,比让她死了还难受。但是高鹗版本的王熙凤,并没有被休,这又跟判词对不上。

所以高鹗版本的红楼结局不太可信,那么癸酉本是怎么写的呢?

先来看薛林二人的结局,也只能用崩坏来形容了吧,我只看了大概剧情,写的是贾府被抄家后,余下的众人争抢没被抄走的家产,当家的人死的死,关的关,独自一个林黛玉在支撑着管理贾府,但是她哪里管得过来?贾府终究是败了,偌大的一个家业成了瓦砾场,林黛玉内心愧疚悲伤,自缢而亡。一年后,宝玉和薛宝钗才回到贾府,为黛玉收尸。

这实在是太毁三观了,我的内心仍然是拒绝相信的!但是按照判词来看,“玉带林中挂”,林黛玉自缢几乎是确定的,而且黛玉葬花那一段吟唱的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也可以对应黛玉的最终命运。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具体考来可以对上,这里就不展开了,再说另一位薛宝钗吧,癸酉本的剧情更扯,薛宝钗在宝玉出家后改嫁贾雨村(我的内心仍然是拒绝相信的),然后过了一段飞黄腾达的好日子,但是,贾雨村从前得罪的那个门子回来了,也做了官。

这里必须展开的是,在红楼梦原著里,批语就说了这个门子是“伏笔千里“,当时也没看懂,高鹗版这个门子消失了就消失了。但是癸酉本提到了这个门子又回来了,还报复了贾雨村,导致贾雨村连同薛宝钗被一起流放到宁古塔(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想起了甄嬛传是怎么一回事)!

宁古塔极寒,有了这个前因,那么宝姐姐的判词就对得上了,”金簪雪里埋“指的是薛宝钗应该是在雪地里亡故的,薛宝钗的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是暗示她可以靠着贾雨村重新过上富贵人家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最终还是得了一场空。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再来看王熙凤,癸酉本确实写了王熙凤被休了,这就对上了判词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因为王熙凤娘家是金陵,被贾琏休了之后,就回了金陵,但是有一个非常奇幻的剧情,是王熙凤死后还魂了,又回到了贾府,还为贾府报了仇。

这个剧情就不展开了,总之癸酉本的剧情非常颠覆,但是偏偏又对得上前八十回里的伏笔和脂批,让人不得不去揣测,这是否是真实的结局,从我一个读者角度来说,高鹗版本和癸酉版,我是更认可后者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人物最后的结局也一定跟性格分不开,纵然看似离奇,但是脱离不了人物的性格,就有可能是命运的真相。

还有两个人物,也很符合我对人物的设想。

一个是探春远嫁,原著里探春远嫁是百分百确定了的,判词里的断线风筝也代表了探春,但是探春是如何远嫁的、她又嫁到了哪里,红楼梦里一直写的很模糊,癸酉本里交代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如果失去了这个点,我们就不会觉得探春悲。

因为探春当时有两家来提亲,第一段是个好姻缘,可惜被搅黄了,搅黄的理由是探春是庶出。看过红楼梦的人就会知道,探春能力很强,心气很高,几乎完美的一个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庶出,她不是王夫人生的,是赵姨娘生的,还有一个非常不成器的弟弟贾环。

探春因为这个出身,屡次受挫,甚至自己气不过要和赵姨娘断绝关系,说自己只认太太,也就是王夫人。王熙凤就曾为探春惋惜,说这么好一个姑娘,偏偏是庶出,以后婚姻很有可能受影响。这句话绝不会是白写的,探春的婚姻确实因为庶出夭折在摇篮里,最后不得不认了第二段姻缘,被南安太妃认作干女儿,然后远嫁和亲。

以前看87版红楼梦,探春出嫁的场景一直印象深刻,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出嫁这个喜事拍得这么悲,一大家子哭哭啼啼,探春最后那个回眸眼神也是情绪复杂,有悲痛、有不平、有无奈、有愤懑,看了这个版本,才明白探春的结局其实很凄凉。朝廷打了败仗,南安太妃不愿拿女儿去和亲,所以来曹家认了一个干女儿,最后让探春去和亲了,她本可以逃过这个劫数,奈何自己是个庶出,如果说探春有什么错,那只是出身的错了。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另一个疑云解开,是秦可卿。我在写秦可卿人物解析时,也提到了她跟公公贾珍有染,但是原著里写得遮遮掩掩,只能用只言片语和批注里去猜测,而且秦可卿的病情也很奇怪,总之写的是云山雾障,疑窦丛生。

但是癸酉本就没有这么多话,直接讲了秦可卿是如何“淫丧天香楼”的,里面说秦可卿是个放荡的女人,勾引宝玉不成,就去勾搭贾蔷,某天在家里密会贾蔷的时候,还没等到贾蔷,就被公公贾珍给轻薄了。后来贾珍认为在家里太不安全了,就提出去天香楼幽会,因此天香楼就是这么来的。

而焦大因为做杂活经常撞见秦可卿和贾珍、贾蔷的幽会,所以心里十分不齿,这就解开了另一个疑云,原著里第八回焦大喝醉了,把这些丑事吼出来,说你们这些人成天家家的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里的“爬灰”当然是指的贾珍,”养小叔子“原来是指贾蔷了,这就非常让人意想不到。

接回来说天香楼的事,因为一个丫鬟在天香楼捡到秦可卿的簪子,拿去邀功告诉了尤氏(贾珍的夫人),尤氏心里有了疑云,所以派人跟踪贾珍,在一次两人密会期间,带着贾蓉上门捉奸,偏偏秦可卿的丫鬟瑞珠睡着了,没有及时通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所以,秦可卿不是因病亡故,是脸面被丢尽了,不得不自缢身亡的,而瑞珠触柱而亡,原著没写是什么原因,其实是因为内心愧疚惊惧自己寻死的。这样原文里没有交代的细节就都有了解释。

甚至连贾母当时为什么不去宁国府生日宴,也不是因为吃了桃子拉肚子不能来,而是因为知道了秦可卿这个事正在气头上,不想去宁国府。

至于原著里为什么刻意要把秦可卿写成一个上下老幼无不敬爱、完美无瑕的人,又为什么要给秦可卿安排一场风光无两的葬礼,可能就是故意混淆视听、迷惑读者,欲盖弥彰吧......

红楼梦里的女孩儿们,每一个人的结局都是用自己最接受不能的方式结束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意味着她们终其一生执念的,最终却背道而驰,这才突出了整本书的”悲“。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基于以上几个人物的结局,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更倾向于认为癸酉本更符合原著的,虽然红学家认为这是一本编造之书,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嘛,你不认同,不代表别人也要附和你的观点才是。

虽然这个版本也有很多惹人争议的地方,情节吊柜文笔稀烂,但是也不妨作为一门参考资料,来圆回前八十回没有交代清楚的逻辑。

有生之年,竟然可能看到了红楼梦的结局,凭此我就比张爱玲要幸运的多呢。

这篇文章,也只作个人分析,绝不代表癸酉本就是真本,相信读者都有自己的辨识能力,红楼梦这本书,如果按照这个角度分析,就如同掀开云山雾障,看到的山还是那座山,却没有那么让人神往了。难怪世人都说,断臂维纳斯的美,就在于她的断臂,要是她手脚完好,就没那么美了。


关于红楼解析,我还想继续写下去,只做娱乐,不做深究。胡适先生曾让年轻人不要太花时间去研究红楼梦,可能就是因为他知道个中缘故吧。红楼梦本就是南柯一梦,活在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现实才是。

对啦,宝宝们,我公众号改名字叫“大野君”了,想找到我记得关注加星哦~


红楼解析 | 有生之年系列,我们比张爱玲幸运


全部红楼人物解析,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